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阁藏品赏析清代铜胎珐琅彩赏瓶

阅览阁博物馆收藏品----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彩六棱圆口花蝶纹赏瓶

珐琅,又叫做“佛郎”或者“法蓝”,是一种音译词。珐琅起源于隋唐时期的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的西亚地中海、东罗马帝国等地制造了一种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以碳酸钠、长石等加上铅、锡的氧化物烧制,将其涂在铜制等器物上,再经过烧制,所形成的制品,如景泰蓝。景泰蓝,这是一种在铜制的胎上,用细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然后再在其中将珐琅质的釉色填入花纹中烧制而成的一种器物。故又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此铜胎珐琅彩花蝶纹六棱瓶,器型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瓶胎薄如纸,造型轻盈柔美,胎骨细致坚致,釉质光洁莹润,端庄秀美,隽秀柔润。瓶腹绘珐琅彩蝴蝶纹,花丛枝叶繁茂,花叶清翠茂密,花枝挺拔,栩栩如生,格调奢华。

此瓶高39厘米,口径和底径均为14厘米。瓶口为缠枝纹,缠枝纹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再例如凌霄,宋代杨绘《凌霄花》诗云:“直绕枝干凌霄去”。对于该花的勇于攀登,凌云直上的品质,清人李立翁评说道:“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在蓝底珐琅彩上以连枝牡丹为地,嵌有粉色牡丹花纹。缠枝纹就是这些藤蔓的形象再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又配以蝴蝶,以表示爱情。太极图阴阳鱼构成的动感“S”形被南宋易学家张行成载入《翼玄》中,更加确定了这种“S”形的构图法则,被古人认为是最优美、最合矩的格式图。从明清缠枝纹样图像资料可以看出,其构图法则就是在太极图中的“S”形构图的基础上,经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同样式的叶片、勾状小茎、花朵,沿着扭转的枝茎展开分布,与俯仰有序的主花、回转起伏的枝茎相呼应,形成生动有序的画面,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现收藏阅览阁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tp/11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