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类象可比看中医的智慧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一直被视为国医,历史上称为岐*医学。在我国数千年民众的身心保健和疾病治疗上,中医一直有着无可替代和争议的作用与贡献。

近现代以来,中医几度生死存亡,几近苟延残喘。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有了国办中医学院,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很多中医学院更竞相提升成了规模很大的中医药大学,可是中医的临床阵地却一直太不乐观。在医院打过或多或少的交道,那么医院医院其规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医院又是什么样的医疗结构呢?几乎任医院都是西医化了的,医院里基本上是名存实亡!

中医在近现代以来的遭遇,尤其在今天种种很不乐观的状况,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其智慧不再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缘故。别说叫嚣取消中医的那些知识权威们看不见中医的智慧,就是中医的很多从业者也意识不到中医还能有什么智慧了。

那么中医的智慧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仅从中医的类象可比观来看看。

类象可比的意思是:不同的事物如果外在的征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色泽、形态或气味等特征,那么它们内在的物质成分、能量水平、作用方向或变化规律等属性也应该相同或相似。

类象可比观形成以后,中医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晓人事,从此便有意识地开始了对人体生理、心理和病理进行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一种研究方式——取象比类。

所谓取象比类就是这样的研究方式,即:利用事物的外象来推知或比对在逻辑上相距较远、在性质上差别较大的事物的共同属性。取象比类研究不同事物的共性,是一种求同存异的智慧,这跟决定中国传统文化方向的中国古典哲学观是一体的。中国哲人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取象比类,求同存异,其实就是中国特有的至今尚在向世界上提倡的和谐文化。

中医取象比类是为了师法自然及社会,达到触类旁通地利用各种外界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于人体的目的。比如,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不够,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便从微观解剖的角度来研究,于是就选择了从人体生存与生活的环境来着手,认为天地自然环境是人体生存与生活的空间,而人体内部也有脏器组织生存与生活的空间,既然都是“生存生活的空间”,而“形色自然,皆有法象”,那么类象可比,通过取象比类可以推知,人体的内在空间和相应的外在空间就应该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于是从春夏万物充满生机、太阳能量使地面的水蒸发的反复观察,悟出了人体里面生命能量对水分的“气化”原理;从秋冬寒潮霜冻使动物失去活跃、植物枯萎凋谢的反复观察,悟出了人体内部阳气缺失导致疾病的病理状况。再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观察,悟出了人体里面“管道”淤塞的危害。

汉字里面至少有两个字或说一个词一定是精于此道的某个古医家发明的,就是“疼痛”。疼痛是人体对自身异常的感知,自身什么异常呢?看看“疼痛”这个“疼”字,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和一个“病”字头,冬天预示着气候的“寒冷”,而“冷”会使人体肌肉紧缩,“寒冷紧缩”即“疼”,这是我们对“冷”的感知;再看“痛”字,是一个“甬”字和一个“病”字头,“甬”是什么呢?是“通道”,又称为“甬道”,通道甬道“病”了,什么意思?淤塞不通了呗。在人体里面,血脉“淤塞不通”,我们感知的就是“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至于如何解决“疼痛”?从对“疼痛”的分析,大家应该不难得知。这就是中医的智慧。

我们不妨以中医的这个智慧,来就此探讨一下令今人谈虎色变的癌症。

癌症是怎样的一类疾病呢?现代科学是从号称“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来研究的。大家仅仅从现今的高中《生物》课本上“分子与细胞”部分就知道了,癌症是细胞“癌变”的结果。但是你从里面还会遗憾地知道:“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人们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还不清楚。目前在癌症治疗中往往采取以外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或杀灭癌细胞的方法,副作用大,疗效差。”

事实上,现今尚方兴未艾的西医治癌“三把斧”——手术、放疗、化疗,只是促使癌症患者雪上加霜,更加痛苦,直至迅速人财两空。据年4月10日《深圳特区报》及同年10月8日《参考消息》报消息,美国科学家终于也承认了手术及放化疗方法治疗癌症反而加速了癌细胞的扩散,表明了西医治癌“三把斧”的失败。那么,中医对癌症是怎么认知的呢?还是在类象可比观指导下,通过取象比类,借鉴外界自然环境热动冷凝现象。人是体温保持在37度左右的恒温动物,人只有恒温,才有内在的风调雨顺。植物没有恒定的温度,所以大自然的温度决定了植物的生老病死。秋冬季节比较明显的地方,很多植物是受不住寒潮霜冻的,而人在寒冬则最易发生冻疮。

在中医看来,癌症不过是人体里边长的“冻疮”而已。“冻疮”怎么会长在人体里边去呢?那是因为人体里面组织及其空间常年和多年都是有冬无夏、经历着寒冷的秋冬季节,我们从癌症病人面部色泽的青白或冷红以及手脚的冷凝冰凉就可以感觉出来,通过体温表量其基础体温更进一步可以证实。

癌症病人的基础体温平常都只是在36.5度以下,病发作或严重时甚至不足35.5度。35.5度以下是什么概念?全身火气已经缺少到快如冻冰了。谁都知道,人在亡故之后是不再有体温的。于是,中医在其源头经典《*帝内经》里面就有了对人体阳气的强调:“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癌症的形成过程,大抵可作一个如下的标示:

组织空间持续阴霾浓雾——寒潮霜冻冷凝气候——组织细胞逐一冻死——内在冻疮——癌症

在座各位,请你们回去也量量体温,看看你的身体里面现在是处于春夏秋冬的哪一个季节,接下来你就知道是否该善待你的身体了!

中医的类象可比观在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上也有不少体现,比如增水行舟法、引流分洪法之类。增水行舟的治法来自于对舟船因河流的水少而搁浅的借鉴,一般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水分不足所表现出来的大便干结。中医里边有一个方子叫做“增液汤”,还有一个方子叫“增液承气汤”的,就是用含津液较多的生地、玄参、麦冬三味天然中药来增加胃肠道的水汁,使干结的大便能够顺利地下行并排出肛门外。引流分洪的治法大抵来自于大禹治水,和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至今尚造福川西平原的工程异曲同工,主要用于单一的便溏症状。中医的经典话叫做“利小便所以实大便”,就是人的肠道水分过多导致便溏,通过利尿的方式来加强机体对肠道水分的吸收,肠道水分分流,减轻了肠道的压力,于是便溏自愈。中医就是这样的智慧!

中医类象可比观还用于推知药物对于人的治疗作用或药力趋势。比如蝉蜕,就是知了所蜕之蝉衣,现在是很常用的一味中药。知了的学名叫“蝉”,古医家说:“学者知蝉性之本原,则知蝉蜕之治疗也。”(张志聪)对蝉蜕的功效,古典中草药学着作《本草备要》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蝉蜕因蝉“其性善蜕,故退目翳,催生下胞”,因蝉“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因蝉“昼鸣夜啼,故止小儿夜啼”,因“其蜕为壳,故治皮肤疮疡瘾疹”。新经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tp/6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