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环境不再杂乱无章,道路洁净,墙壁粉刷一新;房前屋后、空地荒沟种上了绿化树木;夜晚道路不再漆黑一片,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大街小巷;群众生活不再单调,休闲广场充满欢声笑语……行走在度假区的乡间村落,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而这正得益于度假区扎实开展的“平清种增改”行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度假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平清种增改”行动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诉求,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庭院美”的乡村风景线,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处处美”。
绘好规划图乡村绽放新面貌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度假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仗。今年以来,度假区精心组织,绘好规划图,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让群众在规划中看到美丽乡村前景,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人居环境整治让俺村大变样!街道干净了,胡同也硬化了,环境变得更好了,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幸福!”6月26日,度假区于集镇东靖村村民靖传芝高兴地告诉记者。
前段时间,在村*支部书记李桂莲的带领下,东靖村村民全都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将全村的胡同硬化完毕,硬化后的胡同干净整洁,整个村庄也变得美丽起来。“*员要给群众树立榜样,带头干活,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达到全员参与整治的目的,让村庄变得干净漂亮。”东靖村*支部书记李桂莲说。
在李海务街道米仓村,昔日垃圾乱倒、杂物乱堆、墙上乱贴等“脏乱差”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洁、垃圾清运到位、宣传标语随处可见。道路两边的花池种满了郁郁葱葱的苗木,格外引人注目。米仓村*支部书记米传祥指着花池里的苗木高兴地说:“我们村与山东景旺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平整出来的空闲土地种植绿化苗木,预计村集体年增加收入5万元。”
这些焕然一新的村庄,正是度假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度假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府行动部署,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扎实开展“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行动,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度假区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平清种增改’自主治理,建立管委会、街道、社区、村、户五级网格化整治体系,层层抓好落实,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现场观摩、年终考核奖惩的推进机制,突出工作成绩,提振了大家的干劲。”度假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武尚田说,环境不改善,整治不停手,一定要打赢环境整治这场“硬仗”,让村容村貌换新颜。
念好致富经乡村焕发新活力
环境改善,不但催生了村集体产业发展和增收,还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走进度假区朱老庄镇两界村,六十余万棵楸树郁郁葱葱,蔚为壮观。“一年后,这些楸树将会带来万余元的收益,除此之外,楸树能净化空气、遮荫滞尘,两界村在楸树庇护下俨然成为了天然氧吧。”两界村*支部书记夏万峰说,既鼓了群众钱袋子,又留住了绿色生态环境。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两界村的发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村*支部书记夏万峰在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上,引导村干部破除畏难情绪,成立植林合作社,采取“农民+合作社”模式,流转亩土地种植楸树,把村里资源变成了资产,农民摇身一变也成了股民。
“放活”土地经营权,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夏万峰带领两界村发展的思路。早在年,两界村便将亩土地的经营权交给东峰生态园有限公司。在公司经营下,两界村种植了桃树、樱桃、苹果等多种果树,村民每年土地租金收入24万元。两界村“沉睡”资本被激活了,村民劳动力也解放了,更重要的是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又壮大了,村民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我们不用出去打工了,在村里就能赚到钱。”谈及两界村的变化,村民夏太明难掩心中的喜悦,“现在不一样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也有盼头了。”
在于集镇东太平村,村*支部书记董清杰最近一直在忙碌,村集体把原来村南40余亩废弃坑塘收回来了,通过治理得到了恢复,并以每年元的价格承包出去。“这样一来,不仅坑塘得到了治理,土地所有权也到了明确,村集体还增加了收入,村集体年均增收有近1万元,村庄搞基础设施建设不用再为钱发愁了。”董清杰高兴地说。
此外,东太平村结合今年大力开展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级绿化工作,在广场内栽种扶芳藤棵,核桃树70棵,待树木成熟后,所有产物归村集体所有。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今年以来,度假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立足点,通过加大投入,全方位整治,高标准验收,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补齐乡村短板,大力实施生态宜居建设,做大做强特色的现代农业,不仅让老百姓获得幸福感,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谱好文明曲乡村共享新生活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有漂亮的乡村风光,还要有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更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度假区突出共建共享理念,逐步完善乡村治理,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基础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谱好文明曲,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走进度假区朱老庄镇李庙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识,村里道路两旁种满了的绿化植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们正在棋牌室里下棋,农家书屋、乒乓球室等地也聚满了前来找乐的村民。
正在村活动室下棋的村民李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策好,百姓吃穿不愁,加上村上的文化环境越来越好,村里的老人都喜欢来这里看书、下棋、聊天。装修一新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民活动中心等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据了解,度假区各镇街都设有综合文化站,村村都有文化大院或健身广场,晚间乡村处处载歌载舞。
在农家书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在乡村大舞台,欣赏各种文艺表演……近年来,度假区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通了农村文化惠民“ 一公里”,实现了村村有文化活动场地的目标。不仅送文化,还送科技、送卫生等,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和致富本领,营造了民风淳朴、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如今,行走在度假区乡间,生动形象的文化墙集中表达了乡村人文环境建设的成果,或是俏皮幽默的漫画,或是尊老爱幼的标语,或者是弘扬传统的典故,在一面面粉刷一新的墙面上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从干净到美丽再到文明,新时代的田园新生活正在度假区盛装开启。
作者: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哲
通讯员赵明陆凯新刘庆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