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藤根,
形态特征
常绿木质藤本,长2.5~4米。小枝褐色或紫褐色,皮孔明显。叶柄长1.5~3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外形或窄椭圆形,革质;长5~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或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或有时下半部全缘;上面深绿色而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侧脉5~7对。花单生叶腋;雌雄异株;花梗细长,花下垂;花被*色,8~17片,长8~13厘米,宽4~10毫米,排成3轮,外轮较小,卵形至椭圆形,内轮较大,长圆形至广倒卵形;雄蕊群球形,雄蕊30~70,花丝极短;雌蕊群椭圆形,心皮40~60,柱头圆盘状。聚合果球形,直径1.5~3.5厘米,熟时红色或暗蓝色。种子2~3,肾形,淡灰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
一般生长在植被繁茂的林阴下。
主要价值
活血去瘀、通经活络、益身补体,对促进儿童成长发育,有其独到之处。具有祛除风湿、强肌骨、舒筋活络、开胃消食之功效。民谣日:"香藤根香又香,能治五痨与七伤"。
膳食建议
截取2-3根香藤根洗净直接加入猪脚,骨头,番鸭等汤料中炖(注:除了适当的油盐,无需添加任何佐料),水开之时,香味飘满小屋或大食堂,其味纯正甘芳,又有初乳干炼之香,其香浓而不腻,香藤,又名满山香、风藤、下岭凤,是江南盛产的一种多年生藤本中草药。因其香味独特,自周朝起就有人用它“熏香沐浴”,现在赣南山区的妇女还有月子里洗“香藤浴”的风俗。
妇女产后洗过香藤浴,几天就能下地劳动,这在我国是少见的。大部分妇女产后要“坐月子”,不能受风寒,不能洗澡等。赣南人用这种神秘的中草药浴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香藤浴,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老少皆宜,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添加不同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劳动后淋雨受寒,也要进行药浴,可起到温中散寒、舒筋活络及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常选药物为老姜、米酒、大发散、小发散、桃树叶、青蒿等。老年人也很注重药浴,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药,如大钻、小钻、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这无疑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对患有风湿骨痛或外伤后遗症者,则多选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强筋健骨之药,如山苍子、木满天星、九节风、大驳骨、小驳骨。松筋藤、毛杜仲等,这些药物可起到舒筋活络、恢复肢体功能等作用。
若患有鹤膝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及骨质增生等风湿痹痛,常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镇痛之品,如大钻、小钻、十八症、四方藤、两面针及各种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
香藤浴,之所以被人们肯定和接受,除了奇特的疗效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他医学不可比拟的,即香藤浴无*副作用,顺应了当今世界所倡导的绿色疗法,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进一步被世人认知,香藤浴这朵赣南人的奇葩必将在人类自我保养、和病痛作斗争的领域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痛,脾虚泄泻,脚气,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镇痛,消痈解*。
②《闽南民间草药》:理风湿,疗损伤,行血活络。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头面浮肿。
④《闽东本草》: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及妇人经闭。
内服:煎汤,3~4钱(鲜者1~2两);或浸酒。
《闽东本草》:阴虚发热,肠胃伏热及妇人怀孕者皆所禁用;忌与牛奶仔、穿山龙同用。
想收到更多信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