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干货读贠克强先生原生态的中医乱弹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340651.html
我读医案医话,喜欢把知识点总结成短小的笔记,并归类。贠克强先生是我在微博上所见的极少数 中医之一,其微博集腋成裘,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余读之,获益甚多,于有心得处则笔记之,择其要点分享如下:理法

仲景回阳、补阳、温阳方中,总不忘甘草,是于土中补火也。如人卧土炕则舒适,用电热毯则燥火伤身。养土之品,如炙甘草、炒白术、*参、伏龙肝等。

胃津干枯,而用大剂滋阴生津之品,必致水饮停胃,或泄泻于下。如干枯花盆猛浇水则水尽流失。必疏土缓润,先以小剂滋阴药,佐以白术、茯苓、陈皮、砂仁、葛根、防风等疏土之品。

冰冻沙梨宜以凉水解冻,不宜用热水,否则皮焦心寒。温阳化寒之剂中,宜略加一二味清凉之品,以免冰火格拒。仲景白通加猪胆汁汤中用人尿、猪胆汁是也;温经汤中用丹皮、麦冬亦是。

水之相火,命门之火、肾坎之火是也;木之相火,胆火、三焦火是也。二相火各守其位,则曰相火以位。木相离位,则雷震于天,水相离位,则龙不归水。故曰相火为龙雷之火。

龙不归水,或因水浅,傅青主引火汤(熟地、巴戟天、二冬、茯苓、五味子)主之;或因水寒,郑钦安潜阳丹(附子、龟板、砂仁、甘草)主之。又有格阳与戴阳二证,格阳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戴阳为阴寒在下格阳于上,皆为少阴重症,真寒假热,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甚至无脉。当以通脉四逆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力挽狂澜。此外,将死之人,回光返照,亦为火不归元,不治。

三焦内郁相火,其通调水道之用赖其火性之气化,其火性之敷布又赖于其水气之通调。水火共寓一腑而相依,可谓体阳而用阴。

神清与否,关乎心神,亦于胆有关。少阳枢机不利,浊火上干,亦可导致神昏、呆滞、记忆力减退,甚至狂烦谵语等。

高血压非徒肝阳上亢,湿遏痰阻、血瘀气滞、阳闭热郁,均可导致人体内压升高,从而升高血压。宜柔之,疏之,化之,行之,活之,通之,清之,降之,不可升之、强压之。

少阴心肾之经皆过咽部,心肾病症引发咽痛,为少阴咽痛。少阴阴虚,虚火上扰,用猪肤汤;少阴热*结于咽部,用桔梗汤(桔梗、甘草);邪*痰浊伤于少阴咽部而疮疡溃烂,用苦酒汤(半夏、醋);少阴经脉寒痹致咽痛,用半夏散及汤(桂枝、半夏、炙甘草)。

人皆以为其肾气不足,实则,更多的是脾胃失健,土不制水,或脾为湿淫,不能聚水,宜以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合缩泉丸主之;还有惊恐所扰,心肾不交宜于八味地*丸加合欢花、夜交藤、合欢花、煅龙牡、益智仁等。

涕唾、白带、腹泻、痰涎诸液,凡量多且清稀者,皆阳虚阴寒不能化摄也,可于方中重用生姜及干姜,温阳散寒,助其气化。

近年来之一种疫病,与温病相似,湿热疫*,腐浊积秽充斥全身,寒热错杂,气机阻滞,内外上下不畅;所不同者,患者渐生癥瘕积聚,痰核流注,壁垒据守,机体组织发生变化。宣化渗泻之治无益,宜用重典,通阳利痹,新开苦降,通调气机,解*避秽,软坚化结,入络窜窍,化瘀破痰,以锐药缓消渐化之。

忧思过度者用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体瘦有流产史者用温经汤加味,肥胖多囊、囊肿、积液者常用五积散加减,阳虚多用阳和汤加味。(冯献周)

痰饮治肾是理水归壑,不使沸泛。阳虚水泛,用真武汤、肾气丸等;阴虚水沸,用六味丸。此张生甫之论。

肝硬化腹水,人皆以为是气滞血瘀水停并虚劳,殊不知此是石水之证。癥瘕痞积,是胀病之根。石水,实介于癥瘕与水饮之间的病形,乃水之坚如癥瘕者。水结于腹与外围阴亏津燥互为因果。宜软坚散结、建中强运、润燥养荣、入络流通、升降出入之法。

六淫皆能潜伏。淋雨后当时未发病,延时则头楞身重,纳呆呕恶,盗汗,微咳,苔腻者,为伏湿。实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虚者宜*芪桂枝五物汤进退。

善治火者,不治火而治气。气有余便是火,气浮、气亢、气郁、气结皆能生火,气陷则生阴火。故见火不应拘于虚实二端。

女子面部暗斑,除脾胃因素,跟经血不和、水瘀上蒙、气血不荣于面有很大关系,常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

胃不安则磨牙。或为虫,或为浮神扰胃,或为饥饿,或为食积。

人皆以为面瘫为阳明病,实为阳明与少阳合病,枢机不利耳。

舌光无苔,人皆以为是大热,然若舌质黯淡,人不欲饮,乃饮阻,津气无以上承,温阳化饮之法无碍。

心胆气浊者,常见少受惊吓即心悸气短、胸闷失眠,以芩连温胆汤加减治之。

输液过多恐冰伏温邪,恐碍脾生饮,还恐寒湿之邪直中少阴。故输液当慎重。

胆为阴阳交接点,熬夜使气血郁于胆经,胆气不清,使人头脑昏沉,胆经郁热,阴阳交通受阻。小柴胡汤最宜。

*柏降火归原,砂仁纳气归肾元而封固之,甘草扶土固元,降火、封火、固火。

能燮理阴阳。

能调寒热,辛开苦降畅达气机。

栀子折心火以下交于肾,豆豉起肾水以上交于心,故能交通心肾,治虚烦不得眠,且疏上中下三焦郁热 。

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佩兰叶、枇杷叶、芦根、冬瓜仁,为薛生白治湿温恢复期热退而余邪未尽之方,又常用于小儿高烧后尚有低烧,且脾气不醒,胃气不振,甚至三焦均有浊邪蒙蔽者,适合小儿灵机,可作为小儿保健之方。

肺寒有饮,用小青龙汤化裁;中焦寒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减;下焦寒饮,用真武汤出入。又,上焦葶苈大枣汤、木防己汤;中焦附子理中丸;下焦肾气丸、五苓散等。

湿浊、腐秽、郁热蒙遏三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须宣上、运中、利下,以畅达三焦。轻剂用薛氏五叶芦根汤,中剂用三仁汤(杏仁、蔻仁、薏苡仁、后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重剂用甘露消*丹(滑石、茵陈、*芩、菖蒲、川贝、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蔻)。

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柴胡、防风辛温辛凉共主疏散,乌梅、五味子酸温酸平同奏收敛,甘草守中调和。全方调理气机,疏敛失衡,可以通过各药的剂量来把握疏敛之重心。

傅青主保产无忧散,酒当归钱半、黑芥穗八分、川芎钱半、炒艾叶七分、炒枳壳六分、炙*芪八分、酒炒菟丝子四分、姜厚朴七分、羌活五分、川贝一钱、酒白芍二分、甘草五分、姜三片。温服,每月三五剂。能保胎、催生,临产热服。

升降散(僵蚕、蝉蜕、姜*、大*),斡旋升降,凉调;祝氏过敏煎,理开阖,平调;施氏调气饮(薤白、枳壳、桔梗、杏仁),畅上下左右,温调;栀子汤类方,宣达内郁,可温可凉。

*芪5克,桑叶4克,生姜5克,淡竹叶克,芦根6克,生甘草克。益气固卫、轻宣轻利轻润,温凉适宜、平和中正。

《金匮要略》以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实则,以之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寒热错杂之皮肤病等,亦有显效。

三泻心汤皆主寒热错杂之脘痞,所不同者,半夏泻心汤主升降失职、寒热基本均衡;生姜泻心汤主脾胃虚且有积食水气,甘草泻心汤证则脾胃更虚,且烦逆泄利频作,寒热错杂且热*更甚者,用生甘草。

苍术、升麻、荷叶,水位治雷头风之方,但临床用于湿浊郁秽遏阻气机,升清降浊失司,脑窍不灵之证,效果显著。

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僵蚕、柴胡、桃仁泥,为薛生白方,甲降虫升,甲化虫散,以柴胡为引导,桃仁随之活血,斩关夺隘,所向披靡,通络消积除癥,效果甚好。

能培中土、和木气,无引风之虞。故玉屏风散、痛泻要方皆用之。

泻通,大*;泄通,大戟、甘遂、芫花;温通, 、附子;润通,桃杏仁、麻仁、郁李仁、苏子等;软通,芒硝;滋通,当归、苁蓉、生地、麦冬、玄参等;降通,枳实、瓜蒌等;宣通,桔梗、紫苑、桑叶、牛子等;补通,白术。

燥化,半夏、陈皮、橘红;清化,桑白皮、芩连、天竺*、竹沥、竹茹、胆星、瓜蒌皮、浙贝;温化,桂枝、细辛、干姜、附子、白术;通化,生姜、麻*、菖蒲、桂枝、皂荚、丝瓜络;宣化,桔梗、前胡、牛蒡子、桑叶、白附子;降化,杏仁、旋复花、白前、款冬花、枇杷叶;利化,枳实、葶苈子、苏子、白芥子;渗化,茯苓;润化,川贝、瓜蒌仁、百部;滋化,沙参、麦冬、玄参、百合、花粉;软化,浮海石、海蛤壳、海藻、昆布;坠化,礞石;涤化,芫花、大戟、甘遂。

消脂、活血,涤荡肠胃之中陈腐之气。

砂仁为枢机之药,温阳运中,宣脾降胃,导元归肾,敛降相火,疏中固下,于土呆水燥、水土不交者,可利其枢机,但用量宜轻。

开少阳用四钱,升提中气用钱半,散郁气用二钱半,引经用一钱。

……

以上,只是我认为比较有启发的东西,仅能窥豹一斑而已,大家欲活的更多的启发与经验,可读原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tp/9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