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61850.html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重点句: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诗句写的是傍晚的时候,江面上呈现出两种颜色:青绿色和红色。
(2)一个“铺”字表现了夕阳的余晖在水面展开的壮美景色,表现了照射面积之大,而且“铺”字更柔和、更有动感。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2)后一句诗把露珠比作珍珠,把弯月比弓。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看到的形象是不同的。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话的道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近。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逊”的意思是不及,比不上,和句中的“输”意思相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虽然比不上雪花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不及梅花清香。
(2)这两句诗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0《爬山虎的脚》
作者: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
爬山虎的脚:指的是它的卷须
观察方法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连续观察)
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细
致观察)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致观察)
4.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连续观察)
重点句
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比喻句)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比喻句)
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4.“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
不能,用“一脚一脚”更加形象,更能突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艰难和努力,用“一步一步”没有这种效果。
关联词语
1.(虽然)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但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如果)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就)不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3.(因为)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所以)不几天就萎掉了。
11《蟋蟀的住宅》
作者:法国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
蟋蟀的住宅:指的是蟋蟀的巢穴
关联词语
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蟋蟀(宁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洞穴,(也不)随遇而安。
3.(因为)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重点句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在句子中的意思是随便找个现成的洞穴生活。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作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有些“不耐烦”了,而蟋蟀却一直在耐心工作,衬托出蟋蟀在盖房子时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难道这座住宅不算是伟大的工程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这座住宅不能不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人们不能不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改为肯定句: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句)
词语盘点:
缘分暮江吟操场嫩红舒服均匀空隙叶柄重叠痕迹瞧不起
引人注意慎重地址费心选择山峰侧面洞穴大厅卧室随遇而安
词语搭配
(嫩绿)的叶子(现成)的洞穴(粗糙)的地方(伟大)的工程(舒服)的住宅
(细小)的脚(较大)的土块(慎重)地选择(温和)的阳光(倾斜)的隧道
(倾斜)地铺开(轻微)地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