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着董震校长提出的“ 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知识在脚下”、“见识比知识重要”的理念,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毕业班的部分学生踏上南京研学之旅,探寻六朝古都的秘密。
11月22日下午乘坐复兴号高铁去往南京时,我们伴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抓住每分每秒沉浸在学习的海洋,养成了 的习惯。正符合但丁的"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
高铁上安静读书学习的五八学子
唯有自律方能自由
徐艺铭同学
在列车上,我感受到了来自五十八中学生不一样的列车文明,看书的,撰稿的,写作业的……正如卢梭所说,“天才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兴起”,同学们在高铁上也不忘学习使我深受鼓舞。
同学们互相提醒不掉队,小组组长分工明确,上列车时分队长查人数,我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力量,我不由对旁边的同学感叹道:我们班经过这次研学一定会更加团结,也让我们对宏志精神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用功学习努力拼搏上,而且还有对待每一个事情都认真,胸怀宽广,有极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未来的几天中,我相信同学们会诠释给我更多不同的宏志精神。加油宏志少年,在通往未来的复兴号上我们彼此陪伴,相互鼓励!
吉艺诺同学:《高铁风驰电掣青春风华正茂》
看着窗外飞驰,我们伏案学习,想到刘过的诗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年少的刘过或许与我们现在一样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对生活的希望,我们享受着“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溪头卧剥莲蓬”的意趣,畅想着人生的精彩纷呈……
一字一句流露着在阅尽 繁华,饱经世事沧桑之后,无法回到年少心境的惋惜。而身处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该懂得“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唯有少年心。”这个社会是多元包容的,它要求我们拓宽人生边界,去寻找世界的美好,因此我们踏上了南京之旅——去寻找金陵的魅力,去感悟“是金陵人,客此”的亡国之思,去感悟“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去挖掘“孙中山等一代革命者的风采”……
像詹青云在辩论赛中说“趁年轻,我偏要勉励”。
愿五十八中学子,趁年轻,拓宽人生边界;趁年轻,感悟人生美好。
王浩宇同学:《以现代人之名,抵达南京》
在一个未曾踏足南京的人看来,南京就是一个城市,一个见证六朝之心的城市,一个见证中国经济变迁史的城市,一个见证中国近代开端的城市,一个意味着屈辱的城市,一个令中华民族永不忘怀耻辱的城市,一个崭新的城市,吾来于此,为明其理:明元璋奋斗之理;明徐阶坚忍之理;明应天富强之理。知中华屈辱之理;知中华耻辱之理;亦明中华民族之解放及崛起之理。
愿吾于应天,明天下之理,以昭明日之晖也。
张熠晖同学
南京,一座阅尽沧桑的历史名城。以前大多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憧憬。而至今日我们踏上了南去的天蓝色列车,飞驰在一往无前的铁轨上。路边风景尤美,沉静如诗画。可我见到了,比这风景更美的,是莘莘学子求知的心!书籍给人以精神的洗涤,于是我们深浸其中;习题给我们以成就,于是我们精益求精;涵养体现我们的形象,于是我们发扬良好美德,体现我五八风采!南京路上,你们最美!
王浩楠同学
世界就是一本书,那些从来没有旅行过的人仅仅读了这本书的一页。旅行便是阅读的一个过程;旅途之中心潮澎湃“六朝古都、十朝朝会”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一本古典雅美之书,阅南京,亦阅此书。愿与君携手,透此书,已备未来。
体验是最深刻的学习
同学们满载着殷切盼望,不知不觉,已经跨入南京城的地界,这座博爱而又忧伤的城市又会给我们哪些收获呢?
站:中山陵——王浩宇
在前往中山陵的山路上,未曾止步于人文景观,却只见那无穷尽的梧桐,为这悲秋填上一份悲戚的心情。在登三九二阶时,我发现,这些阶梯的梯度实为一个人的一生,从小坡开始,可见其微微倾斜,以后人之名凭爬台阶来品悟一个人的一生。随着台阶的逐层加高,坡的坡度也在慢慢变大,这不就喻指他的革命道路吗?人的一生定不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有的只是那无穷无尽的曲折与阻碍,那么评价一个人,也是对他面对人生挫折态度的评价!国父孙中山不就是在面对革命时的无尽挫折时,他并没有选择失败,而是继续面对愈发曲折的革命道路走下去,只有这样,在人生的尽头回顾时,就会看到先前你为了目标不懈奋斗所结的最为甜美的果实!
第二站:明孝陵——贺世宇
也曾经,
权力无比,叱诧风云,
改朝换代,搅得六合大地风生水起。
也曾经,
伯温点穴,孙权守门,
独龙珠峰,坐视明朝帝系千年不灭。
而于今,
骨*归土,阴风为伴,砖瓦为邻,
前朝后寝,霸气早已不在。
而于今,
游人喧嚣,神道失威,灵兽任骑,
治隆唐宋,功德任人评说。
参观明孝陵
第三站:秦淮河——吉艺诺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秦淮河的浆声灯影中装了太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老了,风景却一如从前。我们走在这石板桥上,享受着眼前这一切。恰似《十里秦淮》所诵:一段婉约江南小调,品一道道香茗佳肴。灯影下丝竹犹在耳。桨声里古韵风情仍闻道。
拜一拜神奇的夫子庙;读读桃花渡里的板桥;穿过了南岸乌衣巷,贡院里画舫凌波忆六朝。秦淮河上烟雾徐徐,蜿蜒朦胧,远处岸边的人家,屋角隐约,幻影幻现。水流脉脉,画舫来去,而这一切,不过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风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那首 的《泊秦淮》里的诗句,让世人原以为秦淮河只是一条香艳的,有着浓浓的脂粉气的河,陪伴着红尘弱女美丽的身影和软软的琴声。而《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则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浓妆艳丽秦淮河的风采:“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字里行间,将那美丽的秦淮河再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但让世人真正读懂秦淮河的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和余怀的《板桥杂记》。
《桃花扇》中:“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诗词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风姿绰约。旧时的秦淮河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这是诗情画意般的秦淮河,才孕育出如水的女子,孕育出才情与倜傥。历史上,秦淮河以夫子庙一带的“十里秦淮’闻名天下。
第四站:总统府——谢洁晴
一幢幢白色的欧式建筑静静地站在喧闹涌动的人群中间,*色绿色的树叶交相辉映,碧玉似的水中波光粼粼,这一切都让我心旷神怡。在总统府中踱步,远远望见随风飘动的枫叶,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走进些,看到满是洞洞的太湖石,回忆起石灰石和稀 的化学反应;再走近些,看到白墙上呈现的粼粼波光,不禁想起了物理课堂上的光的折射;走进总统府,看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脑海中就浮现出中华民国的成立、 次国共合作等历史知识;再联系现在,体会到坚持*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性……弹丸之地有龙气,三朝天子在此居。百年风云成历史,今朝来此仰先驱!
总统府——八字楼合影留念
第五站:南京博物院——李方馨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回到汉代,欣赏惊艳绝伦的金缕玉衣;在数字化的世界中了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也可以徜徉在温柔浪漫的民国时期,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在那里静下心来,将产生的疑问一一向贾书记请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从馆内交流到馆外,汇集的人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深入……
民国馆内学生与贾*杰副书记交流
深度思考后的提问:从馆内到馆外
南京博物馆合影留念
第六站:南京大学——薛聪聪
未见此校,先闻其名。今有幸到实地参观学习,难免有感而发出一些感受。
提到南京大学,总是要从校史说起的:早在清末,年,三江师范学堂,也就是这所大学的前身,正式创建。
外来侵略者的炮火一而再,再而三地轰开“天朝大国”之门,同时也轰醒了国人救亡图存,变革自强的意识,三江学堂就应运而生……经过多次的更迭,才有了如今的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同时焕发出无限力量。
作为百年名校,从校园中的点点滴滴便可毫不怀疑。一眼望去,爬墙虎布满了老墙,错落有致的排列着,重叠在一起。清晨阳光洒下,整面墙在映衬下别有雅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大内也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焕发出生机、活力。看!新式操场上是一群年轻人运动的身影,天已黑,却抵挡不了他们的热情…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南大吧!
最难忘的,是同学们在校园内进行合影留念。大家应都是生平首次亲自穿上所谓的学士服,脸上也都洋溢着开心、灿烂的笑容。这是一群有大志的青年们,五八学子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吧。
第七站:大报恩寺——宋梦瑶
进入报恩寺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遗址。一个个凹下去的土凼,记录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天地,泣*神的故事;一粒粒落在土凼上面的泥土,吟唱着令人心碎的旋律。多想蹲下,捧一抔土,细细观察这来自远方的"使者",静静聆听来自远方的故事……
步子前移,轻落之处,均生玉莲;踱步轻望,远方一颗舍利,唤起尘封千年的往事。
玄奘-唐代高僧,似一颗新星逸然陨落,只留下一抹光影-顶骨舍利。静静地倾听老师的诉说:高僧的舍利需要特殊的保护,依次被金函,银函,阿育王塔,石函包裹,石函内详细地记录了高僧陨去的过程。不禁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惊,详细地记录,应,是为后人的轻知,熟虑,深追的纪念吧。
向前走,进去报恩厅,灯光笼罩,余音绕梁,厅内玉树满布,白沙遍地,白沙之上:黑牛反哺,白羊育幼,猎犬领子,金猴抓虱……无不在诉说感恩,这也是朱棣建报恩寺的真谛。成年在外,一定要多回家看看,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八站:雨花台——肖絮赢
南京雨花台是一个记录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地方,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在此抛头颅洒热血。在雨花台正门,有一座雕塑,看到这雕像,同学们自发地站在一起,唱起了《歌唱祖国》,歌词中“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让同学们的脑海中飞速地闪现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和中国共产*人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的情景。
雨花台高唱《歌唱祖国》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革命烈士纪念馆。
入馆,是六块巨大的大理石块,上面刻着一排排名字。这些人都是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他们不像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被人牢牢记住,可正是因为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中国革命的历史才得以前进。
在这些人中,有“就是烧成灰,我邓中夏也是共产*员”的邓中夏,有 的*治活动家恽代英。其中有的人走了,徒留下妻子在冷清的家中苦苦等待,每每梦醒时分,一脸清泪。有的人走了,连一张照片都未曾留下,只留下一个名字和一个打着问号的头像。
他们的鲜血倾涂着南京饱经磨难的土地,染红了中国近代的峥嵘岁月。他们就是我们的精神标杆。
让学习发生在活动里
当学习从校园走向户外,当形式从课堂转向研学,一切的感受是那么不同。一次研学,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知识,竟然涉及了很多学科知识,也使我们真正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的内涵。
语文
小组长组织有关南京的诗句朗诵品读分享活动,品味最有代表性的诗句。参观报恩寺时,《江南春绝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繁华景象如在眼前。游览秦淮河感受《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来到乌衣巷前,仿佛穿过岁月,细细体会《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落寞。
吟诵诗句
英语
同学们每到一个景点都认真搜索着英语标识牌,为学好英语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做好准备。
物理
等待高铁进站时,工作人员提示一定要站到线外,我们立即想到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走进大自然,我们体验到了很多化学知识。
考古中用碳-14测年法。
铁艺走廊,刷漆防锈。青铜器缓慢氧化,形成铜绿。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走上中山陵的石阶,看到石狮子想到了《石灰吟》的诗句。
吃饭时,看到了蓝色的固体酒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酒精的化学式C2H5OH。
高铁上看到了红色的干粉灭火器和绿色的水基型灭火器。当我们参观国家文物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并向南京市蓝市长提出建议将部分灭火器更换成 化碳灭火器,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铁艺走廊
固体酒精
化学知识解答中
返程路上
巴苇依同学写到:“朱自清先生说过一句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容纳得下知识。”
王鑫同学与曹琳琳老师共作:
五八学子,求知路上,与书相伴;
宏志精英,成长路上,有诗相伴;
中国少年,前进路上,一路相伴!
返程途中,学生制作的南京研学思维导图
小结
*“ 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知识在脚下。”四天的研学,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学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了丰富的文化,在感悟中启迪思考。
在今后,我们将把“宏达雅正志存高远”的班训落实到每天的学习中,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成为一名“博爱、博学、博雅”的人。
撰稿|钱佳佳等
摄影|刘菊霞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顺天致性 守望花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