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之声FM马金章小小说鳖爷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栏目:马金章小小说

策划:樊青戈

播音:蓝朵

编辑:文科

鳖爷

鳖爷是大水爷的外号。大水爷在湾子里辈分高,出门往谁面前一站都是爷。鳖爷驼背,和其他驼背人一样,老好倒背双手,使面朝*土背朝天的他更增添了沉重的沧桑感。鳖爷怕热多汗,夏秋两季总光着上身,健康的古铜色阔背总是汗津津的。汗津津的阔背被太阳一照,亮光闪闪如背着一汪水泊,那背着的两只胳膊便成为防水外溢的一圈堤坝。

鳖爷是一位“叉鳖神手”。早年卫河水没有污染,鱼鳖虾蟹很多。鳖爷看不上其他的河鲜,其实是看不上其他捕鱼捉鳖的温情方式,独独喜欢那手抄钢叉,夏点热浪、冬挑寒波,河底取鳖的弄潮滋味。五齿钢叉被他玩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鳖爷外号来历的原因。

我少年时随鳖爷猎过两次鳖。一次是夏天,那天,晨光熹微中,我和鳖爷起了床,河面上蒸腾着浓浓的乳雾,河两岸高大的杨柳被雾帐罩得陷没了下半身,只剩下一顶顶飘浮的伞状树冠。

河水湍急,我不禁望水兴叹。这时,鳖爷给我传授叉鳖要诀:冬叉流,夏叉滩,二八月紧叉漫水湾。现在是仲夏,正是叉滩的时候,难怪鳖爷没备舟船。可是,河水淼淼,一色黛绿哪有鳖的踪影?这时,鳖爷涉水来到一浅滩,只见他瞄准一处,飞叉,拔杆。一只碗口大的鳖已被挑在叉尖。那鳖徒劳地在叉上弹腾着四肢。我不禁惊叹,难道鳖爷是火眼金睛,要不,咋知道这水下有鳖?鳖爷猜着了我的心思,说:“鳖虽藏身水下泥沙,但要换气,便有浮沫漂在水面,这浮沫叫鳖津。”鳖爷指点我看一片蛤蟆籽儿似的漂浮物。望着鳖津,我跃跃欲试,从鳖爷手中要过钢叉,猛地往鳖津处扎去。出叉却什么也没有。鳖爷哈哈笑着说,水在流动,鳖往往在鳖津漂浮的上游,距离的大小要根据鳖津的新旧和水速来判断。我照着鳖爷说的又出一叉,只觉叉头抖动。心中一阵惊喜,赶忙拔叉出水,一只两斤来重的鳖被我叉着了。鳖爷从叉上取下鳖,指着甲上的叉眼说:“好叉手是不叉鳖甲的,伤口好进沙,肉不干净,又不易保鲜。要是叉住鳖的肉裙,叉齿拔出后伤口随即弥合,它三五天也死不了。”鳖爷说着,要过钢叉,眯细着双眼在水面上搜寻着水下猎物,几乎每叉一鳖,叉齿都中在鳖甲四周的肉裙上。这天,不到中午,我和鳖爷就猎获了一大麻袋鳖。

第二次跟鳖爷猎鳖是一个白雪覆盖的冬日。鳖爷说:“冬叉流”是个基本要领,操作起来还有流头流尾之分。一般落叉宁舍流头不舍流尾,流头水急沙薄,鳖潜不了身,流尾沙层较厚,鳖多潜在流尾河沙的两寸之下。在水深流急处下叉,驾舟技术的好坏成了能不能叉住鳖的关键。这时,鳖爷驾舟驶到一簇白花花的浪峰处,他钢叉一点碧波,扁舟稳稳定位在水面上,然后他迅疾倒叉向流尾刺去。眼见叉杆先是一阵上下蹿跳,又猛地一下横斜,接着一只被钢叉扎住肥裙的直径近一米的墨绿色巨鳖浮出水面。只见巨鳖四肢猛地一弹腾,小舟被巨鳖拽着顺流而下。鳖爷说,扎着了鼋,鼋是大鳖,让它使瞎了劲再拿它。巨鳖将我们的小舟拖了两三华里,速度才慢下来。这时,鳖头伸出一二尺长,恐怕是在寻找新的挣脱办法,鳖爷瞅准时机迅速拔叉,然后将叉齿一侧的环套紧紧套在了它粗大的脖颈上。

鳖爷乐善好施。那时,鳖爷没有眼下人的商品意识,没有市场经济观念。他将叉的鳖大都分给了四邻八舍。那时农村钱紧,少油盐酱醋诸种作料,湾里人家做的鳖肉都赶不上鳖爷做的鲜美,不少人便向他讨教烹饪之法,鳖爷总是秘而不宣。鳖肉营养丰富,鳖甲鳖骨药用价值高。鳖甲点燃了,能熏赶蚊子。那时夏秋两季,湾子上空每天夜晚都弥漫着一股鳖甲的烟香味儿。

一年冬季,有一位附近城市的汉子慕名找到鳖爷门下,求购河鳖为他父亲治病。鳖爷将刚叉的两只鳖给了来人,谁知过了两天,购鳖人重又找上门来,说是他父亲吃了受河水污染的鳖肉中*,加重了病情。鳖爷赔偿了那人一笔医疗费。村人都为鳖爷打抱不平。鳖爷摇摇头,继而摆摆手,平心静气地说:“你们原先问我煮鳖方法,其实很简单,往锅里放三五只蚊子就行了。蚊子遇到鳖肉催熟增香,鳖甲反过来又熏呛蚊子。人造的脏水害了鳖,鳖就反过来害人。这叫一物降一物,物物相克啊。”

听的人无不感叹。

这之后鳖爷没事可干,不几个月,他就与世长辞了。

关于《鳖爷》

《鳖爷》首发《热风》,被《意林》转载。

作家介绍

马金章

浚县小河镇牛寨村人,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幼爱好文学,已在《十月》《解放*文艺》《北京文学》《莽原》《雨花》《广西文学》《飞天》《延河》《福建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出版文学作品多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作家文摘》《青年文摘》《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yf/5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