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为兴趣“作祟”,选择中药学这一冷门专业;他认为应该制定属于我国的中药和民族药研发标准;他曾经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行业内戏称为“灯塔”;他认为科研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谢绝闭门造车。
人物简介
▲中药化学理学博士赵立春
赵立春,吉林省长春市人,中共*员,研究员,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药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员、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国家智库)高级研究员、广西发展战略研究会健康专家。致力于中药、民族药的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紧抓科学前沿,重视地道药材的深入开发和新药创制,利用现代先进提取分离方法,深入攻关,对药物中的先导化合物筛选,降血糖、抗肿瘤活性分析及新药开发有独特见解。
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攻关、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新世纪学科带头人专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余项。作为主编出版专著7部,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6项,以 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篇。入选广西第十七批“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被评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广西(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广西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二、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对于民族药,有这样一位科技工作者,全身心地扑在了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赵立春,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及活性筛选研究的耕耘者,以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建立了一支民族药资源植物化学研究团队,系统地开展了救必应、铜锤玉带草、扶芳藤、桔梗、青钱柳、荔枝核、罗汉果等中药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抗肝损伤、防辐射、降血糖、抗炎止痛等的活性筛选研究工作。经过科学规划、系统研究,在中药尤其是广西特色民族药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利用方面遇到的化学成分瓶颈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兴趣“作祟”,选择冷门专业
“西药,它有着单一且明确的化学成分,说明书当中也有明确的标识,主要针对体内特异的靶点,如抗肿瘤作用的西药,就含有特定针对肿瘤的化学成分。而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物组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作用于多个不同的靶点。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明确整个中药当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具有较好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如果是复方研究,就要明确其起到协同作用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哪些,或者做好因为成分变化而产生的以配位络合物、分子络合物状态存在的质量控制研究。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采访一开始,赵立春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记者介绍了西药和中药的区别以及自己和团队在中药民族药这一领域所努力研究的方向。
▲赵立春(右)在向记者介绍由其研发的营养吸管的药用原理
从理学学士到理学博士,赵立春一直就读于中药学、中药化学专业,可谓是完全的科班出身。在当时,中药学是一个冷门专业,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这样一门专业时,他把原因告诉了记者。原来,赵立春在小的时候,就对中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很神奇,草根、树皮等一些身边常见植物,竟能治病救人,父亲的老胃病更是依靠中药得到了很好地治疗。兴趣“作祟”,最终让赵立春踏上了从事中药民族药研究与开发的道路,且一做就是十几年,并且还将一直从事下去,为百姓的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广西,因为独特的自然、气候特点,有着丰富的中药资源,蕴藏着种药用植物资源,种数为全国第二,仅次于云南,是中国药材主要产地之一,全国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主要产自广西,罗汉果、鸡血藤、山豆根占比更是高达90%以上。广西12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流传着大量中草药、民族药、民间药单方验方。尤其是壮药和瑶药的研究与开发,很有研究价值,值得深入开发。丰富的动物药、植物药、海洋药资源,成为广西中医药发展天然优势的同时,也为广西吸引了大量的 中医药人才,赵立春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扎根广西的原因,除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外,广西开放包容的特点,广西中药大学优势的中药研发平台,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大健康产业特别是民族地区特色中药研发上所取得的长足进步,也是赵立春选择留在广西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除了做好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活性筛选的研究之外,赵立春还将带领团队,投入到中药民族药的靶向药物研究当中,让中药对患者患处实行 治疗,使药物或其载体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并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靶向制剂可以使药物在目标局部形成相对较高的浓度,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抑制*副作用,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 。
中药应由中国人自己深入研发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医疗事业大力扶持和经费投入,以及大量 人才陆续回国的影响,我国在新药研发,尤其在中药民族药及地方特色药的研发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加大,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国外也催生了一些中药研发产业。
在赵立春看来,中医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走在世界中医药发展的最前沿,着力做好中医药的深入开发与研究工作。我们不能完全地将西药研发标准框用到中药的开发上来,从而导致中药研发标准的丢失。我们可以通过有选择性地引用和借鉴,制定属于我国的中药和民族药研发标准,进而让国外的中药研发按照我国的标准来执行。
正是始终秉承着这一理念,赵立春带领着他的研发团发,正确把握中药化学行业动态和中药民族药学科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中药民族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降血糖、高血压预防、抗炎止痛及肝损伤方面更是为广大老百姓带去了健康实惠。
▲赵立春及其团队共同研发的中药民族药系列产品
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有着很好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在赵立春及其团队的手中,青钱柳茶、青钱柳固体饮料则是他为高血糖、高血压患者准备的 的民族药保健饮品;被人们丢弃的荔枝核,也能够“变废为宝”,作为一味特殊的中药,在赵立春研究团队的实验室里,它却变成了具有抗炎止痛作用的宝贝,特别是对治疗男性因精索静脉曲张而引起的发炎、疼痛和前列腺肥大等症状有着显著疗效,药物的研发为男性在治疗这一病症上带来了希望。
除此之外,治疗急慢性胃炎、胃脘病、心绞痛的心胃丹胶囊和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的米槁心乐滴丸也是赵立春参与研发的在民族药研制领域交出的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未来,赵立春将继续带领团队,重点在治疗肝损伤,降血糖,降血压,抗炎止痛这几个方向上不断努力、开拓创新,研制并完善系列医药产品,在中药民族药研制开发领域尽己所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十四小时不停歇,只为一粒美丽单晶
“赵老师,您去休息一会儿吧,您都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这里有我们看着呢,化学成分筛选实验结果出来后,我们立马通知您。”时间回到赵立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期间。这样的情形,仅仅是赵立春两年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个小缩影。赵立春开玩笑说,他曾经所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行业内戏称为“灯塔”。虽是一句调侃的话语,却道出了科研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坚持与艰辛。
▲赵立春(左)与香港浸会大学徐敏教授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年8月至年5月,赵立春被派遣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客座研究。这期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从药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单体。为了得到想要的单体,赵立春往往是处于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我们要一直守在专门用来进行化学成分提取的分离柱旁边,接不同类型的馏分,等着它慢慢沿着分离柱分离出来。”赵立春回忆到。接馏分,看似简单,实则却有着极高要求,接到的馏分形成单晶后,只有纯度达到95%以上的才能进行药理药物的活性筛选,且这样的单体常常一分就是几十个上百个。
“达到纯度的馏分会形成结晶,很漂亮,当得到想要的化学成分单体,我们的心情是很愉悦的,充满了成就感。”赵立春话语中充满了感慨。除此之外,由于实验过程中接触的药物会附带有一定的*性,护肝药已经成为了赵立春所在的重点实验室里的标配。
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这段经历,让赵立春感悟颇深,“做实验是很枯燥的,很苦的,要耐得住寂寞。”也成为了他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正是这份坚持,让赵立春在后来的中药特别是广西民族药的研发中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突破,系统分离提取了余个化学单体,针对抗肝损伤、糖尿病等做深入的药理研究;提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方化学研究方法,拓展了复方化学的“霰弹靶点理论”;将响应曲面法应用到中药民族药的化学成分优化提取当中……
二十四字名言,道出人生哲理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24字诗句是赵立春最喜欢的一句话,且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在他看来,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要学会顺其自然,对待缘分要有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当遇到问题时,应当学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学会包容,对待人和事不要太苛刻。且做人心态平和,遇事不偏激是一种应有态度。这不仅体现了赵立春的处世哲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待工作、生活的积极心态。
对待工作,除了做科研,学校的行*事务也是赵立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为学生批改论文,整理项目申报标书,发表研究论文,当回到家,时间往往已过了午夜12点。而对待生活,在繁忙工作之余,赵立春喜欢与老人、孩子一起散心旅游,释放工作中的压力,共享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
以病患需求定未来,用放心好药造福百姓
面对未来,赵立春充满了信心,并为自己设立了目标,即继续和团队一起努力,在降血糖、高血压预防、抗炎止痛及肝损伤等方向上坚持做下去,进一步做好基础研究,明确在这些方向所研究的药物的成分、药效及机理,不断创新研发工艺,从而真正地研发出几款好药、放心药,造福更多的患者。这同时也是赵立春 的梦想。
虽然广西在中药民族药上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但是赵立春坚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借鉴,不断追赶,一定会有很好的中药民族药产品的产出。随着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的不断发展,未来在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保健养生上,中医药将有着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赵立春坚信,未来中药民族药将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科学家应当具备怎么样的精神和品质,赵立春这样说到:“做科研要有明确的目标,持之以恒,要以临床疾病需要为导向开展药物研发,做好基础研究,同时要能耐得住寂寞,摒弃功利心,不害怕失败,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虚心向强者请教,包容,懂得团队协作,有奉献精神,谢绝闭门造车,这才是一个科研人员所应当具备的。”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委、*府对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广西大健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使得广西中药民族药产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广西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但由于广西科研基础相对薄弱,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对此,赵立春依旧充满着信心,他认为,只要*委、*府继续加大对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基础研究,同时不断创新,集中主要力量建设科研大平台,开展优势大品种创新开发,将人工智能与广西大健康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段路必将会大大缩短!
“赵老师,我给您打包了米粉,您吃饱了再去扶绥参加项目研讨会吧。”
“不吃了,我在车上吃包子就行。”
“那不行,那您就在这吃吧,花不了几分钟时间。”
采访结束已是晚上用餐时间,而赵立春却还要赶往离市区70公里外的扶绥县参加项目研讨会,时间上已经快要来不及了,在随行老师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在学校走廊的桌子上草草对付了晚餐……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
北京科技报
文:农立尧图:陈永杰
编辑:潘凌陈美静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