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爬山虎是怎么一步步往上爬的。

3.抓关键语句体会爬山虎的脚、叶的特点,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揭题: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重点学习——观察,通过三首古诗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的景物是不一样的。叶圣陶爷爷写的这篇《爬山虎的脚》又会告诉我们什么观察的秘密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①多音字组词:弯曲、歌曲。

②出示词语与爬山虎叶子插图,先读准字音,再边读边借图画想词语意思:

均匀、重叠、空隙(形容叶子的词语)

触角、蜗牛、蛟龙(形容爬山虎脚的词语)

(2)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呢?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的。

二、品读“叶子”,感受方法

1.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会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预设:初看的时候,是不容易发现爬山虎的脚的,能看到的就是爬山虎的叶子。

脚长在叶子的下面,首先观察到的是叶子。

2.出示引学单,自读第2自然段

交流:①抓“绿”“一顺儿”“均匀”……了解叶子的特点:绿、齐、密。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②抓“叶子就漾起波纹”这个比喻句,体会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

板书:

细致观察动态美

静态美

3.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画,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边朗读课文,边想象画面。除了观察得很细致,作者在观察爬山虎的时候,还得具有一个特点,他才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美,不知道你发现了吗?

交流:观察的时间特别长。抓“刚长出来的”“不几天”“长大了”。体会作者观察的连续性。

小结:正因为有了作者长时间的细致观察,他才发现了叶子底下的秘密,原来爬山虎还长着脚呢!那么他又是怎么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现在我们来写写这几个句子,再次体会作者是怎么细致观察的。

三、指导生字,抄写句子

1.指导“嫩”“叠”“隙”的写法。

2.抄写:“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体会方法

1.上节课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爬山虎的脚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2.出示引学单,学习第3自然段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zy/13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