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孟溪完小语文组《爬山虎的脚》

教研活动

为促进我校教师的教学交流,帮助新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根据我校教务处的安排,语文教研组于年11月9日早上10点40分在新校区录播室开展了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有雷以翔校长、学校各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

本次活动首先由梁青老师授课,她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讲了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这部分为本文的重点,分别讲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教学时,梁青老师先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欣赏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再以填空的形式复习巩固,引入新课。通过自由读课文,提出问题,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找到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是怎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并在文中做好相应的批注,教学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教学时,梁老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还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爬山虎的脚特点。接着,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用三角形符号标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词,通过观看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视频,体会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往上爬的,再通过演一演,比一比的活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紧接着又用所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总结出没触着墙的脚和触着墙的脚的两种变化,并在第五自然段中找出连续观察的词,体会连续观察的好处,学习方法,进行小练笔。本节课中,梁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优美,课堂氛围活跃,教学设计新颖,重难点把握得当,内容环环相扣,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是一堂优质课。

课程结束后,刘汉江组长组织开展思课议课环节。首先,由梁青老师说课。她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设计意图,并反思了各方面凸显出的问题。 ,梁青老师从中谈及个人感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上,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说课结束,我校参与听课的领导及教师针对本课的教学得失,分别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首先发言的是五年级祝嫦娥老师,她针对本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1、体会爬山虎爬的过程太抽象,演示太难,可放弃,加强朗读会更好;2、加强动作词、关键词的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性;3、小练笔可缩小描写范围,针对动作词来描写一个片段,简洁精炼。

接着发言的是四年级雷玉香老师。雷老师首先说到,本堂课教具准备充分,上课老师勤学好问,善于学习,巧用多媒体软件,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重难点,同时也较好地做到了拓展延伸。

*俊主任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点评:1、梁老师的课重难点突出,内容安排合理,在朗读上形式多样;2、课件设计合理,准备充分、认真;3、课堂互动较好,教学板书及时,教学同步,思路清晰,语言清晰,语速适当;5、提问精炼,没有多余的语言。

田红霞校长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来概括了梁老师的上课方式。梁老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象的了解爬山虎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会批注,并细致观察。再利用关键词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连续观察,也为本单元习作作了铺垫。教学时,还通过肢体语言,反复表演,形象的体验爬山虎爬的动作和生长的过程;整堂课程内容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是一个很有方法、有活力的年轻教师。接着,田校长还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教学反思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刘汉江组长也给出了具有深刻引导意义的宝贵建议,肯定了本课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又一次巩固了我校的教研成果。特别是对于新进教师而言,各位领导与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及时弥补自身不足。这也将是一次极大地鼓舞,使他们树立信心,走出一条更加清晰明朗的教育之路。

供图:张清英彭琳

撰稿:戴露

推送:刘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yf/6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