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虎”字,读准多音字“曲”,认识并会写“嫩红、均匀”等1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
四、教学过程:
1.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打一植物)
(2)揭示谜底:爬山虎。引出课题:爬山虎的脚。
(3)学习课题中的“虎”字,强调书写。
2.认识作者,加深理解
(1)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了解。
(2)教师补充总结: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人,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 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专门写给儿童的一篇文章。
3.学习字词,疏通课文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强调多音字“曲”。
(2)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一根茎”,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观察图片,理解意思。
(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4)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三个方面, 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第二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三、四、五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
4.品读课文,学习“爬山虎的脚”
(1)朗读第三自然段,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2)出示两幅图片,学生判断哪幅图片上脚的位置是正确的,理解掌握“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3)体会句子“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学生小练笔: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请用一句或几句话说一说。
(4)思考:叶圣陶爷爷是怎么把爬山虎那小小的脚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引出观察方法:细致观察。
(5)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6)观看爬山虎向上爬的视频,理解动词:触、巴、拉、贴,学生仿照说句子。
(7)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变化的句子,引出观察方法:连续观察。
5.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这一课的字词,也明白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和它是如何往上爬的,更明白作者的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学习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其他植物。
图文:魏芝涵
编辑:魏芝涵
审核:张晓侠
点击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