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课例研究跟着叶圣陶学观察

坊员赵靖老师课例研究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渭滨区石鼓小学赵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生字和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学写观察记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叶圣陶老爷爷的《爬山虎的脚》。上节课,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发现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谁能来说说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在哪里?(墙上)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呢?请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可以用词语概括,也可以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作者观察叶子十分细致。二、细读第三部分1、作者是不是只细致观察了叶子呢,齐读三至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来探究爬山虎脚的秘密。2、出示第3自然段(1)请同学们看这个段落,你能找到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吗?(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从本段中搜集到了关于爬山虎脚的哪些信息?a脚的位置b样子c颜色(2)出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两句话,哪句写的好?为什么?出示蜗牛的图片。(3)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细致?根据这样的描写,你可以画一画吗?(4)出示图片进行比较。根据课文的描写,可以如此逼真地画出爬山虎的脚,说明作者的表达十分准确,而准确的表达正源于细致的观察。(5)观察插图,对照课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语句的角度,感受到作者的表达及其准确;从表达方法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从插图的角度,放眼看去,几乎看不到爬山虎的脚,而因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犹如把爬山虎的脚放大了许许多多倍,正是有了这样的观察,才有了细致准确的描写。3、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呢?“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1)请你找到相关动词。触、巴、拉、贴。巴换成贴、挨,好不好?(2)细丝有什么变化呢?直、弯曲(3)“触-变-巴-直-弯曲-拉-紧贴”我们找到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试着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了。用手代表爬山虎的脚,用胳膊代表爬山虎的茎,体会这一连串的动作变化,来表演一下爬山虎的脚爬墙吧。(4)看视频,体会爬山虎脚爬墙。(5)蛟龙的爪子图片4、是不是所有的脚都能触到墙?5、3至5自然段写出了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呢?(以前、现在,原先、现在)一段时间的连续观察6、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细致、并且连续一段时间来观察爬山虎呢?三、拓展延伸你们喜欢爬山虎吗?(出示图片)要把一件事物的变化写清楚,我们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细致、连续观察,请看38页资料袋,说说要写观察日记,有哪些形式?怎样才能写好观察日记呢?四、课后小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不仅仅观察得十分细致,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能这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五、作业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六、板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pz/6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