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YourGatewaytoHiddenDestinations
松赞·隐秘之门
松赞的香格里拉环线是个圈,我们从丽江出发一路往上,然后再折返掉头。海拔也随之走高再下降,就像一条稳稳的抛物线,而顶点就是梅里雪山清晨7点的日照金顶。
第?站:丽江
偶遇“恶魔果实”
丽江对我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当然,是作为游客而言。
飞机从千米高空处,便能看见山脉绵绵,湖面如镜,那些看似矫情的文字,比如说神女的梳妆镜之类,或许从天神的角度来看,是很写实的描述。
上次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大研古城,各种酒店品牌也如同安营扎寨一样,把自己的小旗子满山头地插,以至于我对于丽江的想象也仅限于此。
但松赞丽江林卡却安身于一个离大研古城颇远的古村落里。
在年代就到过丽江的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见过“人还不多、车也很少”的丽江。他说现在的古镇都不是他心中的样子,寻寻觅觅七八年后,终于发现这么一个地方。避开熙攘的大研古镇,这个背靠松林坡的茨满村,北面依稀可见玉龙雪山,西侧登高可见物产丰富的拉市海,不远处便是指云寺。
高挑的门脸,周正大方的纳西官邸建筑设计,从俯拍图来看,中央泳池如镜面,四周飞檐翘角环伺,是传统的纳西四合院布局,客人的住处都放在外围高高低低的小别墅里,路径高低曲折,初来会有些分不清方向。
我住的是一楼普通房,可以跟隔壁共享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桃花盛开,墙外能看到雪山。到了晚上,走上阶梯时,脚边的小灯就会随声亮起,非常可爱。酒店管家穿的羊毛毡外套看着质量很好,想买。
到了晚上,服务生会给每个房间送一杯热牛奶,存在保温杯里,据说是每天早上现挤的,浓度厚,味道醇,很喜人。因为这次走的是松赞香格里拉环线,所以各个站点来去之间,都有松赞管家和司机带领,省了很多事情,可以直接走到这方西南古域的核心之处。
酒店门口走不远就是一栋百年民居,据说是全丽江保存最完整的高门大户,房顶上立了一只简笔画似的猫,亦是古物。古人常道貔貅招财,但貔貅属龙族只能佑皇家,平民想有招财神物,便只能放貔貅的变种——猫。所以招财猫一说,完全是因为它背后有靠山了。
四合院结构的纳西古屋,镶嵌着雕画精美的木制窗棂,尘封着历史的光影。房子里住着的都是文化传承人,男主人还会写象形东巴文字(一种近乎绝种的纳西族文字)。
坐在老宅的“客厅”里吃着干果,管家在火塘边跟我们介绍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和纳西木府土司之间的历史渊源,头顶的天庭透着光,身边古旧的家具上印着佛教宝器的图案。
到了丽江都会要吃一吃牦牛铜火锅、水性杨花和凉拌树花。但最有趣的,还是自己逛一逛菜市,看看当地人的食物链。在管家的带领下,我们第二天一早,到达了丽江大研古城外 的忠义菜场。
对我来说,这 是行程的高光之处,恶魔果实就是在这样的闲逛中偶遇的。
这里的水果极其丰富,高原上的鱼完全认不得。各种各样的菌菇和药材干货令人目不暇接。耗牛肉和巢蜜很丰富,应该很受养生人士欢迎。
▲巢蜜和牦牛肉
▲巨大的鱼塘,选好了鱼老板直接下水塘去抓
▲在云南,活虫和虫蛹也是菜场里常见的食物
▲见到了活鸡,并且被美到了
▲闲散之地的猫猫狗狗都很有仪态
当地人告诉我这恶魔的果实(刺角瓜)不好吃。我没听,还是冲着颜值买了,如果要描述的话,可能像*瓜瓤的内心,籽却比较有质感,像不甜的甜瓜,软稀的菜瓜,除了长相得劲之外,毫无吃头。
▲15块一个的恶魔果实,当地人跟我说放蜂蜜一起吃很不错的,估计是要靠着甜味续命吧
我们带着这些菜去了当地一大户家里就地来煮,事实证明我们真的不会煮菜。管家帮我们把菜都做好了,我们只负责洗菜已经觉得累死了。但这户人家的日子,真的过得太惬意了吧!
▲自带花园石阶和井水的大户人家,吃完之后还有换上民族服装共舞环节
▲颜色极其好看的野画眉
▲当地人家里的柴火灶台,热灶台可以保温,还可以直接烤饵块,打汤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烫到
▲这一大桌也没几道我们自己做的,菜倒是洗了。简单家常做法就很好吃,毕竟是自己大早去买的菜。但恶魔的果实,只有我这个买家硬生生啃了两口,就丢掉了。
第?站:塔城
树上的巢
山路颠簸过3小时,我们离开丽江到达了塔城。塔城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心地带,塔城处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周围古老的森林随处可见,这里拥有最宜人的气候和最肥沃的土地。它在香格里拉的南面,距离丽江市中心有公里。塔城境内居住着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汉族、彝族、白族、普米族、回族等八种民族。
塔城镇古称“喇普”,藏话之意为“神川”。
路上的太阳从云层里漏下来,一层层地抹在山脊上。我们的车开到了一片平原,藤蔓茂盛处立了一个城堡般的宅子,灰色的外立面砖墙上生满了爬山虎——那是我们在塔城的住处,松赞塔城山居。
塔城山居并不大,客厅里镶着纳西族传统的六扇窗,几乎直接开到了对面的山上,我们仿佛不在一栋楼里,而是停在了山水间的一条通廊里。山风从面前来,直往脑后去,松涛阵阵,远远近近的树和鸟的声音都传得进来,仿佛我们也是栖在一颗大树上的巢里,与那些鸟并没有太大分别。
▲后山的杜鹃花已经开好了
▲餐厅窗前有颗巨松,松间有鸟鸣
塔城山居的房间比丽江林卡也要大些,是复式结构,一个硕大的阳台,接上了无边无际的农田、山脉和天空。房间里满罐的小菊花和大麦茶,我都很喜欢,可以混在一起泡来喝,宁神舒心。
塔城有酒厂,山居因此便有了当地自酿白葡萄酒,不太干,有些敦厚但通透的味道,酒标极美,名字亦有诗意,价格合宜,不少同行者买了回去当手信。这家葡萄酒厂也会用当地的晚收葡萄,酿冰酒,产量极少,价格也高。
稍一歇脚,便去了达摩祖师洞。塔城的达摩祖师洞据传为天生岩洞,后因达摩云游至此,面壁影像、顿足成洼,故而得名。孰真孰假,难以考证,但此洞百年来确是修行之所,附近还有来远寺等多座佛寺禅房,更形成了一条挂满经幡、玛尼石成堆的转山道。
我们从来云寺入山,这是一间寺龄仅有三年的藏传佛教寺院。寺院美极,红*两色,边边角角都镶了金,繁复的花纹叙述着自己的信仰。
▲山间那些絮絮末末的绿色植物就是滇金丝猴最喜欢的食物松萝。护林人也会经常采了松萝来定时喂它们。
我们带了哈达,达摩祖师洞的转山途径位于来云寺后山。山势起伏不算陡,但山道颇窄。一路可见各路供奉、白塔和用来祈福的玛尼石,山路上悬着滇金丝猴 的食物松萝。
▲一路上有各种供奉,首饰、玉器、佛像、经幡、哈达等等……
一个半小时后,才至达摩祖师洞,洞中有神佛,宝相庄严,我们纷纷献上哈达,以示诚意。洞下有鸡,皆放生之物,眼有神,爪有力,翅膀带风。
▲寺庙里面多半不允许拍照,拍摄佛祖更是忌讳
早上离开时,我们搭车15分钟去看了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滇金丝猴是地位不下于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群居之处,也是当地傈僳族长期居住的地方,原先打猎的人,现在护林,早上五点便要到山里看位置,喂猴子,晚上要等猴子休息了才能回去休息。
他们的姓氏亦有讲究,均以动物命名,龙、熊、余(鱼)……听说是以擅长打猎的动物为姓——不由心里暗暗赞了一下龙姓族人。
▲早起喂食的护林人
我们赶得早,正好是护林人喂食的时间,于是便把各路猴子,从小到大,从妻从妾,看了个真真切切。
护林人给猴子们都起了名字,据说猴中大boss“红点”孔武有力,听着就让人怕,忽听人大喊一声:“红点”来了!全队人瞬间丢盔弃甲掉头就跑。
第?站:茨中
自酿葡萄酒与油泼面
从塔城往茨中的这一路,是新闻最多的一天。当天的头条是巴黎圣母院在法国被烧,车行一半,朋友圈又开始悼念某个互联网公司的倒闭。但我们当天的运气挺好,不但非常顺利地看到了金丝猴,更在茨中天主教堂的神父打算锁门去市里拿某宝快递的时候,一把拦住了他。
▲骑电驴去拿快递的神父
神父来自北京,是山西人,从北京派往茨中驻扎,已有15年。说到上海,他 句就是:你们七宝有间大教堂。
想到巴黎圣母院,也是有些伤感。
教堂美啊,于年竣工于茨中澜沧江畔。大门看起来就像村子里一个本地大户,并无宗教意味。入门,走过前院,才发现内里另有乾坤。
教堂座西向东,为砖石结构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屋面用琉璃瓦覆盖。欧式的骨架里,装满了本地元素,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既绘有西藏四宝图案,也有龙凤呈祥花纹。
门廊之上再砌成三层钟楼,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建筑,塔顶还搁了一口寺庙用的铸铁大钟。从狭窄的楼梯层层爬上塔尖,远望可见澜沧江,低头便是教堂后院自有的葡萄园。
这是一个村里人仍然会使用的教堂,到了做礼拜的时候,村里的信徒们就会拥于此处,好像一个大party。
教堂亦有自酿葡萄酒,这让人想起欧洲修道院的传统—— 的酒,一般都是心怀虔诚的修道士酿出的,不论是名厨卢布松 的教皇堡葡萄酒,还是销量甚好的修道院精酿啤酒。
上山,不过几百米,就到了藏传佛教的领地,但山上山下两相和谐,并无相争。松赞茨中山居便建在了山巅,旁边还有一座用于祈福的白塔,系着经幡旗帜。
石木结构的两栋楼高低建,共17间房,房皆有阳台,视野无边。常住法国的同行小伙伴说很有南法小楼的气质。两栋楼之间有池塘,池边的紫色鸢尾花茂盛,紫藤花的枝蔓爬满顶架,花儿如同风中轻笑的铃铛,花香气弥漫四周,耳目皆为之迷惑,令人心神荡漾,的确有几份梵高和莫奈笔下的南法风情。
落住的房间里插有清香木,手指揉搓,有类似花椒与柑橘混合的香味,也是寺庙常用植物。
餐厅有个可爱的小露台,屋里放着歌,轻盈优雅,是轻快惬意的法国小曲。酒店自己做的月饼和麻花都很可爱。
员工自己酿的玫瑰蜜葡萄酒,是非卖品,仅供到店客人享用。使用的仍然是当年法国传教士带来的传统酿造方法,采摘、搅碎、过滤,发酵三次,后装入瓷罐或泥罐中保存。口味和平日里的常饮的葡萄酒不同,更朴实,有些暗暗的玫瑰气息,醒上一阵子,会有蜂蜜香气溢出,与当地食物相搭,相当合契。
松赞的早饭是半自助性质,点单的菜式都值得尝试。我在茨中山居最喜欢的是手擀面,我起得早,点了油泼面就像觅得了宝——整个餐厅都回荡着我刺溜溜吸面的声音。
用当地面粉做的手擀面是宽面,有几分意面的结实柔韧口感。拌上浇汁,裹上油,美得能上天。
第?站:梅里雪山
日照金顶
到达位于梅里山顶村落中的松赞酒店之前,我们先去了曲登阁:这座雪白的寺庙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也是所有信徒朝圣梅里雪山卡瓦格博的 站,传闻信徒在这里可以获取转山的“钥匙”。
庙宇外墙层层如雪,似冰凌垂下,实则当地人一层层石灰水浇筑而成的寄*柱,这是为子女祈福的仪式,传说石灰柱越硕大,子女越有福祉。
我们则参加了简单的煨桑仪式,5元钱,可得松柏枝一条,五谷一包。我们把松枝小心放进煨桑炉,再撒五谷于上,再将铜盆里的圣水洒上一勺,便可祈福,为天地为众生。
藏族人相信,我们的祈愿会随着煨桑炉中的青烟,散播到世界各地。甚至,上达天听。
之后,顺时针绕曲庙而行,单数为吉,一圈三圈五圈均是好。庙里有树得极高的宝盖,也都是为子女祈福而用。
白鸽停驻在檐角上,风很大,经幡飘飘,庙内有人,脱鞋合掌,伏身而拜,五体投地,口中念念有词,房间灯光昏暗,神佛宝相庄严。我们稍一揖身,后退而出。
前往松赞梅里山居的车行之路甚险,若非有老司机开车,这样的悬崖陡壁,开车不免心慌。山居就位于山巅的小村庄里,一主楼一副楼;村子隐蔽安静,总共才五户人家,也是被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千山万水挖出来的宝地。
在松赞的酒店落成之前,这个山头连本地人都不甚知道。稍低一点的位置,有个类似民房的小楼,落住的则是香港探险家协会。
▲酒店提供的遥对雪山的梅里山居本尊,谁拍到的这种神仙照片,真的应该加好多好多鸡腿
▲梅里山居有主楼和副楼两栋
吃午饭时,各位汉子和女汉子们就已纷纷表达不适,只是上个二楼,就都喘得好像跑过米。但看到肉,仍然是要抢的。二楼餐厅里的带骨牛排,用当地牦牛,取骨边肉,先炖再炸,再加辣椒、酱油等佐料烹制入味,均是带筋带骨的部位,煮到入口即化,酸甜香辣四味并驱。大个的饵块像是大年糕,没有糯米的粘连之性,抹蜂蜜或者加炒牛排的配料都是一级棒。
▲饵块煎一煎,抹点蜂蜜,超好吃
在主楼的房间里有飘窗,正面可以直接看到雪山,雪山之美,任何语言无法穷尽,它在那里,就能让人相信,山上有神灵。
梅里主峰卡瓦格博,藏语意为白雪之峰,海拔高达米,范围4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此山自古以来受到藏民的崇拜,被列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当地人称神山叫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爷爷。
▲卡瓦格博神山
第二天,我们去了正对梅里雪山的飞来寺,系上我们前一日,在藏民家里自制的风马旗。在山谷间逡巡的风很壮,能够鼓动所有人的信仰,也很响,或许有天上赞神和地上年神踏着风马巡游,可以把风马旗上的祈福带往四面八方。
▲飞来寺前正对神山的白塔
▲风马旗有悬挂的指定区域,不能随意悬挂
▲墨汁和白酒调匀,木制经文拓板抹匀了,将各种颜色的旗面按在上面,用土豆切半,顺着一个方向按压,将经文均匀拓印在彩旗上,即成。
因为连续几天,梅里雪山都是云厚雾大,我们已经对卡瓦格博峰的日照金顶不抱希望了。打算睡完就去下一站了,但早上却莫名地在7点睁开了眼睛,扭头一看,窗外一片清朗,室友立在晨光里,凝神看着窗外说:你看,山峰露出来了。
在离开的 一天,阿尼卡瓦格博终于对我们露出了笑脸。酒店客人们纷纷被酒店呼唤看金顶的电话叫醒,大家涌上三楼的观景台,静静地等云在走,风在游,看着云慢慢落到峰下,一点点的金光晕染到峰巅,再慢慢地生长开来,就像神的恩泽,默无声息,心无一物,却力达众生。
第?站:奔子栏
隐匿的东竹林寺
从松赞去奔子栏的一路上,最为壮观的,当然是东竹林寺。
它不大,也没有什么游客。但它有着藏传佛教信徒心目中真神的宝藏。跟名气鼎盛的松赞林寺相比,它很低调,规模也不大,但地位极被尊崇。内藏艺术珍品不计其数,单是唐卡壁画我就可以看上几天几夜。
▲东竹林寺参拜入口
这里供奉着整个香格里拉工艺水平 的酥油花。最为珍贵的则是三座立体坛城——分別是密集金刚、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的道场。坛城上镶嵌有天珠、玛瑙、红绿松石等珍宝,是康藏地区 的立体坛城。
▲寺庙回廊
▲东竹林寺外墙
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塑绘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整座宫殿全由真金白银打造,灯光下光彩夺目,璀璨辉煌。
坛城正中央是用天珠、绿松石、红珊瑚、珍珠,象牙等珍贵稀有的宝石装饰的宫殿中心。整个坛城的构造布局,以及装饰,完全参照佛经记载。
▲信徒众多,入寺需脱鞋脱帽,严禁寺内拍摄
第?站:香格里拉
暴力菜场
参观完东竹林寺之后,我们驱车绕回到了香格里拉。
松赞香格里拉林卡依山而建,对面就是 的松赞林寺。来来往往的旅游团非常多,寺庙也很大,甚至连神佛的位置都宽敞很多。
▲秘境神殿般的松赞林寺
但最喜欢的还是低调的东竹林寺,或许在密集的空间里,影影绰绰的光影流动中,参参差差的空气密度里,反而更能感受到信仰的痕迹。
▲松赞林寺
▲转钟的时候也要顺时针,并且走单数为吉
▲十分羡慕寺前的这只神兽了
在香格里拉,我们终于找了空子,去逛了菜市。出租车从酒店打到市中心也就40元,师傅都知道去哪里,只要说目的就可以了:买铜器还是买早饭?
▲香格里拉菜场门口
▲一应俱全的城中菜场
在香格里拉菜场里,摆在最前头的是水果,门口还有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子背着筐子摆地摊。然后还有卖闪亮的*铜餐具、各类蔬菜和豆制品的摊头,也能买到很便宜的尼西黑陶,但最出彩的毫无疑问是雪山牦牛肉铺。
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肉铺老板们的大幅度暴力动作,不知道从何拍起(可能是怕老板随时抄家伙)。
▲大火灼,毛发烧,谁说牦牛毛太长
▲大斧劈,小刀切,比比谁家技术强
据说藏族人喜欢吃带血的牛肉,几乎每家卖牦牛肉的肉铺上,都卧着一两头斩去头和四肢的牛胴体,都剥去了皮毛,露出了放干了血的肌肉,对我等江南人士而言,是非常少见的震撼场景。
▲一支烟,慢慢凿,雕刻时光我在行
老板们会根据客户需要,操起长柄斧头将肉斩成大块,铺子里到处是斧头撞击牛骨那坚硬的声响。头顶细绳上挂着风干的牦牛肉片,老板们拖出一条带着蹄子的黑毛牦牛腿,就用掏出一条火枪,上上下下地喷,将满腿毛烧尽。铺脚搁着巨大的牛头,有的铺子上还会挂着牛头骨,看着战斗力满格,洋溢着浓厚游牧民族的气息。
▲哼小曲,慢慢聊,解牛庖丁碎碎叨,心中慈悲无人了
▲就算是鸡铺,也是横尸遍野,千鸡斩。弱鸡不要来。
▲这牛骨看着炖汤不错
▲第二天又去了香格里拉第二菜场,有卖平价铜器的地方,同样有一种日常的荒原霸气
菜场的早饭选择很多,到处都是热气蒸腾的铺面,有讨人喜欢的小锅米线和饵丝,也有云南传统的破酥包子。但当地这条早餐店做生意的店家大多来自四川,几乎没有香格里拉本地人。
▲早饭一条街,都是四川人
第九天,我们吃完了 一口牛肉酱小锅米线,窗前是视野毫无磕绊的大草原,可遥望松赞林寺重重叠叠的金顶。
空气仍然稀薄,从脉搏到脑容量都在呼唤氧气,我却似乎已经习惯了。
嗯,是时候回家了。
预订咨询松赞酒店与旅行产品
请扫码或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