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灌木的配植专题

乔灌木配植的形式

形式分类

一、规则式配植

二、自然式配植

三、纯林和混交林

1规则式配植

(1)概念:按一定几何图形栽植,具有一定株行距或角度,整齐、庄严。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

(2)适于:规则式园林和需要庄重的场合,如寺庙-陵墓-广场-道路-入口-大型建筑周围

(3)常见应用: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的皇家园林;寺庙园林、陵园。

2规则式配植-类型

(1)、中心植

(2)、对植

(3)、列植

(4)、环植

(5)、篱植

1、中心植

 中心植——在布局的中心点独植一株或一丛。

 常用于——花坛中心、广场中心等。

 树种要求——树形整齐、美观,一般为常绿树。雪松、苏铁、金塔、柏、南洋杉、石楠、整形大叶*杨等。

3对植

(1)对植:树形美观-体量相近的同一树种,以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两侧。两个单株;两个树丛;两个树群。

衬托主景;构图稳定;引导;配景-夹景以增强透视纵深感。

(2)常用于:房屋和建筑前;广场入口;大门两侧、桥头两旁、石阶两侧

(3)树种要求:多用慢生常绿树。松柏-云冷杉-王椰-银杏-龙爪槐-整形植物。对植用同一树种,姿态可不同,但动势要向构图的中轴线集中,不能背道而驰,影响景观。两个树丛对植,选择的树种和组成要近似,避免呆板的 对称,但又须对应均衡。

4列植

 列植:树木呈行列式种植。单列、双列、多列等。主要用于:行道树;广场、大型建筑周围;林带、林网、水边;灌木花径;绿篱

 行道树——单树种;两种;多树种混用列植;

 片林——列植常采用变体的三角形种植。等边、等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广场大型建筑

纪念性园林

林带、林网、水边

树阵:

规则式广场上列植的树木整齐美观

道路:列植

5环植

 环植:按照圆的边缘。环形、半圆形、弧形。单环、多环重复。

 常用于:花坛-雕塑和喷泉周围——衬托主景的雄伟。布置模纹图案——装饰性强。

 树种:低矮-耐修剪的整形灌木,尤其是常绿或色叶种类。球桧、金*球柏、*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

6篱植

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或绿墙。

(一)绿篱的类型

依用途

(1)保护篱:住宅-庭院周围。有刺类如枸橘-枸骨。

(2)观赏篱:庭前-园中供观赏。

花篱:木槿-栀子。

果篱:火棘。

蔓篱:蔷薇。

竹篱:凤尾竹-箬竹。

(3)境界篱:路旁-园内之局部分界处,如小叶女贞、大叶*杨。

依高低

(1)绿墙:高度大于1.6米。阻挡人们的视线。

高篱:高度1.2-1.6米。人的视线可以通过,但其高度是一般人不能越过的。

(2)中篱:比较费事才能跨越而过。常见。

矮篱:高度50厘米以下。另外,中国大百科全书——观赏园艺。

(3)高篱:3-8米。防风、防火。如竹类、珊瑚树。

(4)中篱:2米左右。普通保护篱、观赏篱、境界篱。

(5)矮篱:1米以下。部分花篱、草地、喷泉、雕塑周围。

依配植及管理方式

自然篱:自然生长不修剪。高篱、竹篱。

散植篱:建筑物周围,隐蔽之用。如石楠、海桐、*杨。

整形篱:整形栽植并修剪。

(二)作用

1)范围和围护。作为防范的边界,例如刺篱、高篱;组织游览路线。

2)分隔空间和屏障视线。

3)作为规则式园林的区划线。以中篱作分界线,以矮篱作花境的边缘,或作花坛和观赏草坪的图案。一般装饰性矮篱选用的植物有*杨、日本花柏等。4)作为花境、喷泉、雕像的背景。高度要相称。5)美化挡土墙。挡土墙前方。美化挡土墙立面。6)作色带:中矮篱的应用。其宽窄随设计纹样而定,但宽度过大不利于修剪。

(三)篱植和种植密度

根据使用的目的性,所选树种、苗木规格和种植地带的宽度而定。

矮篱、一般绿篱,株距为30-50厘米,行距为40-60厘米;

双行式绿篱成三角交叉排列。

绿墙的株距可以采用-厘米,行距-厘米。

绿篱的起点和终点应做尽端处理,从侧面看起来比较厚实美观。

7自然式配植

概念:无一定模式,没有固定株行距和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富于变化。体现宁静深邃气氛。

适用:自然式园林、风景区和一般的庭院绿化中国式庭园;日本式茶庭;英国式庭园

分类

一)孤植

二)丛植

三)群植

四)林植

(一)孤植

1、概念:在一个开敞空间,远离其他景物种植一株乔木.

2、作用:画龙点睛。不是孤立存在的,景观中心视点;引导视线;烘托建筑、假山;活泼水景。

3、常用于:庭院、草坪、假山、水面附近、桥头、园路尽头或转弯处、广场和建筑旁。

4、树种要求

表现单株树木的个体美

树形雄伟-端庄:雪松-白皮松-油松-冷杉-云杉-南洋杉-樟树-榕-木棉-七叶树-柠檬桉-菩提树-腊肠树-橄榄-南洋楹-毛白杨-朴树;

树冠开展-枝叶优雅、线条宜人:垂柳-灯台树-合欢;秋色艳丽,银杏-鹅掌楸-白蜡-鸡爪槭-枫香-白桦;

花果美丽-色彩斑斓:樱花-玉兰-木棉-凤凰木-木瓜-白兰花;

5、配植孤植树是园林构图的主景。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适宜的观赏视距,一般4倍树高范围内避免被其他景物遮挡视线—宽阔开朗草坪、水边。许多古树名木从景观构成的角度起着孤植树的作用。几株同种树木靠近栽植,或者丛生竹类,也可创造出孤植的效果。

水边孤植树:视野开阔

庭院、草坪、水边、桥头、园路转弯、广场和建筑旁

孤植树—树形优美,叶色艳丽

孤植树作园林构图的主景

草坪上的孤植造型树成为观赏主景

道路旁的孤植树,遮荫效果良好

高大浓绿的针叶树构成了草坪的主景,秋冬季节其主景地位得到加强

草地上的丛生竹,有孤植树的效果

(二)丛植

概念: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或异种的树木按照一定的构图组合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这种配置方法。

应用:自然式园林中,最常用。

桥-亭-台-榭的点缀和陪衬;专设于路旁-水边-庭院-草坪或广场,丰富景观色彩和景观层次,活跃园林气氛。

丛植的树种选择与应用

多样统一原则。树丛既可作主景,也可作配景,作背景。观赏为主;遮荫为主。

单纯树丛、混交树丛

常见配置形式1.两株配合;2.三株配合3.四株配合;4.五株树丛的配合5.五株以上的树丛

树丛:遮荫为主要目的

遮荫为主要目的树丛——常全用乔木,并多用单一树种。可于树丛下适当配植耐荫花灌木。

华北-*河流域:国槐-毛白杨-元宝枫-柿-栾-柳-梓--朴

长江流域:樟-广玉兰-女贞-红豆-梧桐-枫香-榉-南酸枣-珊瑚朴

华南:相思树-橄榄-蒲葵-椰子-榕-龙眼-荔枝-银桦-桉

单纯树丛

混交树丛

1.两株配合

宜同一种树种,大小-姿态-动势有所变化。

距离不能与二树直径1/2相等,比小树冠小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不同种若外观上相似,可配置在一起。如桂花和女贞,桂花放在重要位置。

差别太大的两种,即便是种内变种,不可配置在一起。如棕榈和马尾松。如龙爪柳与馒头柳。

2.三株配合

一般用同一树种。用两种, 同为常绿或落叶,同为乔木或灌木。忌三个树种。

大小、姿态要有对比和差异。

三株忌在一直线上,忌等边三角形。 一株和最小一株要靠近成为一组,中等的要远离,成为另一组。两组动势上要呼应。

3.四株配合

原则上——不要乔、灌木合用。用1种或2种,必须同为乔木或同为灌木才调和。

树种相同时,体形-姿态-大小-距离-高矮上应力求不同,栽植点标高也可变化。

要分组栽植——不能两两组合,也不要任何三株成一直线。

分2组(3+1)即3株较近1株远离;

分3组(2+1+1)即2株一组,另1株稍远,再1株远离。

树种相同时—— 的1株要在集体的一组中,远离的可用第2、3位的。

树种不同时——三株为一种,一株为另一种。

单株的一种不能 ——也不能最小——不能单独成一小组。必须位于混交树丛中并居于中间,不要靠边。

四株:同一树种不等边四边形组合

同一树种不等边三角形组合

两个树种,单株的位于三株的树种构图中

四株两种:忌用

四株同一种:忌用

4.五株树丛的配合

五株同为一树种

体形-姿态-动势-大小-栽植距离应不同。

理想分组方式——3:23株组应是1-2-4,或1-3-4成组,或1-3-5成组,主体必须在三株组中。

组合原则——3株组与3株树丛同,2株组与2株树丛同。两组必须各有动势。

也可——4:1

单株树木 是2、3号树种,二小组距离不宜过远,动势上要有联系。

4.五株树丛的配合

五株树丛由两个树种组成

一个树种3株、另一个树种2株合适。

如3株桂花配2株槭树易均衡。

3株的树种应置两个单元中;2株的树种应置一个单元中(或1株配植在另一树种包围之中)。

可分为一株和四株两个单元——1:4

可分为二株和三株的两个单元——3:2

两种树种五边形构图

5.五株以上的树丛

株数越多越复杂,但——孤植树和2株丛植是基本;3株由2株和1株组成,4=1+3,5=1+4,2+3。

理解了五株配置,则六七八九株同理类推。

如,6=4(1+3)+2;7=3+4,2+5;8=3+5;9=4+5,3+6。关键在调和中要求对比差异,差异中要求调和。在10~15株以内时,外形相差太大的树种, 不要超过5种。

六株:同一树种

不同树种五边形

六株:不同树种

苏铁多株丛植,以草坪为底色

小树丛:旱生景观

整形树木的多株丛植

草坪上的树丛

(三)群植

1、树群概念:成片种植同种或多种树木,常由 十株以至数百株乔灌木组成。

 类型:单纯树群;混交树群。可配合宿根花卉。

2、2树群完整结构

乔木层(注重树冠姿态)、亚乔木层(注重花繁或叶色美丽)、大灌木层(注重花木为主)、小灌木层和草本层(宿根花卉为主)。

3.树群用途:1)大型公园中作主景:开旷场地—大草坪-小岛-水滨-山坡。

表现群体美,种类繁多—模拟自然树群景观。

树群主立面前方,至少树群高度4倍、宽度1.5倍距离要留出空地,便游人欣赏。郁闭式。

2)作背景:同种。多常绿-结构单纯。松柏-竹-楠-青冈。

4.树群设计“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1)自然树群形象+设计者感受。抓住本质特征。“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

2)表现树木群体美—疏密自然-林冠线-林缘线变化、林间隙地、灌木和地被—树种间搭配-树群与环境关系。

3)种类不宜过多,以1-2种乔木为主体和基调。一般不超过10种,过多会显得零乱和繁杂。

4)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

高度喜光的乔木层分布在中央,亚乔木在其四周,大小灌木在外缘。各方向断面不能机械。

树群外缘可配置一两个树丛及几株孤植树。

树群内植物距离要有疏密变化,切忌成行、成排、成带。

树群的外貌,要有高低起伏变化,要注意四季的季相变化和美观。

花港观鱼

5.树种选择

大多数园林树种适合群植。

尤其是秋色叶树种:枫香、元宝枫、*连木、*栌、槭树等群植均可。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檀-榔榆-三角枫为上层乔木—鸡爪槭-红枫等为中层—林下配:洒金珊瑚-吉祥草-麦冬-石蒜。

杭州植物园“槭树杜鹃园”:壳斗科乔木第1层—槭树类第2层—杜鹃第3层

(四)林植

1、概念:大面积、大规模的成带成林状的配植方式,形成林地和森林景观。将森林学-造林学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要求引入。自然风景区、大公园安静区、休疗养区及卫生防护林带建设。

2、作用:主要作防护、隔离等。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以造风景林为主,注意林冠线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群体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

3、林带设计

(1).多选用1~2种高大乔木,配合林下灌木。郁闭度较高。树种选择根据环境和功能。

(2).工厂、城市周围的防护林带,应选适应性强的,如刺槐、杨树、白榆、侧柏等;

(3).河流沿岸,应选喜湿润的,如赤杨、落羽杉、桤木;

(4).广场、路旁林带,应选择遮荫性好、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如常用的有水杉、白桦、银杏、女贞、柳杉等

景观林带

防护林带:大多由单一树种组成

太原市周围林带规划

中国的人工防护林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

从景观和生态方面考虑,混交复合式林带的效益

防护林带,同时成为背景

滦河防护林风景

*河沿岸的防护林:柳树

河流沿岸,落羽杉防护林

道路两侧,尤其是西部

沙漠,防护林以固沙灌木和草本为主

防护林带

大庆石化生活区防护林

2.疏林——大型公园休息区,郁闭度(0.1)0.4~0.6。

 常与大片草坪结合——疏林草地。

 与广场结合——疏林广场。

 常单纯乔木,一般不布置灌木和花卉,但留林间隙地。景观上简洁、淳朴。

树种—较高观赏价值,树冠开展,树荫疏朗,树干美观。白桦-水杉-银杏-枫香-金钱松-毛白杨。

 树木种植——三五成群,疏密相间,有断有续,错落有致,构图生动活泼。

 树木间距一般为10~20m。

 林下草坪——含水量少,坚韧耐践踏,不污染衣服,一般不修建园路。

密林

(1)大型公园和风景区,郁闭度0.7~1.0。可利用原植被略加改造形成,如岳麓山、越秀山。

阳光很少透入林下,土壤湿度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组织柔软脆弱,经不起踩踏,容易弄脏衣物,不便游人活动。

林间常布置曲折小径,供游人散步等,但不供游人作大规模活动。

(2)密林又有单纯密林和混交密林之分。混交密林。具有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高草-低草,季相变化丰富。大面积的可片状、带状或块状混交,小面积的多采用小片状或点状混交。

1.混交密林

2.林植:块状混交

3.密林设计

  密林平面布局与树群基本相似,只是面积和树木数量较大。

  单纯密林无需作出所有树木单株定点设计,只做小面积的树林大样设计。

  大样面积:25mx(20~40)m。绘出每株树木的定位点,注明树种、编号、株距,编写值物名录和设计说明。大样图比例1:~。

  设计总平面图比例1:~l。在总平面图上绘出树林边缘线、道路、设施及详图编号等。

落羽杉密林

马尾松密林

白桦密林

混交密林:林间小路

单纯密林

混交密林

密林:林间小路-树种

柳杉林,青城山

单纯密林——柳树

8纯林和混交林

(一)、纯林

1、概念: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

2、形式:可为规则式。经若干年后,分批疏伐可成自然式。可为自然式。

3、优点:只需注意树种与环境的关系。

不必考虑树种之间的关系。管理:省工而简便。

缺点——容易发生病虫害。

4、应用:规则式园林、陵墓、广场或其他需要表现庄严、伟大景观处。

北方常用:桧柏-侧柏-油松-黑松。

南方常用:柏木-马尾松-罗汉松

有些树种适合纯林,景观长期保持稳定。如杉木、红松、麻栎、竹类。

某些极端立地条件,只能栽种纯林。如特别干旱瘠薄—先锋树种(合欢、侧柏);沼泽地—池杉、落羽杉。

(二)混交林

1、概念:混交林——由2种或2种以上乔灌木构成的郁闭群落。

2、优点:(1)充分利用环境条件,如空间-光照-土壤肥力-水分——如喜光-耐荫、喜氮-喜磷、深根-浅根、乔木-灌木、快长-慢长)

(2)更好的防护性能(生态作用)。更好的观赏价值。树种变化,相映成趣—前景背景—加强艺术效果;通过快长-慢长配合,早成景。

(3)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具有较大抵御能力。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蔓延。

松桦混交林

混交林

3、水平混交和垂直混交

水平混交——从平面上,树林由多个树种组成树种的前后左右关系。

垂直混交——复层混交

从立面上,树林由上下几层组成。树种的上下结构关系。实际上,水平混交和垂直混交两者同时并存。

4、混交类型

1)主要乔木混交型

主要乔木:在混交林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乔木树种。选择时注意:习性的互补。如喜光的油松——半耐荫的侧柏;快长的钻天杨——慢生的洋白蜡

2)主伴混交型(主要乔木与伴生乔木)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期内与主要乔木相伴而生,并能促进后者生长的乔木树种——改良土壤-辅佐-护土-防杂草滋生。一般处于第二层。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例如:以油松-红松-落叶松-栎类-杨等为主要树种;以椴树-槭树-赤杨-鹅耳枥等为伴生树种。

3)乔灌混交型

 乔灌木之间,种间关系较易协调,混交效果一般很好。如:油松——*栌;侧柏——*栌;刺槐——接骨木;臭椿——卫矛;白蜡——丁香;油松——紫杉

4)乔、灌木与地被植物混交型

 在乔灌木的空隙间,加宿根—藤本—匍匐性地被植物。

 地被:要求比较耐荫,金银花、络石、扶芳藤;萱草、玉簪、铃兰、麦冬、吉祥草

5)综合混交型

 组成:主要乔木—伴生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

 层次:复层(多层)混交。例如:泰山:麻栎-栓皮栎—元宝枫—三桠绣线菊—委陵菊油松—花楸—天目琼花—禾本科-莎草科

北京:油松—*栌—鼠李-蚂蚱腿子—野菊类

5、混交的方式与方法

(1)混交树种的选择

明确混交目的: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待选树种;分析与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注意:立地条件—习性互补—共同病虫害

(2)混交比例的确定

一般:主要树种50%,若竞争力弱,可加大比例。针阔混交—针叶树50%;阔叶树20-40%(江南可多)。立地条件差:应加大灌木比例,甚至全部灌木(盐碱地、戈壁、极为干旱瘠薄的山地)

(3)混交方式

A株间混交:每组种植行内,隔株混交两个以上树种。常用于乔灌木之间——风景林和防护林中。

B行间混交:隔行换一个树种进行混交。乔木之间常用以及防护林、用材林中。

C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栽几行(一般3行以上)再与另外一个树种混交。多用于用材林,但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于风景林。如油松-白桦-榆叶梅-*刺玫

D块状混交(片状)每个树种按照一定株行距栽植在块状范围内,而与另外一种(或几种)树种的块状交互排列。n规则式不规则式

E簇状混交:小块地上成簇密植同一树种;相邻小块另一树种;小块之间相隔3-5米或更远。用于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并且多用直播造林。

优点:簇内密度大,可及早郁闭,对不良因子抗性强。

F综合自然混交:多种混交型-加以变化和综合。

园林造景中:成行-成丛—规则-自然—株行距变化—或疏-或密

园林中多种种植类型综合使用

Cherrytang手绘设计

扫码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jj/2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