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教学》这本书中,当看到作者说“她和她的学生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教堂这样的公共场所举办分享会”的时候,我有点羡慕和心动了。我们没有书中那么好的场所,但我们有天然课堂——大操场。这里天澄碧,风和畅,还有大山陪伴,如果不来这里上一堂课,多多少少会有点遗憾呢。大课间时,这个操场上会响起“大梦想家”的音乐,孩子们在这里跳操;平日里,它和大山一起,就静静地陪伴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炽热如它,安静如它。
上周五头放学,我将想法告诉了孩子们,他们顿时沸腾起来。还提出了一些他们的担忧:操场没黑板,小组比分怎么计算?板书怎么办?怎么排坐呢?听着下面的小孩认真的担心着,我微微一笑:“放心吧,我早有打算。”橙子积木桌的盖子可以做黑板。至于排座位,你愿意和谁在一起,就和谁在一起。因为我不担心他们会说小话,他们也一定不会辜负我的信任的。特殊的环境,也会有特殊的奖励。以往的奖励都是学校附近小卖部买的糖,想给孩子们换个口味。于是我在网上买了我曾经特别爱吃的“星球杯”,昨天我跨越了千山万水才把它们取回来,我想一定爱吃呢!
一切准备就绪,操场见。
周三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鲜花还未开至荼蘼,我们来了。操场的正中心正好有一个圆,孩子们席地而坐。“老师,快开始提问吧!我都着急了。”胡振宇同学的催促开启了我们的别样课堂。
问题一
肖雯文(并不是像名字一样文静的女孩,平时在课堂特别爱站起来举手。):爬山虎的枝状细丝为什么很像蜗牛的触角。
生1:因为枝状细丝和蜗牛的触角都很细,他们长得很像。
问题二
刘峻屹(一笑起来有两个大大的板牙,这节课笑的尤为灿烂):爬山虎为什么叫爬山虎?
生1(这个太简单了):他虽然叫爬山虎,但它不是老虎,因为他喜欢爬在墙上、山上,所以他叫爬山虎。
问题三
生1: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变化的?
生2:书山第二自然段,先是嫩红,又是嫩绿。
问题四
生1:为什么嫩红的叶子不大引人注意?
生2:因为那是刚长出来的叶子,叶子比较小。
生3:而且好多叶子都是这种嫩红色,你看那棵树(指着操场边上的一棵树),它的叶子就是嫩红色。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但是那棵树的叶子应该算是深红色,现在秋季,它的叶子颜色更深了。
生4:老师,那嫩红色是不是和山楂的颜色差不多?
师(我想了想):嗯,是差不多,但也有点不同。回去我们用幻灯片看一下大家就知道了。
孩子们满意地点点头。
问题五
生1: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生2:因为爬山虎的脚要靠着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生3:不是,就相当于小花需要种在土壤里一样,墙壁就相当于它的土壤。
孩子们静静地琢磨了一下,觉得有道理。
问题六
生1:为什么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劲儿,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生2:因为那些灰色的脚在墙上相当牢固。
生3:你看树上的那些叶子,现在不用你揪,自己就刮下来了。
师:说的特别好,大家可以对比感受一下。
大家环顾四周的树,连连点头。
问题七
生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
生2:第四自然段,学生开始读。
生1:你能用几个动词概括一下吗?
生2:触、巴、拉、贴。
问题八(我出示了爬山虎的脚细节图)
生1:课本上为什么会说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而不是小蝌蚪呢?我觉得也有点像小蝌蚪呢!
生2:小蝌蚪是黑色的,爬山虎的脚是绿色的。
生3:还有,蛟龙的爪子一听上去就很威武,就像爬山虎的脚很有劲,在墙上很牢固。
大家觉得生3的回答更有说服力。
……
这节课,陈翔同学得到了今日之星,这是一个说话有些口吃的男孩,尤其是紧张的时候更是明显。但这节课,他参与的特别多,我还看到他在已经问完2个问题后,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又记下来新的问题,再举手。他挨着他的两个好朋友坐,平时都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但课堂上他们并没有说一句多余的话。拿到星球杯的那一刻,他做出的可爱的贪吃动作。全班被逗得哈哈大笑。这一刹那,剪一缕秋香,凝一回雁影,我相信着我的相信,他们也没有辜负我的相信。
一来到操场,我就会想到班上的一个女孩,名叫白冰洁。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眼神清澈,文文静静。傍晚,你总能在操场边的凉椅上寻到她。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她的眼里皆是风景,而她也和风景一起成了操场上的美丽剪影。我看过她的画,有时是一棵树,她将它描画成金*模样;有时是一座山,远山含黛、影影绰绰、一幅水墨画跃然于她的纸上;有时又或是一道斜阳,它为天空化了妆,她将它珍藏。这里的孩子,没有美术课,更别提美术辅导班,但他们的眼中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锦。即使画的并不是那么好又有何妨?
这样的一节课下来,我都已经忘记我已不是少年的年纪。有时觉得“长大”是多么孤单的词汇,连个偏旁都没有。但无论年龄有多么倔强向前,我都想自己依旧是个少年。
童年的你们,少年的我,我们都在锦时。我们心若有光,素履以往;我们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的未来,也定可以且歌且行且从容。
本文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涿州市码头学校
让 流动起来并生成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