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短篇小说《羊》二人谈
作家宁可
《羊》:灵*的归途
阿探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是徐徐展开的,漫长的过程也会化作一股不觉间陷入的惊异:曾经的真实,已远遁如梦如幻,令人质疑是否存在过;*牵的心思虽似梦境延宕着,长久、清晰、明了,难以放下,终将醒来。这大约就是故乡。宁可的短篇小说《羊》,是故土绵绵余绪的编织,亦是真实与虚幻翻转的再造,更是生命诗意的重拾,中国式审美之境抵达。
大多数人,从小想着逃离狭小的生存空间,不管逃多远,故土是难以摒弃的牵挂。灯草年少,聪慧而灵动,叛逆亦是她对既定秩序的强力对抗。她改变了羊到阴坡吃草的习惯,并以无为之为,让村长把玉米棒钱破天荒地亲自送到父母手上。她改变了以村长为代表的村人的观念,并无声地挑战、破袭了村子不变的统序。她成功地逃离禁锢心灵的故土,成为新一代的楷模。这些都是父母和村人不曾敢想的事情,这一切依托于她家的羊们。羊是灯草与故土情感联结的一个精灵、意象,文本的神*线索。
宁可以散漫之笔,使细节成为天性、自然之道,从逼仄蓄势,以灯草的行为为其洞开更广阔的空间。随即笔转数年,以实虚交错的叙事,尽去现实与梦境的边线,以沉郁徐缓展开,凸显故土*牵心动之炽烈,灵*幽梦介入故乡之深。作为灵*附着的肉身何往,则不言而喻。两载之故土,恍然如隔世,既是梦境叙事的气质,亦是故土情怀的淤积,故乡深渊的坠入。
归途的风雨山路,是故土与世外繁华的距离与艰难,亦是故土对灵*洗涤,情感情怀的重燃,更是对弃绝故土者无声谴责。大段浓墨描摹,藏锋偷心,以无势之势撩动者灯草们的情感心弦。村长的不理,父母的不理及殷切期盼,村长孙子的久久等待,授课后所有人的注目礼,年少时和谐美景的再现,亦真亦幻间,故土抵达,羊依旧在阴坡吃草。
归途如一枕*粱,大梦初醒。如梦如幻,正是当下人们生活感知的真实写照,亦是时代的气质。在宁可诗意的延宕中,灯草们与故土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等等,时近时远,现代人与故乡的精神情状,纤毫毕现,入木三分。
远去的过往,痴狂,长久淤积的逃离急切,收势收官倏然间冰释消散。对于故土,过往皆虚幻,变化远遁去,真实、不变至眼前。小说于空境中,给予灯草们在故土落地生根的坚实依托。梦叙事在中国古典中跨过数千年时空, 地演绎了人们现世的虚幻与恒性,灵*的真实与本真,是生命本质的图式。毋宁说是灯草的归途,不如说是情感的召唤,人性本初的重温。单调中开掘丰富,逃离中重塑回归,予生命以诗意动影,宁可开启了幽妙之境:说梦之中,神游精神高地。
作家如何自带光芒
——宁可短篇小说《羊》的创作盲点探视
柏相
宁可新近发表在年《延河》第1期小说榜的短篇小说《羊》,以一个山村姑娘“灯草”的一生为其刺探当下生活现实的切入点,用一生一死两个场景,既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精进、睿智与深刻;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说作为一个当下生活的思考者的无奈、惶惑与迷惘。
灯草是宁可这部短篇 一个有名字的人物。灯草姑娘短暂的一生,不仅是一个大山深处的村庄的改革开放史的替身,也是当下处于继续改革开放中,诸多山村的一个艰难行进的缩影。灯草对村长的胜利,不是性格中“犟”的胜利;灯草在山民心目中神圣地位的建立,也不意味着新秩序对旧秩序的颠覆或扳正。
上小学时,灯草改变了自家羊一直吃阴坡的草的陋习,获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表面上是灯草姑娘性格倔强的结果,是本性使然,甚至是性格天生偏执使然,但实际上源于时代的进步,源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山深处的人们,普遍对知识的作用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如果说,小说通过灯草上小学时放羊的经历,是在凸显灯草姑娘通过上学所获得的异于一般小孩的智商的话;那么,小说通过灯草上中学时巧妙地讨账的情节,就是在强化她通过上学而获得的异于其他同龄人的情商了。
灯草成为大山里十里八乡 个大学生并成为山里娃们励志的榜样,并用知识的所带来的力量彻底征服了心不服口也一直不服的村长,在任何读者看来,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当大家读到灯草发誓在大学毕业后,绝不会答应村长的要求回乡教书,一定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生活的时候,心底都暗暗为灯草姑娘的这个决定欣欣然点赞。
可是,这时候,小说家宁可,却让灯草死了。在某个暑假荣归故里的,不是灯草,而是灯草的亡*。
灯草是怎么死的?是为了挣学费死在了打工的城里,还是因为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死在了回家的途中?平时也许是半天就可抵家的山路,为何那天走了一天一夜,似乎更长?其实这都无关紧要。也许在有些读者读来,灯草根本就没死,后半部分梦幻式的小说构建,仅仅只是小说家宁可的一个创作故意。但紧要的是,如果灯草不死,面对如今也已经到处都是一砖到底或钢筋水泥土包裹了的山村,她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大学毕业后接她的父母去城里生活?还是为了能彻底改变山村的另一种贫困面貌而回乡教书?
如果,灯草不死,灯草毕业后带父母去城里生活,表面上是知恩图报,是悦享个人奋斗的成果,是一个山村家庭至高无上的荣耀;那么,山村或者乡村是什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逃离山村甚至乡村,是山村或乡村孩子 的出路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么些年来城乡二元对立的制度被打破,又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呢?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仅没有被改革填平,而且似乎越挖越深,并深不可测。
所以,这部短篇的 明和最可称道之处,就是灯草的死。灯草的死,既让这部短篇有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仙风道骨,也让这部短篇 地调动起了读者的思索冲动,衍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具有了多义解读的可能。
但是,这部短篇 的黑洞或者说最要命的创作盲点,也是灯草的死。灯草的死,恰恰就只是作家的笔力不逮的表现,恰恰就只是作家对当下生活变迁和人心的盲乱无所适从的一个缩影。
作家如何自带光芒?
我个人觉得,作为单性生殖的作家,经典阅读、刊物发表、读者的挑剔、评论家的阔论高谈、个人独特的深度思考与文学性表达、时间之神的最终审判与裁决、所处时代的主流与非主流,这七个要素,都对他形成了一定的修剪和威压,都是高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这样,虽然其他六个要素所有的作家都可以嗤之以鼻、全然不顾,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或者说所历经的生活,不应该没有自己的审美判断与独特审视吧?
在我看来,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暗夜点灯的事业,文学 的功用就是安抚世道人心或者为迷惘惶恐者拨云驱雾,就是给虚悬着的人类精神寻觅着一个支点。文学不单纯是破坏,是揭露,而是在揭露中修补,在破坏后重建,修补灵*、信念和精神的漏洞,重建对时代、社会和世界的信靠。
所以说,在我个人看来,如果一篇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读后令人茫然或不置可否,没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冲动,或者这种向真向善向美的冲动,是建立在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与单纯打鸡血的层面上,肯定就是失败的作品。宁可的这部短篇,只有揭示,没有预判,只有问题,没有答案,甚至哪怕是一点点的暗示,这是最要命的地方。一如,在小说结尾时,山村的教室窗明几净,但空空荡荡;一如羊还继续在阴坡吃草,一切如故。山村还在大山中艰难行进中的侧影,与当下处在改革深水区中的祖国又在更高一层的时空所面临的新困境,又何其的相似。
想想《复活》,想想托尔斯泰,想想托尔斯泰在《复活》第二部第四十章中,通过对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描写,对典狱长、押解人员和各种公职人员做了身处时代却能超越时代的那种审视,我们当下的作家的确不仅被时代吓破了胆,不仅不能真心善意地直面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而且还正在对不起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最起码很多人还在欣欣然误判着或者误解着这个时代。
我既不赞同作家们因呼应主旋律对这个时代精神气场的盲目重建,也不赞同作家们因特意彰显自己所谓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而对这个时代精神生态的肆意破坏和随心糟蹋。现在的许多作品,是让作品中的人物远离了高大全的误区,但也同时让作品中形象陷入了低小缺的泥沼。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不是这个时代文学的进步,而是这个时代精神衰竭的征兆,最起码还是在原地踏步,一如宁可这部短篇中灯草姑娘生生死死*魄相依的那个小山村。
宁可的这部短篇,是他近些年来,触觉开始伸向现实的根部、维度逐渐向东方因子靠拢、灵*日益在重新拨正的一个较为明显的例证。
但这部短篇在时间维度的处理上还有诸多值得商榷的瑕疵,比如一味的顺叙,叙事手段单一,比如灯草大学时是几年没有回家;在结构维度上也有诸多的黑斑,比如灯草的猝亡,比如灯草“卖”给村长的那一篮子玉米棒到底是值一百还是五十;在语言维度上,与他以前的诸多短篇的精致和空灵相比,开头两段的确让人耳目为之一振,但之后拖泥带水,有相当程度的下滑,比如把牵羊的绳子,叫做缰绳,比如灯草讨债时的一举一动、所言所行,也都叙写得相当得飘忽与神*游离。
只有继续保持在短篇中尽力压缩核心人物的个数,从而给核心人物的丰满与多维留下足够大的空间,包括给这部短篇 的一个核心人物取名为灯草,还是很值得称道的。灯草乃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细长,茎的中心部分过去常被人们用作菜油灯的灯芯,故俗称灯草;且灯草还是一剂中药,性味苦凉,主治热淋、小便涩痛、水肿、尿血,灯草夏天泡氷喝,去心火,利尿,平血压,不可不谓用心良苦。
从早期的重西方小说技巧的修持,到近来重当下中国文学精神维度的重建,宁可的确在走着一条异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精进之路,一如那深冬时节乡下柿子树上最孤独的那一枚柿子,在竭力消解着东方白夜上空中无孔不入的虚空,但那条路,从这部短篇看来,也似乎还很遥远。
中国小说就应该具有中国气象。如果全世界的小说都留同样的发型,那同样也是很可笑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道至简,也殊途同归。世界上所有的物事,无一例外,似乎都应该以良善为根。尤其是文学作品, 不是修辞开会,也 不是辞藻选秀,或杂耍炫技。人类共同的精神,也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必须意识到,趋真趋美趋善的中国气象,包括对所有人或所有区域生存权及平等权的重视与尊重,其实就是人类共同精神气象的一部分,甚至也是人类共同所向往的精神气象的高标之一。
祝福宁可,祝福陕西小说和中国小说,期待他和他的同行者们,能带给中国小说界更多的震撼或惊喜。
《日月河》里的女人花赵玲萍
这是我完整看完的 本长篇小说,书中的女子个个如花凋落让我很伤心,曾经有点想把最气人的那几页扯了折纸飞机,后又忍了,可郁结在心,不吐不快,写了下面的文字。意气使然,难免肤浅,其实作品有更深远的意义。此文算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谁让物伤其类。宁可先生海涵啊!
——读宁可小说《日月河》
《日月河》的封面很别致。炫紫湛蓝流线形的弧交织融汇一体,像浩瀚宇宙,像山川河流,充满流动质感,一抹绿色该是青山,一抹*色该是庄稼,两点白色图案该是在激流中挣扎的男人和女人。
日月河里的男男女女 次在读者面前集体亮相,男人粗鲁不堪,女人衣衫不整。似乎缺失美感,也破坏了道德潜意识。读完整部作品,才发现作者是想通过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反衬向人们说些什么。意味深长地说些什么,一时不能完全顿悟。只想说说书中美人河畔的女人们,淌过男人河的女人们,她们像花儿一样一瓣瓣凋零。
囚禁的牡丹
似乎老实巴交却又偷鸡摸狗的赵志强对女知青李毛毛的美丽想入非非,也对所有女性想入非非。几次言辞挑衅,实则调戏。李毛毛要他给女知青们洗澡“望风”和“警戒”,他不仅失信,反其道行之。真令人气愤,可现实悲催到不止令人气愤!女知青被其他男知青偷窥并侵扰,招致在场男男女女都被组织处理。赵志强与李明亮串通一气,一个救世主,一个不相干。这一大大咧咧的失信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洗澡暴乱有伤风化定性恶劣,上级只给了他们一个进城名额。村长李明亮以名额为饵占有李毛毛,又暗度成仓让赵志强顺利回城。李毛毛失意又失身 未遂不得已嫁给了李明亮,从此留守农村。这朵众人眼中美丽的牡丹花就彻底被囚禁了。李毛毛在李明亮短暂设计的幸福里和现实握手言和,这朵城市里的牡丹花克服水土不服,在乡村里妖娆着收获平淡的幸福也是读者善意的期许。现实是当美丽的吸引褪去了热度,这以欺骗为根基的结合给她的人生铸了一座牢笼,正如他们家发迹在村中巍然高耸的楼房一样,李毛毛被束之高阁。太子村经历的耻辱让她无法自处,在被设计的短暂幸福消退后,这朵美丽的牡丹花离群索居在黑暗中哭泣。当孩子求学远离,她身边再也没有了亲人,最终身心异化,离家出走,与狼为伍!
赵志强良心不安立志赎罪进了最苦最脏最累的铸造车间,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其他知青也能回城,以希望获得李毛毛的原谅。美人河畔,赵志强一遍遍回味着对李毛毛美貌的想入非非。不是对爱人的思念,只是为自己的自私受到的自我谴责寻找一个出口,做苦情状,是不是太虚伪可恨了些!
爱情必有美感,哪怕是悲剧。爱情中的男子应该对梦中的女子充满美好的想象和温情。而美丽的李毛毛映射在赵志强心底的情感印象粗糙,焦躁不安。没有尊重和欣赏的感兴趣简直是一种冒犯!无异于任何一个男人对任何美丽女人瞬间的想入非非,这不是爱情。他为实现进城目的,致牡丹花般美艳的李毛毛生活凄绝悲苦。自己良心煎熬将李毛毛幻化成一种美丽解释托词。美人河畔的幻想,与其说是对李毛毛深长持久的思念,不如说是良心债的纠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灵性飘逸的想象只是自己心虚的慰藉,把良知对自我的精神惩罚巧妙转嫁。这种在伦理、道德警醒下的诗意想象和惨痛的现实比起来,显得那么飘渺,虚伪,没有意义。忏悔,只为给自己心灵一个渡口!尚且良知未泯,但绝不是爱情!李明亮对李毛毛是情欲至上直达目的占有。赵志强则是对其美貌的觊觎垂涎。与爱情无关!不错的,他后来为朋友两肋插刀,替人受过忍辱负重,所作所为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负罪感得以解脱。非他所愿。亦非别人所求。假借爱的名义,虚伪又矫情。
美丽如牡丹一样的女子就这样被男人骗了。 不遂。病了。别无选择。嫁了。没有爱情。失身失心,无法自处,与世隔绝,癫狂发疯,离家出走,与狼为伍,流亡山野,偷食祭品,苟延残喘。没有爱过,不曾被爱,失去本我,成了空壳,自生自灭。若不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怕是连命都没了。赵志强,你抢了那个进城名额自己好过了吗?!
悲情夕颜
为了留住恋人未婚先孕。恋人攀上高枝翻脸不认,扫地出门。却依然甘之如饴为避免影响恋人前程,把孩子的父亲说成另一个不相干的人!不惜以孩子为筹码一箭双雕替恋人嫁祸害人。自己又被玩物一般转赠嫁给另一个毁容的老男人。这样的女人,该说她什么!是爱情伟大?是女人悲哀?还是母性的牺牲与温情?青春记忆里眼中一抹脸颊绯红就让沈红红眼里心里就只有毛飞这个男人了。天真的女子活在记忆中无边放大的美好想象里神*颠倒,不能自拔,祥林嫂式的自我抒情反反复复。她把自己和那个根本不爱她的男人捆绑,只为初恋的怦然心动。
按说身怀六甲被无情抛弃,又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应该自省。可她好了伤疤忘了疼,又一次和毛飞走到一起。乞丐一般对自己迷恋的男人言听计从到无以复加。她把恋人捏成雪人,给他安了颗石头心,放在家中冰箱里,直到有一天家里停电雪人融化,她才幡然悔悟自己只是毛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的确,没有卑微的爱情,可这充其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是对自己纯洁感情的亵渎。少女情怀一个懵懂痴呆的梦,本是纯净美好,拼将一切却又多么狭隘盲目。沉湎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倾尽所有只愿融化一颗石头心,深陷纠葛痛楚,一次次纠缠,一次次被无情玩弄,自取羞辱,依然自甘牺牲,不管不顾,完全失去尊严,走火入魔,可悲可叹。纵使一片痴心死不改,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执念。随着雪人融化,心中魔障终于终于消解。
悄然含英,阒然零落,沈红红----夕颜般的薄命女子。也许,在老夏这个虽然毁容却善良的男人身边你才会有时光中永不散去的容颜,生命中永不丢失的温暖。曾经的美丽、脆弱、悲惨,都随他去吧!嫁给老夏,也算福报。愿她静好。拼却所有,已不是爱情!着实不必糟践自己,难为别人。
依墙扶芳藤
为了仕途平顺,毛飞娶了工厂高干千金牛慧慧。察颜观色,言听计从,洗衣做饭,任劳任怨。明则捧臭脚,实际逗你玩!做了工厂*委书记的乘龙快婿,毛飞终于平步青云当了副厂长。牛慧慧像是一条扶芳藤,依靠父亲这棵大树鲜活明媚,光彩照人。待毛飞站稳了脚跟就开始嫌弃她没有花朵的芳香美丽。终因父亲下台家庭地位极速逆转,桀骜不驯的公主牛慧慧摇身变温良恭谦“贤内助”。唯唯诺诺,兢兢业业的家庭妇男毛飞瞬间逆袭翻身做主人,乾坤颠倒。昔日一眼不顺颐指气使,今时随他沾花惹草,竟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乃此一时彼一时矣!甚至在毛飞被他和沈红红生的儿子教训时,牛慧慧竟也挺身而出替毛飞出气,让读者尴尬无言,真是情商强悍!最终任凭毛飞胡作非为,自己被视为空气,两只眼睛都闭上,不敢怒不敢言,听之任之,也难见一面。牛慧慧也是天真烂漫的单纯女子,虽然表现出顽强的适应能力,但终归是一棵扶芳藤,无法自己站立。被利用后遭嫌弃,连根拨起,毫无怜惜。
没有独立的人格注定是*,没有平等的爱情注定悲苦。自己给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给养,不管老天让你遇见谁,都能自我保护,至少不会让生命如此零落。父亲的宠爱不会伴你一生,人总要长大,女人更要自己站起来!
凝泪栀子花
在李英娜和赵志强误解隔阂又化解重逢时,仅有的点滴缠绵缱绻让人欣慰,祝愿他们终成眷属。可作者非要活生生的把美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李英娜白色连衣裙就像一朵白色栀子花,夏天一般生机盎然。他们的爱情真诚和善,彼此有着以心灵致谢的美好精神空间。我以为这朵爱情之花会含苞愈长,清芬久远,在风霜雪雨中翠绿不凋。经历长久地努力坚持,蕴涵美丽的爱情被残酷凶险算计,这朵美丽的栀子花沾满了泪水,花瓣随风飘散了。李英娜离开的时候,我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突然发现,赵志强并没有爱过李英娜,就像他并没有真爱李毛毛一样。一个拖泥带水,含混不清的男人,在自顾自的无尽撕裂感中沉重前行。李英娜这朵栀子花,只能孑然转身,含泪晶莹。
凋零的红罂粟
无知少年李小毛意外邂逅这朵罂粟花赵志萍付出身心重创,换得事业短暂成功和海市蜃楼般的虚渺浮华。财富、地位和美色的集合给小男人李小毛带来颠覆式的诱惑。仿佛天使和恶魔的集合,令人窒息。李小毛感受到一种浪漫极至的绝望,华丽至极,又是死亡之网。他害怕这张网散了自己被打回原形,一无所有,无处可去,又害怕这张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魔力,令人压抑窒息。李小毛挣扎煎熬,也享受陶醉,直到把自己完全抛弃。赵志萍商场中摸爬,物欲中沉潜,心智已严重扭曲。既知李小毛是自己哥哥的干儿子居然能和她成为恋人,还说是帮助,简直是对哥哥恶*的报复和对自己的戕害。这朵罂粟花是有*的。是悲伤的。一夜骤变,从财富之巅轰然落下。从 奢华的 会所苍白着脸孤单进入病房,从 病房搬进市井普通病房,无尽悲凉。繁华过后的落寞里,她会回想一路战地*花,长枪骏马,享尽孤独繁华,却只剩残阳如血。也一定会想起惨死的父母,绝交的哥哥,也必然会为自己对李小毛的罪孽而深深忏悔。或许每个善良的人面对这个从乾坤之巅跌落到一无所有,孤苦伶仃的女人都说不出,自找的,活该!也许,这是她的命!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生命已经足够惨烈,随她清净些时日吧!
梳理男一号赵志强的履历,理性缺失,情感混乱,内心焦躁和虚伪矫情。既然那么爱李毛毛为什么亲手把她推给别的男人?不是赵志强告密,洗澡事件就不会酿成*治错误,回城指标就不止一个,故事的结局会有千万种。既然李英娜的爱让他受宠若惊,为何和李英娜在一起却又一直惦记李毛毛,一再拖延婚期?如此拖泥带水,如此糊里糊涂,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负责任,不知道珍惜。暧昧不明,含混不清。这样真实的 和毛飞的贪婪利用女人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对纯情的女子无情的 和践踏。没有造孽,又何来赎罪?既是赎罪之心,就不该再去 。李毛毛和李英娜,都成了这个看似老实巴交却内心空虚的男人无常的诗意。可是,哪个女人的人生和爱情是为了成全一场凄苦的悲剧标本让人审美?!如果爱就不会 ,既已选择又何必惺惺作态。是贪婪,是自私。女人的纯情遭遇男人的贪婪,注定悲剧。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离开,不必如此纠结,压抑,扭捏,憋屈和腻歪!
除了王总工给他的脊梁注入的正能量让他工作中有所担当,其他所谓忍辱负重和承载牺牲救赎了谁?成全了谁?!一片混沌。不敢爱,不敢恨。害了李毛毛,辜负了李英娜,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犹豫不决,拖泥带水,如此懦弱而虚伪。
躲到山上的小庙能怎样,遁世?自救?李小毛,你昄依佛门自己图个清静,让你疯了的亲娘怎么办?让那个被你毁了的小女人怎么办?让那个流着你骨血的无辜婴儿情何以堪?!面对世俗裹挟,任何言语无异于枯叶截流,任凭怎样的禅意深刻也无能改变什么。这老的小的,病的疯的都还要吃饭,谁来为他们买单?
(毕加索画)
两条河流,一方人世。男男女女,在情爱和权欲的对抗与和解中,两败俱伤。贪婪与权欲的裹挟之下,男人想要鱼与熊掌兼得,贪婪。女人盲目沉湎爱情,执念。男人为了权欲不顾一切,女人为了爱情赴汤蹈火。是时代对人性的剥离?是人性本真与欲望的对决掣肘?还是男人和女人对爱的不同感受?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李毛毛的美丽加速了她的黯淡。李英娜和赵志强只有河畔磐石静坐时有一段美好怀念。沈红红只有少女情怀里最早的一抹嫣红。所有纯洁的爱情都遭到了无情的践踏。似乎不管在怎样的男人面前怎样的女人都是傻子。最终疯的疯,病的病,瘫的瘫,伤的伤。一双双美丽纯情的眼睛都被怨恨,愤懑,绝望充斥变得默然,苍白,空洞。一个个形神俱损,生活病态。这些女人没有谁是自己生命的主宰,都只做了一条藤蔓,在男人的河流里沦陷。在这个斑驳陆离的时代集体缺失尊严,没有真实的情感。所有的单纯善良,情深意重,忠诚笃实,温和淑慧,坦直无忌都遭到了暗算,损害,背离,欺骗,羞辱,最终被撕毁,抛弃,成为痴呆傻的无情讥讽。文中没有美好的爱情,没有心中对爱人的深切呼唤,没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触人心弦。只有一朵朵鲜妍明媚的花儿,因为爱的*液全都一瓣瓣凋零。捍卫良知的成本高昂,持守爱情的代价竟更是如此高昂?!
不管怎样的年代里,总有智慧美丽的女人,总有向阳而生的爱情。女人也总是希望长长久久拥有男人的爱情。也总有男人闪烁其词,利欲熏心,见异思迁,逃避不负责任。完了又像个犯错的小孩在女人面前作自怜状换得母性的包容,以求自己心灵解脱。女人为爱情蛊惑,心存侥幸,无辜到无奈,无奈到荒唐,付出幸福、健康甚至生命。社会是一条激流,奋不顾身也别无选择投入河流的男男女女,走向完全不同于真实自我的虚幻虚妄,热闹而混乱,混乱到焦躁,心灵千疮百孔,美好消失殆尽。女性是母亲、是姐妹,母性孕育了世界。每个男人也都是女性脐带的牵连。男女相爱,才造就了世界。为什么要让权欲凌驾于爱之上,把每个人的脐带生生剪断?难道男人就是躺在女人臂弯里的孩子,是用来保护和原谅的?这是母爱,不是爱情。读完作品,我心上铺满了一层凋零的花瓣,她们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还在想着,却已有些潸然,想想还是不要为这文字里的落红残瓣掉眼泪了。
也幸好,这只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