铜镜是古人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新石器晚期沿用至明清,古人将无尽的审美情怀施加于铜镜之上,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典重的铜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铜镜背面的图纹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镂空蟠螭纹镜,是华夏龙文化的见证;瑞兽葡萄纹镜,让人遥想西域的驼铃清音;蹴鞠纹铜镜,再现了多年前的运动盛会……“视尔前,虑尔后”,每一件精品都将生活实用和艺术欣赏融于方寸之间。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铜镜余面,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
▌明镜高悬
汉代郭宪在《洞冥记》里描述:“有金镜,广四尺,照见魑魅,不获隐形。”古人相信铜镜能发光,具有辟邪消灾、降妖镇魔的功能,民间常以镜悬门,以辟不祥。古代寺庙建筑正脊和壁上嵌镜,以及武士胸前的护心镜,实为驱除*魅而设。
▌战国兽纹铜镜直径18.9厘米
用凸线条简单地勾出一圈连续排列的四兽纹。兽在古代一般与辟邪有关,汉代铜镜上有“左龙右虎辟不祥”的铭文。兽纹镜置于家中,各种恶势力无法进入家里,起到了辟邪作用。
▌五代马希范铜镜直径6.6厘米
此镜有铸行书铭文:长兴癸已岁孟秋月武安*节度使兼中书令马希范舍。长兴为后唐年号,马希声使用此年号只有二年,马希范继续使用,“癸已”为公元年。至于“舍”于何处不清。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应当是宗教场所。
▌唐“赏得秦王”瑞兽纹铜镜直径10.6厘米
镜背有四只瑞兽,身形柔健,在长满花草的内区里,作绕钮奔跑状,外圈“赏得秦王镜,叛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共20字铭文。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秦宫中的宝镜有“表里有明”,“洞察脏腑”的功能,又引申出官吏办事、断案精明清正之意。故古代衙门中常悬挂“秦镜高悬”。
▌明吉藩王铜镜直径59.5厘米
镜上有铭文“国王吉王敬差门副李重建玉池仙山祖师师圣像五尊水火二将□□花瓶一对锣鼓,物全镜光一面入山永远万年,界皇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历二十年十月十□日吉旦立。”记述此镜是明代吉藩王送给湘阴玉池庙的铜镜,吉藩王想自己消灾避祸,玉池庙则利用此镜作为宝镜,使妖魔*怪原形毕露。
▌镜花水月
铜镜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人们将思恋、爱慕、祝福之情等借铜镜予以抒发。方正或圆润的造型、华丽奇谲的纹饰、丰富的铭文内容,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古人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变化。
▌战国四山纹铜镜直径17.2厘米
此镜通常以纹饰中的“山”字数量命名。如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其中以四山镜为最多。四山字纹的含意,有人认为这是刻四山形以像四岳,山在古代象征不动、安静、养物等,如同现代寓意福、寿、喜字一样,含有吉祥之意。
▌唐方形花卉纹铜镜长9.3厘米宽9.15厘米
方形铜镜,也叫“方鉴”,传世不多。《周礼·考工记》郑玄注云:“方鉴阳燧,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后世学者解释说:“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鉴”形如方镜,以取明水。由此可见,镜子之方、圆形制,和古人的阴阳、水火观念有关联。
▌唐宝相花纹铜镜直径12.2厘米
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唐菱花形花鸟纹铜镜直径11.5厘米
鸳鸯有“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是永恒爱情的象征。铜镜也是男女间爱情的信物,用以表达朝思暮恋的情感。“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亦归”,成语“破镜重圆”就是以镜为信物,喻夫妻离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或和好。
▌宋缠枝花纹铜镜直径26.1厘米
多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的枝茎表现成波状、涡旋形和S形,并缀以叶子、花卉、动物等,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样式。寓意美好吉祥和延绵不断,生生不息。
▌兽呈祥瑞
▌战国镂空钮蟠螭纹铜镜直径16.5厘米
蟠螭纹是一种变体的龙纹,形态多为盘曲纠结,穿插缠绕。《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
▌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直径21厘米
内区分别配置:龙与凤鸟、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兽,玄武与禽鸟及蟾蜍。外区铭文:“新有善铜出丹阳,湅。尚方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博局纹最早称规矩纹,传说规与矩分别为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把持,寓意世间凡事都得有规矩。有人认为这与古代六博棋局上纹饰有关。
▌汉龙虎纹铜镜直径19厘米
镜中心以浮雕方法做出龙虎相对的纹样,间有铭文“*羊作镜”,又称为“龙虎交媾镜”。“东青龙,西白虎”,龙虎相对的图案与汉代独尊儒术,谶[chèn]纬之学盛行有一定的关系,体现了当时人们心中尊崇与敬畏的原始图腾与儒学的融合。
▌唐双鸾双兽纹铜镜直径16.7厘米
镜背饰双鸾展翅起舞、天马跳跃飞奔,间饰折枝花。充满青春活力的鸾翔凤舞,鲜花繁盛、灵兽跃动的图纹极好地展现了歌舞升平的“盛唐气象”。
▌唐云龙纹铜镜直径15.3厘米
半浮雕一条完美的蟠龙,首尾相接,龙体与四肢盘绕中心圆钮,龙口大张,似在吞吐镜钮。《酉阳杂俎·贝编》记玄宗开元中,内库存有扬州所进铜镜,背有盘龙,“此镜五月五日于扬子江心铸之。”蟠龙象征皇帝,祥云缭绕自然是象征真龙天子。
▌宋孔雀衔绶纹铜镜长宽15厘米
二孔雀斜角对称配置,孔雀头部结构简单,颈部细长弯曲,双翅展开,尾屏张开。孔雀造型轻盈,线条流畅,弯曲的颈部,舒展的羽翼,修长的双腿,颇似仙鹤。
▌金双鱼纹铜镜直径18.7厘米
此镜外区窄纹带为水草,内区为双鱼纹,两条鲤鱼在钮两侧浪层起伏的水波纹中,鱼鳍展开,同向回泳,作追逐嬉戏状。女真人视鲤鱼为祥瑞,以鲤鱼献祭,王公大臣有配挂鲤鱼的习俗,雌雄相随,和谐相处。鱼又有富贵吉祥,祈望多子多孙的含义,寄托了女真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隋“仙山并照”四神铜镜直径22.1厘米
内圈四神: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外圈楷书铭文: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彩,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铭文之外有十二生肖图案。仁寿(公元-年),隋文帝杨坚年号。
▌宗教养生
▌唐飞天纹铜镜直径11厘米
飞天的身上没有翅膀,只作出一个飞行的姿志,一幅凌空飞翔的姿态便跃然镜上,反映的是道教的飞升思想。飞天为飞舞的天人,是歌神乾闼[tà]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他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并且为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宋“元祐”八卦纹铜镜直径7.5厘米
正中有篆书铭文六行:宋元祐癸酉孟秋既望鮑公浩依禅月画像以七宝庄严敬造大罗汉一十八身。禅月大师即五代僧贯休法号,以画罗汉著称。“元祐癸酉孟秋既望”即指得是公元年夏历七月十六日。
▌宋“潭州官场造”铜镜高15厘米宽4.2厘米厚0.5厘米
此镜图案中一道士模样的人物置身于丛林中,仰望空中的日、月,似在呼吸作吐故纳新状,其旁有象征长寿的灵龟、仙鹤。这与《遵生八笺》中的气功术式“服月精法”,以及“服日月光芒法”有相似之处,属于道士修炼生活的反映。正中方框内反书:“潭州官场造”(潭州今长沙)。
▌宋“刘氏七娘”铜镜直径13厘米
镜面有线刻刘氏七娘常课观音图,是供人们礼拜的镜子。观音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 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
▌宋王质观弈故事纹铜镜直径11.5厘米
山坡上有二人对弈,中间一人在专心致志地观看;钮右侧为一株参天大树,枝叶茂密;钮下河岸上,左右各有二人着短褐站立,并指手画脚,似乎边走边谈论山坡上对弈和观弈的人。画面的原型是:王质到山里锄地,闲间观看两人下棋,口渴了有女子递上桃子吃,下完棋,下棋者和众女子皆不见了,王质看一下锄头,已经烂在土里,回到家里,已经不是原来的人们了。
▌唐“千秋万岁”铜镜直径17.8厘米
古代铜镜是互相馈赠的礼品,也是地方进献和皇帝赏赐臣下及外族使臣的物品。此镜上有铭文“千秋万岁”四字。相传盛唐时,定八月五日唐玄宗的生日为“千秋节”,每逢此日有皇帝向群臣赐镜的习俗,唐玄宗还写了《千秋节赐群臣镜》一诗云:“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白居易在《新乐府百炼镜》中也有“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之句。
▌唐真子飞霜纹铜镜直径15.6厘米
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此图实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 的镜类。关于该类镜的用途,有学者研究认为,从单人抚琴及孤鸾独舞等场面透露出的寻找知音和伴侣的信息看,它是一款唐代常见的婚嫁镜。
▌元“寓居长沙”故事纹铜镜直径19.7厘米
此镜右边一老翁身着宽袍,头梳高髻,长须飘飘,端坐于盘根虬枝的松树下,旁有一仆恭立,托物待侍。左方一人捧宝瓶,瓶口烟气袅袅上升,跟随一只双角长歧、背驮物品的鹿过桥走向老者。左边山石重叠,洞门半开,一只大鹤引颈探看。图案间有铭文三处:鹿前“洪都章镇何德正造”;门中鹤上“寓居长沙”;松下翁前“至顺辛未志”。“洪都”为今江西南昌。“至顺辛未”为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二年(年)。元代至顺年间洪都人何德正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镜匠,所铸铜镜是元镜中的珍品。
▌宋仙人龟鹤齐寿铜镜直径20厘米边厚0.5厘米
钮右侧一仙人端坐石上,仙人束发,背后有头光,著对襟宽袖长衫,双手平抬至膝上,手持平尾,举止端庄文静;左侧竹树下一女侍童,双手托盘,盘中有仙桃。空中一只仙鹤翱翔,地上一只灵龟伸颈挺首,蹒跚前行。纹饰体现了人们祈求长生、升天圆满的愿望。
▌宋许由巢父故事纹铜镜直径14.3厘米
整个画面采用高浮雕手法,上方是起伏的山峦,象征名士隐居的山林,下方是河岸。镜钮左侧树下坐有一人,手抬至耳边,作洗耳状;右侧一人牵牛而立,右手指向对方。描绘的是上古传说时代隐士的故事。许由结志养性,优游山林,听到尧让位给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污染,因而临水洗耳。巢父更以许由洗耳的水为秽浊,不愿让牛在其下游饮水。晋人皇甫谧《高士传》中为其二人立传。
▌宋达摩渡海纹铜镜直径14.6厘米,边厚0.4厘米
右侧有一身披袈裟、手持斗笠形法器的和尚踏浪乘风而行,这个和尚就是达摩。取材于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于梁大通元年(公元年)泛海至广州,后至嵩山少林寺的故事。达摩是南天竺香至国国王的第三子,本名菩萨多罗。幼年时拜释迦牟尼真传弟子迦叶的后裔般若多罗为师,学习大乘佛法,是佛教禅宗第二十八世祖师。
▌金柳毅传书纹铜镜直径20厘米
树下一男子拱手于前,面向左侧。左边有一女子与书童,均拱手面向男子。钮下有一侍者牵马站立,其下河水波浪翻腾。画面表现的是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传》。柳毅,唐朝人,在仪凤年间赶考未中,回家路上行至洞庭湖畔,遇见一女子牧羊。女子对柳毅说:“我是洞庭君的女儿,拜托你带封信给我父亲。”数年后,洞庭女隐名嫁与柳毅,以报答柳毅解难之恩。湖南是洞庭湖的处所,是柳毅传书故事的发源地,铸镜师铸此类镜应是情理之中。
▌宋足球纹铜镜直径10.7厘米
一对青年男女迎面踢球,小球介于起落之间,旁边有裁判和观众,这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现代足球的前身。铜镜上出现足球纹饰,与宋代社会喜爱这种活动紧密相连,《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徽宗每年祝寿时要进行足球表演。比赛时,乐队吹奏优美的笙乐,笛鼓齐鸣,球门架上绸带飘扬。宋徽宗看完比赛乘酒兴大肆赏罚,把价值千金的银碗、锦缎奖给获胜的球队;对输队则罚吃麻鞭,然后用*白粉涂脸。
▌元八仙祝寿纹铜镜直径23.2厘米
八仙是道教神仙思想在民间流传发展演绎的产物。此镜上方饰二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及流云,其下是波涛滚滚的连天大海,八位仙者手持不同的法器飘然过海,一起去昆仑山下的瑶池,祝贺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为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中登仙得道者,都隶属于她。
来源:收藏杂志
●清代甘肃银锭!你了解多少?
●清代四川十两圆锭!你了解多少?
悄悄告诉我,你在看吗?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