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湖南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精品

湖南省博物馆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 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个展示人类 文化遗珍的基本陈列。

伏虎兽面纹铙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残高87、甬残长29、铣宽63.5厘米,重千克

来源:年宁乡老粮仓北峰滩出土

鸮卣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口径12.2×15.7、高24.4厘米

来源:年长沙东山宝堤垸出土

酒器。由相背的两鸮构成,口部椭圆形,索状提梁,环状钩连,圈足上有四矮足,颜色翠绿。盖已失后配。

龙纹戈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尺寸:援长17.5、内长4.8厘米

戈为古代勾兵,用于钩杀,是中国古代战争中重要的格斗兵器。《诗经》云:“称尔戈矛”,器物中亦往往自称为戈。标准的戈由戈头、柲(柄)、铜冒、铜鐏四个部分组成。

两件戈皆为三角形援,援阔而短,前锋钝尖,后段渐阔,一件存方内,一件内残。援中隆起成脊,对称饰细密的龙纹、云雷纹等。造型典雅,铸造精良,纹饰精美。

四系簋形器

材质:青铜

年代:周

尺寸:通高14、口径19-19.8厘

来源:年长沙征集

敛口、折肩、圈足。肩腹之际施一周索状弦纹,自腹部向上斜伸,有四个绹索状环形系。与四系相间对称设四道扉棱,并以之展开四组简体兽面纹。圈足上浮三道三股辫纹。此器造型独特,装饰风格新奇流畅,独具特色。

鸮卣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高23.7、口径7.8×11.6厘米

来源:年株洲征集

酒器。盖已失后配。鋬耳为兽形,提梁作绹索纹,已残断。下有四足。器腹主纹之间或主纹线条、轮廓之上有细密的几何纹。器外底单线条刻画飞鸟纹。

龙首鋬盉

材质:青铜

年代:周

尺寸:通高25,通宽32厘米

来源:年代宁乡县*材镇龙泉村出土

调酒器。此盉侈口,长颈,分裆三蹄足。器盖上有一盘踞的卧龙,龙头凸起为捉手。器盖上有三条短扉棱。器身一侧有龙形鋬,龙首凸起,鋬下有垂耳,似龙尾。器身另一侧有一龙形流,流口为龙头。颈部饰有龙纹,并间有涡纹。腹部饰有夔龙纹并以云雷纹衬底。

蟠龙蕉叶纹铜罍

材质:青铜

年代:周

尺寸:通高28.5,通宽41,口径17.5厘米

来源:年湘阴县出土

容酒器。侈口,颈部内敛,肩部丰满,肩上有一对夔龙形耳,弧腹斜收,圈足较高。带有夔龙形耳极为少见。肩部饰凤纹和夔龙纹,凤纹与夔龙纹相间排列。腹部饰6组下垂的蕉叶纹,每片蕉叶均以两条相向的立式夔龙组成。肩腹部纹饰以一圈重环纹相隔。

兽面纹尊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高65.2、口径52.5、底径29.5厘米

年代:年岳阳新开兴隆青龙屋场出土

容酒(水)器。大敞口,折肩,肩部分立有三牛首和三个扁身立鸟,此外,牛首上还各饰有相同的扁身立鸟。腹部饰全分解式兽面纹,两角间有一对匕形饰,兽身下有夔纹。圈足上有方形镂孔。圈足下似有三个小矮足,应为浇注口。

兽面纹尊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73.2,腹径39.8,口径61,底径31厘米

来源:年华容出土

容酒(水)器。大敞口,折肩、折腹、腹部、高圈足。腹部饰兽面纹,肩部有3个圆雕的牺首和3只立鸟相间排列。以云雷纹为地,纹饰粗大,特别是其地纹,比一般铜器上的地纹要粗大,腹部和圈足间有三个很大的“十”字形镂孔。该器造型高大,装饰精致,与 的四羊方尊等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代表了湖湘文化在早期青铜时代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与科技水平。

兽面纹鼎

材质:青铜

年代:周

尺寸:通高51.5,口径38.2-39厘米,重18.65千克

来源:年桃江马迹塘

食器。竖耳,深腹,圜底。表面粗糙,腹部饰夔龙纹6条,两两相对,足略呈蹄状,上有兽纹。

三羊纹鬲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22.8、口径14.7厘米

来源:年株洲征集

食器。两耳立于口沿上,长颈,分裆,三个柱形空心足。颈部饰一周斜线勾云纹,腹部饰三组大卷角的羊纹。

人面纹方鼎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高38.5,长29.3,宽23.7厘米

来源:年宁乡县*材寨子山出土

全国 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

鸟纹鼎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35.7、口径28.4厘米

来源:年长沙征集

食器。竖耳,深腹,圜底,柱形足内部上端空。腹和足上部有扉棱,腹部六条,扉棱间饰凤鸟,共有十二只,足上部饰龙纹组成的兽面。近口沿内壁有“庚戈父”三字。

兽面纹爵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尺寸:通高20.1,角流径16.5厘米

来源:年湘潭青山桥窖藏出土

圆菌柱,腹部横剖面为椭圆形,素面,鋬内壁铭文为父乙。出土时残。

乳钉纹簋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高18,口径24厘米

来源:年株洲征集

食器。口沿外侈,腹下收,矮圈足,颈部和圈足上有扉棱。颈部有对称的兽首,两边各排列同方向的两鸟,腹部斜方格内饰有乳钉,圈足饰鸟纹。

兽面纹瓿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44、口径23厘米

来源:年宁乡*材寨子山出土

容酒器。有盖,子母口,鼓腹,圈足。盖至底部有三道不相连但对应的扉棱,肩部饰四个牺首,将器盖到器圈足的另3道扉棱相分割。器盖上有捉手,捉手为盘绕的龙纹,龙首似虎首,盖和器身饰兽面纹。出土时内有件铜斧。斧有长方形銎,弧形双面刃,刃部外扩。斧身两面饰线条纹。

凤鸟纹觯

材质:青铜

凤鸟纹觯

材质:青铜

尺寸:通高19.9、口径9厘米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来源:年湘潭县青山桥窖藏出土

酒器。敞口,束颈,鼓腹,圈足。器体瘦高,口足均呈喇叭状,颈部一纹饰带饰凤鸟纹,凤鸟形状长喙长尾,长尾分歧,羽下垂,圈足内壁有铭文“戈”另一件圈足内部有铭文,纹饰形制相同。

云纹觯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尺寸:高17;口径7.4-8;底径6.4-7;腹径6.5-7厘米

来源:衡阳公行山东汉墓出

酒器。微敞口,束颈,腹垂鼓,喇叭状高圈足。颈部饰一周云纹。

兽面纹爵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尺寸:通高19.8,角流径17.2

来源:年湘潭青山桥窖藏出土

柱高挺,顶略呈半开的伞状,鋬耳饰牛首,鋬内外壁上饰父乙,柱外侧饰字。柱顶饰云纹与弦纹,腹部剖面略呈椭圆形,上腹及流角下饰兽面纹,细密的云雷纹与兽面纹交织,兽面的眼珠突起,眼眶大致呈臣字状。

兽面纹爵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2或11世纪)

尺寸:全高17;柱高3;腹径7;口径7.8-8厘米

来源:衡阳公行山东汉墓出土

酒器。基本形制为尖唇,深圆腹,圜底,三棱状足。前有流,后有三角形尾,流尾较长并上翘,近流处有柱,深腹,一侧有鋬,圜底,三刀形足。口上靠流处有两伞形柱,立柱上有圆涡状纹和云纹,一柱上铸“父乙”2字。兽形鋬耳,鋬内铸“子荷贝”3字,腹部纹饰带以圆圈纹分割,主体纹饰为兽面纹。

夔龙涡纹簋

材质:青铜

年代:商晚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2或11世纪)

尺寸:高16.8,口径22.9厘米

来源:年石门出土

食器。口沿外侈,腹下收,矮圈足,腹两侧有耳,耳有垂,口沿下和圈足有涡纹与夔龙相间排列的纹饰带,口沿下饰有对称兽首,腹内有“父乙乍”四字铭文。

兽面纹鬲鼎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21,口径17厘米

来源:年代株洲征集

食器。两件形制基本相同。双耳立于口沿,分裆,腹下三个柱形足。一件腹部饰三组兽面纹。兽面两侧有倒立的夔纹,主纹之间有云纹衬地。器内近口沿处有“己””二字。另一件腹部饰有兽面纹,以云纹为地纹。两件兽面纹组成部分的角为下内卷角,与眼,嘴部分组成似羊纹图案,生动形象。

兽面纹鬲鼎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18.2,口径14.9厘米

来源:年宁乡*材栗山张家坳出土

兽面纹尊

材质:青铜

年代:西汉

尺寸:高22.7、口径22.8、底径15.3厘米

来源:年代株洲征

酒器。侈口,束颈,折肩,圆鼓腹,高圈足,圜底微凸。颈部饰凸弦纹两周,肩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回首下卷尾的三组6个夔龙纹,上有三个牛首状牺首;腹上部为以联珠纹为边的三组8个夔龙纹,腹部主纹为兽面纹,阴线带羽饰,眼珠突起,无地纹。圈足饰两周凸弦纹。器内底饰有网格纹。

兽面纹斝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尺寸:通高24.7,口径16.6,足高10.5厘米,重1.1公

来源:20世纪60年代湖南征集

酒器。颈腹部饰兽面纹,兽面两眼眼珠突出。"斝"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发现,铜斝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

兽面纹铙

材质:青铜

年代:商

年益阳市赫山区千家洲出土

商(公元前12或11世纪)

通高73.8、舞部39.7×28.6、于部50×39、正鼓厚2.4、侧鼓厚2.6厘米,重90千克

元八仙祝寿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元

尺寸:直径23.2厘米

八仙是道教神仙思想在民间流传发展演绎的产物。此镜上方饰二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及流云,其下是波涛滚滚的连天大海,八位仙者手持不同的法器飘然过海,一起去昆仑山下的瑶池,祝贺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为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中登仙得道者,都隶属于她。

金柳毅传书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金

尺寸:直径20厘米

树下一男子拱手于前,面向左侧。左边有一女子与书童,均拱手面向男子。钮下有一侍者牵马站立,其下河水波浪翻腾。画面表现的是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传》。

宋仙人龟鹤齐寿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宋

尺寸:直径20,边厚0.5厘米

钮右侧一仙人端坐石上,仙人束发,背后有头光,著对襟宽袖长衫,双手平抬至膝上,手持平尾,举止端庄文静;左侧竹树下一女侍童,双手托盘,盘中有仙桃。空中一只仙鹤翱翔,地上一只灵龟伸颈挺首,蹒跚前行。纹饰体现了人们祈求长生、升天圆满的愿望。

元“寓居长沙”故事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元

尺寸:直径19.7厘米

此镜右边一老翁身着宽袍,头梳高髻,长须飘飘,端坐于盘根虬枝的松树下,旁有一仆恭立,托物待侍。左方一人捧宝瓶,瓶口烟气袅袅上升,跟随一只双角长歧、背驮物品的鹿过桥走向老者。左边山石重叠,洞门半开,一只大鹤引颈探看。图案间有铭文三处:鹿前“洪都章镇何德正造”;门中鹤上“寓居长沙”;松下翁前“至顺辛未志”。“洪都”为今江西南昌。“至顺辛未”为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二年(年)。元代至顺年间洪都人何德正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镜匠,所铸铜镜是元镜中的珍品。

唐真子飞霜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尺寸:直径15.6厘米

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下方饰池水山石,自池中生出一枝莲叶,即为钮座。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后依竹林。此图实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真子飞霜镜是唐代铜镜中十分 的镜类。

唐“千秋万岁”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尺寸:直径17.8厘米

古代铜镜是互相馈赠的礼品,也是地方进献和皇帝赏赐臣下及外族使臣的物品。此镜上有铭文“千秋万岁”四字。

宋“刘氏七娘”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宋

尺寸:直径13厘米

镜面有线刻刘氏七娘常课观音图,是供人们礼拜的镜子。观音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 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

宋“元祐”八卦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宋

尺寸:直径7.5厘米

正中有篆书铭文六行:“宋元祐癸酉孟秋既望鮑公浩依禅月画像以七宝庄严敬造大罗汉一十八身”。禅月大师即五代僧贯休法号,以画罗汉著称。“元祐癸酉孟秋既望”即指得是公元年夏历七月十六日。

隋“仙山并照”四神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隋

尺寸:直径22.1厘米

内圈四神: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外圈楷书铭文:“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彩,月夜流明,龙盘五瑞,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铭文之外有十二生肖图案。仁寿(公元-年),隋文帝杨坚年号。

金双鱼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金

尺寸:直径18.7厘米

此镜外区窄纹带为水草,内区为双鱼纹,两条鲤鱼在钮两侧浪层起伏的水波纹中,鱼鳍展开,同向回泳,作追逐嬉戏状。女真人视鲤鱼为祥瑞,以鲤鱼献祭,王公大臣有配挂鲤鱼的习俗,雌雄相随,和谐相处。鱼又有富贵吉祥,祈望多子多孙的含义,寄托了女真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宋孔雀衔绶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宋

尺寸:长宽15厘米

二孔雀斜角对称配置,孔雀头部结构简单,颈部细长弯曲,双翅展开,尾屏张开。孔雀造型轻盈,线条流畅,弯曲的颈部,舒展的羽翼,修长的双腿,颇似仙鹤。

唐云龙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直径:15.3厘米

半浮雕一条完美的蟠龙,首尾相接,龙体与四肢盘绕中心圆钮,龙口大张,似在吞吐镜钮。蟠龙象征皇帝,祥云缭绕自然是象征真龙天子。

汉龙虎纹铜镜

材质:青铜

尺寸:直径19厘米

镜中心以浮雕方法做出龙虎相对的纹样,间有铭文“*羊作镜”,又称为“龙虎交媾镜”。“东青龙,西白虎”,龙虎相对的图案与汉代独尊儒术,谶[chèn]纬之学盛行有一定的关系,体现了当时人们心中尊崇与敬畏的原始图腾与儒学的融合。

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东汉

尺寸:直径21厘米

内区分别配置:龙与凤鸟、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兽,玄武与禽鸟及蟾蜍。外区铭文:“新有善铜出丹阳,湅。尚方佳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

战国镂空钮蟠螭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战国

尺寸:直径16.5厘米

蟠螭纹是一种变体的龙纹,形态多为盘曲纠结,穿插缠绕。《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

宋缠枝花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宋

尺寸:直径26.1厘米

多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的枝茎表现成波状、涡旋形和S形,并缀以叶子、花卉、动物等,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样式。寓意美好吉祥和延绵不断,生生不息。

唐菱花形花鸟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尺寸:直径11.5厘米

鸳鸯有“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是永恒爱情的象征。铜镜也是男女间爱情的信物,用以表达朝思暮恋的情感。“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亦归”。

唐方形花卉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尺寸:长9.3厘米宽9.15厘米

方形铜镜,也叫“方鉴”,传世不多。《周礼·考工记》郑玄注云:“方鉴阳燧,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后世学者解释说:“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鉴”形如方镜,以取明水。由此可见,镜子之方、圆形制,和古人的阴阳、水火观念有关联。

战国四山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战国

尺寸:直径17.2厘米

此镜通常以纹饰中的“山”字数量命名。如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六山镜,其中以四山镜为最多。四山字纹的含意,有人认为这是刻四山形以像四岳,山在古代象征不动、安静、养物等,如同现代寓意福、寿、喜字一样,含有吉祥之意。

唐“赏得秦王”瑞兽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唐

尺寸:直径10.6厘米

镜背有四只瑞兽,身形柔健,在长满花草的内区里,作绕钮奔跑状,外圈“赏得秦王镜,叛不惜千金,非关欲照胆,特是自明心”共20字铭文。。故古代衙门中常悬挂“秦镜高悬”,故也有出官吏办事、断案精明清正之意

五代马希范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五代十国

尺寸:直径6.6厘米

此镜有铸行书铭文:“长兴癸已岁孟秋月武安*节度使兼中书令马希范舍”。长兴为后唐年号,马希声使用此年号只有二年,马希范继续使用,“癸已”为公元年。至于“舍”于何处不清。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应当是宗教场所。

云雷纹地圈带龙纹铜镜

材质:青铜

年代:西汉

来源: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尺寸:直径19.5厘米,边缘厚0.6厘米

铜镜装于绣绢镜衣内,置单层五子奁中。弦纽,纽上系两条绛色丝带。地纹为粗涡纹,主纹为蟠螭纹。含锡量较高,呈灰白色。

年马王堆三号汉墓又出土了一件铜镜、一件角镜。

铜镜三弦纽,主纹为蟠螭纹,等距离夹有四组方连纹。

镜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叫“鉴”或“照子”。古代铜镜主要是用来梳妆照面和照妖辟邪的。

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

战国兽纹铜镜

年代:战国

直径18.9厘米

用凸线条简单地勾出一圈连续排列的四兽纹,兽在古代一般与辟邪有关,汉代铜镜上有“左龙右虎辟不祥”的铭文。兽纹镜置于家中,各种恶势力无法进入家里,起到了辟邪作用。

河南蜜县画像砖上的执铍图

铜铍(pí)、铍鐏(zūn)

年代:战国

材质:青铜

年长沙子弹库诰封岭4号墓出土

铍长34.5厘米,刃宽4.4厘米,鐏长10.6厘米,銎径2.4厘米

铍为有柲长兵器,属刺杀兵器。这件铜铍连柲长1.62米,约与人高等长,应属步兵使用的兵器。

锋刃部分似剑,有双边刃,形近矛。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茎后有带铜鐏的木柲痕迹。铍与矛的区别主要是装柄方法不同:矛是将柄纳入矛筒中,而铍是铍茎插入木柄中,外用绳等捆绑,属于矛的一种变形兵器,多为中下级*官使用。

王孙袖戈铭文拓片

王孙袖戈

年代:战国

材质:青铜

通长24.9厘米

戈是用于击、刺、勾、啄的长兵器,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bì,兵器的柄)、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戈的柲为前扁后圆,便于握持。

宋抚琴人物纹镜

年代:宋

材质:青铜

直径13厘米

八出菱花形。钮上树木枝叶茂盛,左侧一人端坐抚琴,右侧一男子从门内徐徐走出,其下怪石嶙峋,外围一周流云纹。有人认为画中抚琴人为竹林七贤之嵇康。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 诗人、思想家,“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有《琴赋》传世。传说 琴曲《广陵散》即嵇康由神*传授所得,后因拒绝同当*的司马氏合作而被害,被害时索琴酒,弹《广陵散》后长叹:“此曲从此绝矣!”

宋月宫纹镜

年代:宋

材质:青铜

直径10.9厘米,边厚0.5厘米,架高7.4厘米,宽12.8厘米

圆形,带支座,底下两个云朵,托起一轮明月,月亮里有玉兔在桂花树下捣药的身影。主纹饰玉兔在桂树下持杵捣药,“玉兔捣药”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在道教中,玉兔常常与金乌相对,表示金丹修炼的阴阳协调。

宋钟形“潭州官场造”龟鹤人物镜

年代:宋

高15厘米,宽4.2厘米,厚0.5厘米,重克

镜为钟形,边缘饰卷草纹,上一钮环绕流云纹,正中有一方框,内有反书:“潭州官场造”。这类铜镜又叫龟咽鹤息气功纹镜,纹饰基本内容为一摇头伸颈作吐气状的龟,飞翔的仙鹤,以及一直立拱手正在练气功的道人。

潭州是大部分湖南地区以及部分湖北地区在古代的称呼,地域包括今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南、益阳、娄底等地。潭州作为城市名,也是长沙(当时的府治)的古称。“官场造”所指的“官场”则应是官府控制的手工业作坊。

卧虎兽面纹铜铙

年代:商

材质:青铜

宁乡县老粮仓出土

通高71.8厘米、铣间宽46.5厘米

铜铙钲部作合瓦形,有甬,甬上有旋,甬中空与腹腔相通。钲部主纹为弧形粗线组成的兽面状,四周边沿和甬部饰云纹,鼓旁两侧各饰一立虎,隧部饰有一兽面。该器的形制、主纹与一般粗线条兽面没有不同,独特的地方是在于部内侧铸四卧虎,可能是为了调节音的频率而设。经过测音,得知此铙不同的部位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该器在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同类器中体型 ,质量最重,在目前国内所有出土铜铙中重量、大小排第二。

四虎铜镈

年代:周

年湖南省邵东县毛荷殿乡民安村出土

高32.5厘米,重达13.4千克

口顶之平面均呈椭圆形,顶横宽18.2厘米,纵宽12.5厘米,口横宽26.2厘米,纵宽20厘米。顶中央有一小方形孔,纽呈倒U形,高10.2厘米,上饰云雷纹。附饰两对扁身虎,虎通长15.8厘米,翘尾咧嘴,两两追逐而下,表现的是下山虎的威风。正背两面中部各附凤鸟一只,鸟身长20.3厘米,高冠,卷尾,几欲凌空,鸟身和虎身依部位不同而勾勒有阴线纹。鸟饰与虎饰正好构成四条对称扉棱。

镈身主题纹饰为兽面纹。近顶、口部位各有一圈纹饰,分别饰乳钉八枚,乳钉之间饰近似米粒的小圈点,每五个一组,构成梅花点形。在镈左右两侧自上而下有一道明显铸痕,纽与四虎正好铸在这道铸痕上。由此推测,镈的主体部分分前后范分铸,纽、虎饰、鸟饰分铸好再焊接上去。

唐代葵花形双龙戏珠纹铜镜

年代:唐

材质:青铜

直径12.35厘米,边厚0.4厘米,重克

唐代照容用具。

八出葵花形,半圆钮,两边饰二龙戏珠纹饰。双龙昂首曲颈,拱身翘尾,张开四肢作奔腾装。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短能长。珠应是指龙珠,《述异记》上有:“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按传说龙能降雨,遇旱年常拜祭龙王祈雨。“二龙戏珠”或与祭祀时的“耍龙灯”活动有关,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

唐代菱花形禽兽纹铜镜

年代:唐

材质:青铜

唐代照容用具

菱花形,龟形钮,龟卧伏于镜背中心,龟身间留有空隙,可以穿系绳悬挂使用。龟在古代称为玄武,属于四灵之一。龟的寿命长,龟的读音又同贵,因此龟是一种吉祥物,汉代以来,印章、铜镜上常见以龟为钮。钮左右有二鸾鸟,上下各一瑞兽,具有吉祥含意。

唐代菱花形宝相花纹铜镜

年代:唐

直径12.2厘米,边厚0.75厘米,重克

唐代照容用具

八出葵花形,半圆形钮,钮外饰宝相花五朵。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唐代葵花形花鸟纹铜镜

年代:唐

直径17.2厘米,边厚0.8厘米,重克

唐代照容用具

八出葵花形,半圆钮,钮左右上下各有枝叶茂盛的四朵莲花,振翅舒尾的四鸟立于花朵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被认为是“君子之花”。在中国传统的花文化中,莲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题材,如“连(莲)生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吉祥图案,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宋达摩渡海铜镜

年代:宋

直径14.6厘米,边厚0.4厘米,重克

八瓣菱形,圆钮,素缘。钮右侧有一身披袈裟、手持斗笠形法器的和尚踏浪乘风而行,这个和尚就是佛经传说中的达摩。左侧海浪里一片云雾中隐约可见一座庙宇状建筑物。这个图案民间又多称仙人过海镜、罗汉渡海镜等,取材于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南朝·宋时航海到中国的故事。达摩为天竺香至王子,于梁大通元年(公元年)泛海至广州,后至嵩山少林寺。

宋许由巢父铜镜

年代:宋

直径14.3厘米,边厚0.65厘米,重克

八出菱形。铜镜背面右上方有一间茅草屋,左侧是一棵茂盛的大树,右侧有两棵小树,枝条伸向屋下,有水波自左侧大树下流向右下方。一人坐于大树下,左手扶膝,右手抬至耳旁,侧首向右,似与许由洗耳的传说相印证。一人左手牵牛立于右侧,右手前指,似与许由坐着对语,疑为巢父。这面铜镜虽无铭文,但从图案故事来看,描述的是上古时期许由巢父故事。许由、巢父二人是传说中唐尧时代有名的隐士,其事见于晋皇甫谧《高士传》。

宋王质观弈铜镜

年代:宋

直径11.5厘米,边厚0.4厘米,重克

八瓣菱形,圆钮。图案分为水陆两部分,分界线的岸边微微不平,似桥非桥。陆地上,钮右侧偏中部雕刻一棵挺拔的大树,枝叶丛生,钮左上部两人席地而坐正在下棋,中间观棋者即为王质。钮下树两侧各有二人姿态相同,身着短褐,双手弯曲上抬,似边走边谈。

宋虎纹铜镜

年代:宋

直径15厘米

八出葵花形。钮下方饰以细线刻画的老虎,张牙咧嘴,正面视人,尾巴上翘,四足腾起,胡须张开,钮左方为三株草叶纹饰,上方长方形印章式方框内有四列12字铭文:“人有十口,前牛无头角,后牛有口走”。合在一起分析为一字谜即“甲午造”。

宋摩羯纹铜镜

年代:宋

边长9.4厘米,边厚0.6厘米,重克

方形。一摩羯绕钮盘曲,龙首张开作吞宝珠状,鱼身长出羽翼,尾部上方有火焰纹。摩羯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它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摩羯的形象或以为源于鲸鱼,或以为鳄鱼,也有人认为出于鱼、象、鳄鱼三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这一摩羯纹有可能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发展传入我国内地。传到中国后更为中国化,民间传说河津一名龙门,暮春之际,每有鲤鱼逆流而上,能过者便化为龙。摩羯纹又被称为鱼龙变幻纹,表达了古人“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愿望。

铜博山炉

年代:西汉

材质:青铜

年永州鹞子岭出土

通高28.6厘米,盘径29厘米

薰香用具。敛口,鼓腹,腹部用镂空和线条组*纹等图案,柱作双手叉腰的怪人站立于怪兽头顶,好似人在擎着炉具。怪兽共有4个,尖嘴曲颈翘尾,把怪人衬托得更加神秘。有盖,盖顶捉手为孔雀,孔雀被视为“百鸟 ”,是最美丽的观赏鸟,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口边与盖边有纽,用链相连,盖上有山峰形突出和镂空纹饰,山峰中有线刻的怪兽,炉内焚香时轻烟缭绕,山景朦胧、群兽浮动,使人仿佛进入了神话传说般的仙境。

“敕庙”铜牛灯

年代:西汉

材质:青铜

年长沙桂花园出土

通高50厘米,长40厘米,宽25厘米

古代照明用具。以牛为灯形,牛角中空,上与一带喇叭状罩的圆管互相扣合,喇叭口正对牛背上的灯盘,牛腹中空,可盛水,点灯时,烟可由罩口进入圆管由牛角处进入盛水的腹中,保持了室内的清洁卫生,是较早的环保灯之一。灯盘和喇叭状罩之间置有灯罩,既可挡风,也可调整灯光的照射角度。牛腹部右侧铭文为:“敕庙牛镫四,礼乐长监治”,此灯为主管礼乐的长官为长沙王宗庙监造的灯,铸造精良,是汉代灯具中的精品。

鎏金博局纹铜镜

年代:西汉

年长沙杨家山号墓出土

直径13.8厘米

照容用具。正面平整,背面鎏金,*金为贵重金属,此镜上鎏金,足见主人对此镜的重视。镜背面主要纹饰为博局纹图案,博局纹是汉代铜镜中盛行的一种装饰图案,取材于当时盛行的博局游戏。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博具中可以看到,博具包括六博、博席、博镇、博局、棋等。甘肃武威麿嘴子48号汉墓出土一组木雕,两位老者跪坐博弈,当中置博局,右侧木俑右手中似握有一筹,再现了汉代的博局场景。

“长沙元年”铜鼎

年代:西汉

年长沙市桂花园枫树坪出土

高16厘米,口径18.2厘米

古代礼器。口沿下一圈铭文“敕庙铜鼎一容斗五升有盖并重十五斤六两长沙元年造第三”。

此鼎为长沙王府宗庙中的礼器,而且是成套铜鼎中的第三件。

长沙市考古研究所在望城县风篷岭发掘了西汉晚期的长沙王室成员墓葬,墓内出土有“长沙元年”文字的铜灯,说明西汉长沙国已经有自己的纪年。风篷岭墓葬为西汉晚期,属于刘氏长沙王的纪年范围。刘氏长沙国共传7代8王,每一任新的长沙王受封,都可以有一个“长沙元年”,因此目前还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代长沙王的哪一年

错金镶嵌绿松石铜带钩

年代:战国

器身偏薄,下有圆形扣,钩端细长,表面错金镶嵌绿松石,嵌错成云纹等纹饰。是腰带上的钩扣,又是装饰品。保存完整,制作精细,是研究战国时期金银镶嵌工艺的重要标本。

“至元二十年”铜权

年代:元

材质:青铜

年洪桥头乡洪桥村砖瓦厂出土

高22厘米,底径13厘米

青灰色,此权方环鼻、束腰。权上铸有铭文,正面“至元二十年”,左侧有“皇”字,背面有“潭州路造”四字。字皆呈浮雕状。权为衡器。该器物系窖藏中出土,形制完整,是目前发现的铜权中较大的一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鎏金兽耳衔环蕉叶纹铜钫

年代:西汉

常德市出土

口径11.3厘米,腹径20.8厘米

方形口,口内凸边,口沿加厚,腹外鼓,两侧有对称的铺首衔环,圈足。颈部以下鎏金,腹部两周未鎏,把颈、腹部分成三道鎏金纹带,颈部和腹下部为蕉叶纹。汉代鎏金铜钫少见,此钫保存完整,是研究汉代鎏金工艺的重要资料。

战国嵌金丝铜距末

年代:战国

年常德市德山寨子岭出土

长4.4厘米,直径1.9厘米

两件距末的大小相同,外呈不规范的八棱形,柱状,中空,顶部开口,近口缘外侧有一系物的穿孔,一侧有一浅一深的两个较大的口,每件距末有嵌金铭文五行8字,字体狭长,笔画秀逸。两件距末的铭文为:(1)乍距末。用差(佐)商国。(2)光张上[下],四尧是。

锯末,器名。据阮元在《商铜锯末跋》中说:“….此器中空,一面有陷圆而向下,确是弓萧末张弦之处,以今弓末验之,可知矣。”以及实物的检验。锯末应为弓端饰件。当是“距来之末”或“距黍之末”的简称。

齿纹铜铙

年代:周

年株洲县朱亭区*龙乡兴隆村出土

铣间宽30.8厘米,于间宽19厘米,高42.3厘米

绿色,铙为合瓦形,甬部有施,上饰双钱云纹,钲部饰有锯齿、乳钉、龟等纹,鼓部云纹和龙形纹饰,表层纹饰部分脱落。铙为乐器。齿纹铜铙纹饰独特,其中龟饰于钲部,龙饰于鼓部,既与商代晚期的铙有相联的地方,又有区别的地方,反映出南方地区的青铜工艺讲究变化,努力求新,是研究南方青铜文化的重要资料。

蹴鞠纹铜镜

年代:宋

材质:青铜

长沙收集

直径11厘米

铜镜为照容用具。宋代铜镜很多,形制多样,铜镜上的纹饰也相当丰富,但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足球纹铜镜为罕见之珍品。此镜镜面光洁,背面浮雕的图象是一对青年男女对面踢球,女子高髻笄发,作赐球状。男子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小球介于起落之间,球身隐约可见爪棱状痕迹,形态逼真,旁边有裁判和观众,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图案,现代足球的前身。

虎纹铜錞于

年代:战国

年株州征集

通高35厘米,肩宽29厘米

青绿色,整体器形如碓头,横剖面呈椭圆形,胎质较厚。虎形纽,盘作椭圆形,鼓肩收腰,腰上部两面各饰有虎纹,下部饰变形花纹一周。此器铸造精良,花纹独特,是春秋至汉代流行的錞于乐器中的珍品,盘上精致的虎纽及腰上的虎纹,对研究先秦湖南的土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兽面纹铜爵

年代:商

材质:青铜

20世纪50年代湘乡出土

腹径11.5厘米,口径12—27厘米

浅绿色,圆深腹,圜底,三棱状足。前有流,后有三角形尾,腹部一侧有弧形鋬,口上靠流处有两伞形柱,立柱上有圆涡状纹和云纹,腹部为变形兽面纹。该器器形高大,铸造精致,为江南地区目前所见 的一件,是研究湖南地区商代青铜文化的重要资料。

虎纹铜钺

年代:商

材质:青铜

年长沙征集

长34.3厘米,宽23厘米

灰绿色,椭圆形銎,銎部两穿。銎背近援部饰一浮雕的虎纹,虎足与钺融为一体,虎身立于钺上,张口卷尾,銎顶、援正中饰变形兽纹,内为镂空的龙纹。此铜钺形制、纹饰为商代兵器所罕见,是研究商代兵器及湖南地区商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资料。

百乳铜鉴

年代:春秋

年湘乡牛形山27号墓出土

高14厘米,腹径31.5厘米,口径32.9厘米,底径21.7厘米

圆盆形,卷唇,平底下置三矮足,两耳作兽鼻衔环。器身花纹分四层,一、三层饰云雷纹,二、四层铸有突起的管状乳纹,器内近口处饰云纹。鑑为生活用器(水器)。此鉴铸造精细,构思巧妙,保存完好,是研究湖南地区当时的青铜冶炼技术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来源:古美术)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中科白癜风寒假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tp/2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