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天地之本真李京波的国画艺术追求

描绘天地之本真

——李京波的国画艺术追求

庄乾坤

  从8岁初学丹青,40年光阴,栉风沐雨,更有离乡千里,问道京师十余载,艺海苦渡,李京波终于登陆收获的彼岸。细览李京波画作,始见天地“五行之秀”郁然有采。

  花鸟本为天地之秀,如果笔墨功夫不到位,反而画出俗气,而李京波从立意上创新,从技法上突围,俗中透雅,常中见新。如《生命轮回·萌春》立意于讴歌生命,取材于一片冬天的爬墙虎,两只鸟在藤上对语。作品用追光灯的效果突出两只鸟及其周围的一圈藤条,将立意凸显出来。藤条上露出细小而顽强的褐红色嫩芽,透露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作品巧妙运用*金分割定律进行各种对比,将俗题材画出新意象。

  李京波运用*金分割理论,在这类题材上创作了六幅作品,分为爬墙虎《生命轮回》系列和野蔷薇《孕》系列,都是“一堆草,数只鸟”,但是他凭借这些草和鸟,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得7个大奖,其中《生命轮回?萌春》入选十二届国展,并获得山东省*府奖——泰山文艺奖银奖。

  《文心雕龙》曰:“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艳红浓绿,本为自然之色,而入画中,最易落俗。花鸟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究竟如何设色才能脱俗向来是个难题。李京波的花鸟画大都用一点浓艳的颜色,而如何驾驭浓艳,使之丽而不俗,却是他的实力所在。他将*金分割定律熟练地运用到设色上,达到了色泽亮丽清雅而不俗艳的目的。

  在色彩布局上,做到浓淡、冷暖之主次相宜,高度契合色彩变化规律。如《一鹭富贵图》中,色调重的胭脂红牡丹占三分之一,而色调轻的粉红牡丹占三分之二,主次关系明确,重色牡丹醒目而不炫目,轻色牡丹清雅而不迷乱。每一色花朵上,花瓣的颜色也按此比例逐次过渡,即使作为补色关系的叶子,黑白灰的比例也是如此分割,从而构成了清丽的意韵。而这种色彩分割,还产生了鲜明的层次感、立体感。

  中国画的基本功在线条,李京波从初学绘画即苦练元代白描高手赵子固《水仙图卷》、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陈老莲《水浒页子》,几卷本子练下来,其线条功夫娴熟、稳健、 、自如,为写实造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在工笔画领域游刃有余,造型准确,精微生动,笔下人物有血肉、有温度、有情感,气息扑人。如《新兵成长日记》中,三位战士从衣着到面容,从睫毛到瞳孔,均用简洁、细腻、 的线条勾出,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李京波的作品大多工写兼备,转换自如,得心应手。在花鸟画中,他总是以工笔手法画鸟,而在花叶枝干石草上,以没骨法写意,在滋润雅丽的水墨中,渲染整体韵味。如《荷韵》以工笔勾线,每条线有起有收,细腻严谨,勾出逼真的造型;《生命轮回》中,以工笔勾线,用对比的色彩,画出了密密麻麻的爬墙虎,千百藤条迂回曲折,虬髯盘扎,错综复杂,每丝每缕,均交代得清清楚楚。中国美协副主席李翔观后鼓励他“观察很仔细,尽精微才能致广大,继续走下去”。

  李京波一直专注于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大量的创作题材。李京波认为,写生,就是写生活,画家每天都在生活之中,眼光所及,便是素材;写实,不是只写实物,更重要的是“写现实”,心系现实,让作品洋溢现实主义情怀,如郑板桥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李京波特别强调美术作品的教化作用。他看到城市边缘一片围挡,围挡缝隙里露一片麦子,围挡上立着一只孤独的鸟,迷茫地望着远处密如丛林的建筑群。他觉得,这是一个重要题材,于是创作了《家园》,以鸟与人同一个家园为题意,呼吁人们珍惜赖以生存的土地。《惑》画了一个鸟笼子,鸟儿挤在里面,虽然有吃有喝,但向往外面的天空。笼子上空有麻雀围着,羡慕里面的鸟食,就像“围城”一样,尖锐地鞭辟当下人心。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中说“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讲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刘勰讲的“文”,包涵着“纹”,即绘画。绘画的目的是秀“五行”而写天地心。而绘画艺术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五行”——题材、立意、构图、线条、设色。当一个画家“五行”过硬,定能领悟自然。李京波认为,“五行”修炼,永无止境。苦练己身之“五行”,以秀天地之“五行”,描绘天地之本真,是他永远的艺术追求。

(作者系山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日照市文联*组书记、主席)

艺术简历

  李京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线描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日照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作品欣赏

《生命轮回·萌春》

《母子情》

《根的礼赞》

《无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pz/6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