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华韵middot游记逗留清凉山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逗留清凉山

唐树华

在南京办完事之后,已近晌午,偶尔看到清凉山的牌子,顿生游玩之意。来南京多少次了,各大景点都游历过了。车子每次路过清凉山都是擦肩而过,对于这个景点一直心生向往,这次终于有了碎片时间,玩一下免费公园。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多云间晴,气温二十七八度,微风习习,很适合游玩。我一个人神情泰然地钻进了山门。

于游山玩水,我就喜欢追根溯源。比如景点名字的来历,间或有什么故事?有什么历史人物?环境状况,古迹,实物,景物等等。

于是,清凉山的名字就在我的脑海追寻了起来了。驻足于一块石碑上,看到了清凉山的古往今来。

清凉山位于南京城西部。其实为一座多米高度的丘陵山岗,山势椭圆。方圆 公里。石头城与之遥相呼应,一雄浑壮阔,一宁静深沉,互为映衬。

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石头城,有“六朝胜迹”之称,园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战国时楚威王于此置金陵邑,山存有城,名石城山。三国时,东吴改筑石头城,亦名石头山。

为此,对清凉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想:清凉山的地名肯定与清静凉爽有关。南京,向有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称。因之,在夏季寻求一方清凉之地,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快事。于是,先人找到了凉爽之地,惬意之中给她以美名:清凉山。

沿着山径的斜坡,拾级而上。乔木参天,灌木铺地。绿植花海织锦,姹紫嫣红沷色。满山遍野,绿竹、香樟、枫叶、杜仲、枫树、红花檵木、粤柳、雨树、血皮槭、*葛树、榉树、粗糠树、络石、扶芳藤等树木把不大的山丘包围着,被绿植所覆盖,除了道路几乎看不到一块石头。万木葱茏,清凉山被绿色浸染。除此而外,就是花卉。万紫千红的花,斑斓而艳丽。走在石径间的小路上,头顶高大的树冠,犹如撑起了一把大大的遮阳伞。穿行于花木丛中,一股股凉风扑面而来。湿润润的负氧离子,好像甘冽的清溪,由口入喉,沁心入肺,流淌在血管、经络、五脏六腑、四肢躯干,真似乎把游人的肺清洗一遍。微风,亲吻我的皮肤,和我来一次零距离;微风梳理我的发丝,令我醒目神明,心旷神怡。

没想到在高楼林立的喧嚣都市,还有这一方清凉之地。

中华奇石馆

站来到了中华奇石馆。对于奇异怪石,我一窍不通,只是到过新疆、云南、福建等地,才听说“*石”一说,也才了解一些石头的微妙世界。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了展馆。展架上的石头真是无奇不有,它们跃跃欲试,好像要从亿万年的石缝里蹦出来似的,欢迎我的到来。石头像活化的人、有的像鸟兽;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河流;有的像花木;有的像雷电。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或红或*;或蓝或绿;或白或黑。有的石头像石棍,高高地竖立在那里。最奇特的一块四方形的石块上长出了白花花的头发。我百思不得其解,石头上怎能生长出粗细均匀,长短不一的毛发出来的?展牌上的文字给出了答案:一些脊柱动物在上面栖息,经过亿万年风化而得的。

这些石头通过商人、文人的精心包装,赋予了新的生命。给它们起了一个栩栩如生、形色神智的名字。同时,石头的下方还印着一方卡片,赋诗一首。让大自然的天工神斧、雕琢的千奇百态的----奇石怪石,重现 ,活灵活现赋予生命的价值。

参观完毕,我对展馆负责人说:有一首五言绝句存在问题,诗是这样写的:

一花一世界,一石一乾坤。

都在红尘中,何必笑他人。

石头生毛发

金鱼石

我说:首句三仄尾,第四句出韵。他告诉我:玩奇石的人呢,注重意象,钟情于石头。在石头上很专业,对于国学文化也懂一些。但是,对于格律诗啊,可能水平就不太高,不太严谨了。

这一说不要紧,却引发了我们的共同话题。这位馆长国字脸,浓眉大眼,一副阳刚之气。我告诉:他是从部队转移下来的大校*官。在部队待了20年,转业到南京,安排在清凉山公园。

他对这里的一花一木和历史渊源娓娓道来。中华奇石馆冠“中华”名字的在全国仅有一家。此馆落户清凉山公园已有多年历史了。原来啊,南京名字叫石头城,*脸城在它的北麓,原是一脉山系。在北面不远的地方就是红楼梦里所描写的石头城。要研究南京的历史就要从清凉山做起,他是南京的根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来到南京。说南京“钟阜龙盘,石城虎锯”那么清凉山就像一只老虎一样盘踞西城。龙呢?则是指钟山,环绕东首。

这位馆长侃侃而谈:南唐后主李煜,为了祭祀他的母亲,在这里开了一个道场,建筑清凉寺,因此而得名。之后,曾建避暑宫于山上,是南唐帝王避暑行宫的所在地。北宋时更名清凉山,沿用至今。山腰还有崇正书院、以及魏紫熙纪念馆等景点。

馆长告诉我,如何抄近欣赏景点,节省时间。毫无保留的介绍使我对清凉山的历史有了更深地了解。

真是收获满满,他乡之客,萍水相逢,能遇到知音,高人指点,真是快乐有趣的事。相比之下,对他渊博的知识,钦佩之心油然而生,又对自己刚才对“律诗”的“鲁莽”见识而感到唐突。

爬上石阶,穿过树林,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木丛中。这里有两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古代建筑。在一块大理石碑的文字介绍上,我了解了崇正书院的来历。

明嘉靖年间(公元-),督学御史耿定向在清凉山建立书院,起名“崇正”,取其文天样“天地有正气”之意。其后由学生焦竑(明代南京 位状元)等改建为祠,以纪念耿定向。清乾嘉(年前后),僧人展西加以修饰,复称崇正书院,并筑一新楼,名“江光一线阁”。

带着强烈的求学心理,欲想打开书扉,领略先贤的哲学之道。但是,违我所愿,这里正在装修。我看到的只是一些售卖纪念品的小店。我怏怏而回,但是我并不失望,毕竟在我们江苏省也看到了一个先圣的书院在修复。他一定会像人们崇尚*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那样,崇尚知识。

景仰国画大师__魏紫熙

魏紫熙原名显文,河南逐平人。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新金陵“四家之一”。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范学校。年与傅抱石、亚明等创建江苏国画院。

我虽然不懂绘画艺术,但是对 大师是万分景仰的。我们在博物馆、国画院等一些场所都可以看到魏紫熙、傅抱石、亚明等大师的画作。他们的作品都在国家博物馆收藏,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成为市场上十分珍稀的藏品。

但是,在青凉山上只是安放了魏紫熙的一座雕像,以铭记他的品德。大师的精神和品德是不杇的。

现代摄影大师__刘宁

下山之时,无意中看到了在一座小山坡的天井上,摆放了几十幅人物摄影作品。这些人物有明星,作家,工人,农民,还有从国外赶来的总统,*客,*要。一座不大的小房子,显得典雅高端。我走近一看,门牌上写着:刘宁工作室。推门而入,想进去参观。一位高雅的女士迎了上来,婉转地说:“对不起,这里不对外开放。”“哦,”我说:“您就是刘宁吧?”“不是,刘宁是男的。”我只好扫兴而退。她说在广场上有他的作品,您可以去欣赏一番。这位刘宁正是把我朋友拍照的摄影大师,专家团评审授予他“江苏摄影大师”、“时代摄影工匠”

久闻刘宁的大名,还是在八年前。因为我的大咖朋友拍了三张肖像照。这三张照片分别在报刊,街头的橱窗宣传栏里和表彰申报的会员表格里,派上用场。应该负责任地说,拍的非常的有层次感。无论在用光、色彩、取景方面都抓住了人物特质,完全称得上“一篇大作”,但价格不菲,在5位数以上。

我听朋友说这位刘宁大师都是为省里边的领导拍照片的,年世界华商大会期间,他受马来西亚驻沪领事馆特邀,被聘为马来西亚文化旅游部部长拿督*燕燕女士专职摄影师;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南京,他受聘为专职摄影师,全程跟踪拍摄。身手不凡,心生崇敬。

我再也没有兴致游览下去了。清凉山也许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地下埋藏了许多宝石,甚至是珍珠玛瑙。在这个山上,耸立着伟人的雕像,纪念馆,甚至他们不灭的足迹。能够死后在这山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只有那些名人,只有他们,他们的名字与他们功绩,才能与日月同辉,与青山同在。

但是,这与我无关。我只不过是一颗流星,在星宇间闪过,甚至是一点点的、小小的微尘。没有功绩,没有名誉。

但愿我百年之后,我的一粒*土飞入这清凉山上,与伟人同在。

诚然,这又能有什么呢?此时,我想起了王国维的词: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人死了,功过是非,何能焉也?

作者简介

唐树华,江苏响水人,工程师。盐城市作家协会、盐城市散文学会、响水新四*研究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有散文、报告文学、诗词、通讯等百余篇发表在中国气象报、江苏气象、扬子晚报、盐城晚报、湖海和灌河文苑、云梯关等纸质媒体和各大文学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tp/4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