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野生的,为啥野草比不上动物

在园林建设上,我们很多人不重视本乡本土的植物,认为它们“土气”甚至嫌弃本乡本土的植物物种低档,在园林投入上追求奢华,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本土物种在这种嫌弃中退出本地植物舞台;另一方面建设园林成本增高,浪费严重,同时还造成千城一面的同质化。说到尊重本土植物厚待本土植物,我想起十多年前去看望女儿时,在澳大利亚遇到的一件事。那年,我女儿在澳大利亚读书我去看望她的时候,她正在一个叫Townsville(汤斯维尔)的城市里参加当地某机构组织的植树活动。在植树现场,我看到挖下来的树很直很漂亮,是那种很名贵的花树,替而代之种上去的树却很土气很干巴的本土树。我问女儿他们这种对树木的种植替换是什么原因?她说:这个花树很漂亮,但它对水的吸收比本土植物多五倍,大面积的种植会很浪费水资源。Townsville(汤斯维尔)是一个干旱城市,虽一面靠海边但两边是山,属于干旱地带,所以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把这种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的花树,弄到植物园去,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是可形成节约,集中景点到植物园;二是提倡本土植物为先,外地植物为辅。后来见到了活动组织者MRGreg(格雷格先生),他曾来中国太阳谷参加过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他带我参观了当地植物园,有两个点到现在我记忆犹新:一是给植物命名,园区里都详细地介绍植物的名称、习性特点,让参观者增加知识;二是植物吸收水份的量化:本土植物如需要一滴水(就是这个植物在很干旱的情况下能生存下来的需求量),外来植物的吸收则需要三四五滴水,通过形象的对比非常明晰地表现出来,以促进生态环保。同时说明保留本土植物的必要性,大自然经过多少年的自然进化,物竞天择地生存到现在,它是与天气、温度、湿度、动物、植物甚至昆虫等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甚至是与人类共存的。那次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在太阳谷建设中,我几乎“拼了命”保留下来的“都市原野”,同样也是华北平原再难找到的原野生态自然风光了。最初规划建设太阳谷的地方,有一片水塘和很多沟渠,里面长了很多杨树、榆树、旱柳等本土物种,有些是原来村民人工种的,有些是它后来自己长出来的,整个一片浑然一体蔚然壮观。在看了现场之后,我觉得应该保留下来,并且一再提醒施工队不得破坏(在建设中因为观念不同,数次被破坏而引发我 “定铁律”保护),因为我相信原生态的才是最美的,我也相信在将来的城市中,这片“都市原野”将会是绝无仅有的!在以后的数年里,无论是太阳谷的完善建设还是随后园林的不断美化,都遵循着“野生态”这条铁律,虽然为保护这种“原野生态”,我发过很多火,批评过很多人,但令人欣慰的是,理想中的“华北平原蜕野生态”基本保留了下来——坦荡辽阔的原野平原,野草如同莽原长得浓密茂盛,没有大片的岩石及裸露的土地。星罗棋布的池塘、成组的灌木群以及平原地带少有的坡度景观,共同组成一个个独立的立体景观带。当然我们的蜕野不是放任放纵,园区内有不少的有害植物,如华北平原常见的拉拉秧、构树……,如果放任它们泛滥成灾,其它树就会被缠被侵蚀而亡。给它们留一处“特区”,构树像桉树那样有节制地种植,让它们单独生存,依自然规律按科学的养护,既达到树林蜕野草坪蜕野沟壑蜕野池塘蜕野,又能保持原野生态特色,使中国太阳谷的原生植物与人工种植养护品种混和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达到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境界。附:大美太阳谷

(视频图片提供:石磊)

附:中国太阳谷部分树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pz/7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