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上,一边温暖,一边照亮。
01心是身上的灯。
心是身上的灯,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心若昏暗,世界就昏暗。心有光亮,自予光芒。光由心造,明由有心造。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并不存在于外在的因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的态度为转移。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向上心理产生的。
佛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人生幸福与否的庙门,不是我们获得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而是在于你的心态。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事物都是阴阳同存的,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人脑是很神奇的,积极的心态会让你 时间注意好的一面,能往你大脑中不停输入正面的信息。
02心态决定精神状态。
心态决定了你投入生活的精神状态,以不同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现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在考试前几天他做了三个梦。 个梦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则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听说“你还是回家吧。墙上种白菜那是白费劲,戴着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住店老板听说后,对秀才说:“我也会解梦。我觉得你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墙上种白菜,说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伞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背靠背躺着不正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参加考试,果然高中。
与这位高中的秀才相似,王阳明能成为一代大儒,良好的心态不可或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的这句话大抵是对其一生最准确的总结。一颗充盈而光明的心足以照亮来时的路。
王阳明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里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无边,我心光明,哪里都是水云间。
03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心里的光,不是神偷偷赐下的礼物,而是一种智慧的修炼,一种本真的保持。
好心态是一种智慧,就像《菜根谭》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人生不如意事大半,我们无法控制、改变自己的遭遇,一个聪明人却可以通过转变自己的心态达到改变生活的目的。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智慧的人。内心的光是柔和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用微笑代替生气,用努力代替抱怨。当你觉得世界对你不公时,不妨想一想,可能是你做的不够。
生活像一席毯子,不仅有虱子,还有褶子。不要只看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波折,你正在经历的可能是别人已经或将要经历的。
王阳明的一生并不顺遂,25岁时,参加会试落选;34岁时,触怒刘瑾,杖责入狱被贬龙场;44岁时,入贼寇四起之地。
任凭雨注,总有天晴时。经历奔波流离,风波苦痛,不抱怨生活,不苛责自己,默默点亮一盏心灯。
经历过再多的风浪,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温暖的人。内心的光是炽热的,是对他人的宽容。忍让宽容不是窝囊,而是成熟后的豁达。退让一步不是没用,而是遇事后的达观。
儒家有忠恕二字,原谅别人本质上就是原谅自己。事事斤斤计较,专挑别人的短处看,别人不痛快,自己也不痛快。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擒获宁王后,招致群奸嫉恨。张忠、许泰率领的京边官*进驻南昌后,对王阳明进行百般漫骂,或故意寻衅闹事,但王阳明毫不为所动。
他说“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以宽容点引宽容,以温暖传递温暖。只有当你内心亮起来时,别人才可能为你亮起灯,世界才可能有光明。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纯真的人。内心的光是干净的,是对得失的坦然。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世事纷乱,本心不能丢。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王阳明对名利并不看重,王阳明曾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
不过,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导下进行,倘若为此失去了本心与良知,就如同大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容易酿成大患。
心里有光的人,容得下万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在人生旅途上,一边温暖,一边照亮。愿你心里有光。
佛语禅心:句句道尽人生百味,条条悟透生活真谛1、所有你现在所承受的,都是过去你起心动念所造。所有你将来所拥有的,都是你当下举手投足所生。不要在忧虑不安中荒废了当下,因为一切担忧除了自我折磨没有丝毫意义。不要在犹豫不决中错失了此刻,因为这是你 可以把握的改变一切的时机。
2、你能多快搞定自己的情绪,你就能多快的得到成功。脾气会赶走你的好运气。那些貌似心大的人,不过就是能忍。所以,在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之前,必须做好两件事:活着。忍着。
3、人生 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4、茶要沸水才能泡出浓香,人要历经沉浮磨炼才能坦然,世间的煎熬对人生是一种成全。
5、如果温和是一种智慧,那么坚定更是一种品质,每个人都走在内心觉醒的路上,做一个处世浅浅的人,做一个看淡得失的人,让自己心地的释然,承受命运所有的压力。
6、人生中,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都能预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其实得到的也是一种快乐。
7、人在贪欲中失去幸福,在忙碌中失去健康,在怀疑中失去信任,在计较中失去友情,在痴迷中失去分明,在执着中失去宁静,在傲慢中失去自我,在追逐中失去风景。
8、今世不修后世难,佳期错过实堪叹,得成道诀无贵贱,一体同登极乐班。
9、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
10、佛说,你恨的人,来生不会再见,所以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你爱的人,来生也不会再见,所以今生要好好对他。
11、如果不想被命运束缚,就要改变自己的心念,把污秽的心,改为清净的心;把邪恶的念头,改为纯正的念头。改掉情绪化的脾气,改掉逞强好斗的个性,运气自然会好转起来。
12、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人生这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颠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用,总有一天要连本带利的还回去。所以,不如一切随心,一切随缘。
13、人在世间走,本是一场空,何必处处计较,步步不让。话多了伤人,计较多了伤神,与其伤人又伤神,不如不烦神。一辈子就图个无愧于心,自在悠然。心幸福,日子才轻松;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14、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执着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如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就会无所畏惧。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得失、无谓成败的时候,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远离混浊,平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15、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渐渐减少对事物的欲望;学会让自我常常归零,把每一天都当作是新的起点。遇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喝一杯清茶,放一曲舒缓柔和的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慢慢梳理新的未来。
16、相貌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脸庞是一个人情感的凝固。的确,一个人存好心,做好人,有文化、有品位时;欢喜充心,愉悦映脸,她一定会越变越漂亮越变越有味,反之则越变越丑陋,越变越萎缩。对自己的容貌负责,让自己的心充满慈悲。
17、人生了然处,让心安住于一泓澄澈:一念慈悲,人心清凉;一念向善,生命清凉;一念平等,世界清凉。
18、人人格如金,纯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辈子,一要以人品做底子。道德可以弥补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两种力量最有魅力,一种是人格的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个人的内涵,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做人以德为先,待人以诚为先,做事以勤为先。
选合适的位置,做 的自己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人人都知道*金的价值,看到*金就喜欢。*金难得,因此它是富贵的象征,它可以给人带来安逸舒适的生活,可以打造成精美绝伦的器物。然而,这极有价值的*金,就算是一粒细小的微屑若落入眼睛,对我们而言,它也变得不可爱,不尊贵了。因为,“金屑虽贵,落眼成翳”,这一粒金屑会让我们的眼睛失明,让我们陷入痛苦。
摩尼宝珠华光灿烂,耀人眼目,但把它包裹在衣服里,就如同蒙上灰尘,它再也不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不管是贵重的金屑,还是美丽的摩尼宝珠,放错了地方,它们就失去原本的价值,而变成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东西。
就像扶芳藤,摆放在书桌、几案上,它那一抹绿色让人心醉,惹人怜爱。它默默吸附灰尘,给居室增添洁净,增加绿意。可长在墙角野地里的扶芳藤,不过是杂草一支。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如果不正视自己,不懂得自己的价值,那么我们也容易摆错自己的位置而浪费一生,一无所获。
文偃智者是晚唐五代 的一位僧人,是云门宗的创始人。
《禅林僧宝传》记载,文偃“性豪爽,骨面丰颊,精锐绝伦,目纤长,瞳子如点漆,眉秀近睫,视物凝远。”在化导学人时,文偃惯以一字说破禅旨,故禅林中有“云门一字关”的美称。
这样一位智者对于世人所贵重、留恋的*金有不同看法,他说: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自我的灵性,自我的价值就像*金和摩尼宝珠一样宝贵,它们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但物质世界太过纷杂,多姿多彩的生活让我们只懂得向外看,向外去不断索取。
我们有了自行车,还想要小轿车,有了小轿车,还希望有大游轮,有私人飞机。
不断的欲求让我们惶惶不安,不可终日。
我们忘了自我的价值不在于这些昂贵的东西,而在于我们的内心。
生命的根源,是精神的升华,是心灵的开悟。
如果,我们自己丢弃了这一切,还指望谁能帮助我们呢?
一种思想再伟大,再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去追求觉悟,不去唤醒我们内在的智慧,那这种思想也不会起作用。
所以,自身的价值需要向内索求,自身的位置,需要自己来准确定位。
大诗人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没错,只要找到你合适的位置,你必然是有用之才,然若强求不是自己的位置,那么有才能的人,也许终究会变成朽木一段。
就好比迈克尔?杰克逊一定要打拳击,而老虎?伍兹一定要唱歌一样,其结果就只能是世界上多了两个平庸的人,而没有了流行 和超级球星。
要准确定位自我,需要深切地认识自我。
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所长,也各有其志,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走到哪一步,在于自己想做什么,想走到哪一步。
选择自己的道路,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邯郸学步,不东施效颦,活得自我,活得坦率,那么是金子自然熠熠发光,是宝珠自然荣耀圆润。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这样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
同样,在现实里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梦想,我们也可以创造它。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如若我们重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灵和选择,那么神和老天也会帮助我们的。
请珍重自己,珍重自己的才能,让它有用武之地,永不荒废。
这样,我们才能继续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在纷繁的人生中活得坦然,活得自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 时间删除内容!部份内容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涉版权,联系立删
《青年文摘报》是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平台,平台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以“宏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