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山中天艺术中心▲向着外景开敞的钢结构阁楼建筑师/董豫赣?朱曦地点/北京朝阳设计/年/竣工/年业主/源艺术中心
基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摄影?金秋野
▲两种地面标高的阁楼与老梁的不同高差▲阁楼梁架与老梁间的隙缝关系▲底层报告厅内一角将可爬藤而入的方洞与条形洞口▲二楼展厅可见的阁楼与地板间的缝隙▲老梁在座高高度的阁楼▲可以老梁为台面的阁楼▲在主配楼间穿行回环的楼梯▲主配楼间楼梯折返平台▲新窗与老墙隙缝间种植的紫藤▲入口处通往主展厅的楼梯▲配楼通往顶层小展厅的楼梯
▲夹层美人靠与顶层栏杆的绕板关系▲总平面▲二层轴测▲夹层轴测
▲一层轴测▲原始一层平面
▲一层平面
▲夹层平面
▲二层平面
▲剖面
▲墙身详图
隙间作庭——山中天艺术中心设计董豫赣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建筑学研究中心1
20年前,我在《时代建筑》上,撰写“隙间”一文,以阐释我设计的一座画家住宅,文章以徐渭的青藤书屋开头:
雨间,绍兴“青藤书屋”被雨隔成四间:屋两间,天井两间。
三堵白墙,两屏格窗,从南向北排成:墙、窗、墙、窗、墙。
那时,我还不能区分天井与庭园;我对庭园的诠释,还附着在建筑的窗、墙间;我对庭园景深的理解,也只是瓦当的滴雨,能否撑开窗墙间黏着的深度。此刻重审那篇文字,我在用地宽裕的设计中,专注于窗墙间隙的讨论,大概是意欲作庭又无能造景的遁词;我对基地内34棵柿子树,虽有数字记录,却将建筑与林木间的避让关系,视为即景经营;我对园林隙间的丛竹、青藤美景,虽有形态描述,却错将庭园门窗开启的灵活性,当成庭景生动的观念赝品。
那时,我以为,青藤书屋两侧宽仅几米的天井隙地,已是作庭的最小用地。后来,在巴瓦自宅中,我才见识到何为隙间作庭。从车库进入客厅的玄关(图1),其间所嵌几处池景,不但比日本坪庭还小,也无坪庭的中心意象。仅以这几处占地极少的边角池景,巴瓦就经营出兼具废墟与洞窟这两种生动的内庭意象。
▲1巴瓦自宅车库植物池2
其废墟意象,在于建筑与池景的对比经营。玄关光滑而纯白的抽象面貌,使得池沿材料的粗砺与深色,像是被自然侵蚀的风化结果。而池中被天光照亮的植物或池面,也像是废墟常有的植物蔓延与屋漏积水,它们在白色与原色、粗砺与光滑、幽暗与明亮的对仗间,彰显出人工与自然有别的可感特征。
其洞窟意象,由两处空间带出。车库近旁那座螺旋楼梯,抹成圆角的梯壁,已有洞穴意味(图2),梯段隔墙上仅有的一个踏下洞口,也颇有洞窟间的壁透意象。而玄关被甬道中段拱起的洞窟意象,从图纸看,几难察觉。那截被筒拱低覆的甬道,与远处台口般的四柱三间立面,它们在空间中,既不连续,也不对位,或是甬道被植物池所挤的路径偏折,甬道偶然正对其中两间的中柱时(图3),忽然就叠加出哥特教堂中柱门廊的意象,或许是那边柱列被天光照亮的远明近暗,或许是那边柱列被裁出的门廊意象,从甬道这边望向那边,从玄关通往客厅的进入序列,竟有即将出洞的感知。
▲2巴瓦自宅楼梯
▲3巴瓦自宅拱洞与柱列对位关系这截玄关的内庭意象,得自于巴瓦对内外界面的刻意模糊:车库与甬道层高间的横幅洞口,被密排的宝瓶所模糊;车库尽端的植物天窗,因身体被榻所阻,难以仰视天窗的玻璃界面(图1);而甬道旁的植物天窗,则被与身体平行的密肋藤架所掩;凹龛内那个树池的挤迫姿态,也无从探究其外部情形(图4);嵌在柱列背后的尽端浅池,也以藤架与洞口遮蔽外景(图5);即便客厅所对较大池庭,因屋顶几乎压至视高,也无一般庭院豁然见天的外部意象。
▲4巴瓦自宅玄关中段两个植物池
▲5巴瓦自宅柱列背后水池3
在屋顶花园,我试图窥视内庭在屋顶上的天窗秘密,它们却颇为杂乱,有块扣在洞口上的玻璃构造,几近简陋,它们与一旁邻居的屋顶(图6),都有增建建筑常有的杂乱外观。以搭建来扩充面积的人类欲望,比筱原一男要让房子看起来大的建筑学愿望,还要更原始、更真实,也更普遍。在这种普遍造就贫民窟的环境下,将巴瓦自宅庭园所展现的特殊品质,仅仅归功于其不断加建的条件,就像是对巴瓦作庭天赋的否定。
▲6巴瓦自宅与邻居屋顶部分这座住宅,几乎挤满基地,它甚至还有一幢三层小楼,以其密度之高,还能不失庭园的生动感知,这既让我惊讶,也让我惭愧。我为此在电脑里专门设置了两个文档——密度庭园与内庭园,并很快改变了我接手项目的条件。在此之前,一位朋友向我咨询白塔寺一座小院的改造时,我以为,那条宽仅米许的宅间隙地,不可能兼做通道与庭园,并打消他邀我设计的念头。去年春天,一位甲方,向我咨询附近一座旧房是否值得改造,尽管没有任何露天场地供我作庭,我还是前往现场勘探,其涂鸦的西面外观,虽破败不堪,但其沿街南侧的几株桑树(图7),却颇具奇姿;内部由框架架构的空间(图8),虽平淡无奇,南墙上的一个钢板凸龛(图9),却让我遐想它的庭景潜力,我决定接手这个项目,以考验自己内向作庭的能力。
▲7山中天美术馆原有涂鸦外观与桑树
▲8/9山中天旧有框架结构/山中天南墙旧有凸龛4
这座占地㎡的建筑,由东西两幢构成:西部临街的主楼,本为底层7间、楼上5间的两层架构,楼上北侧的两间露台,被钢板瓦顶封成室内(图7);藏在主楼东部小区内的配楼,贴建在主楼北部三间背后(图10)。甲方想将它们改造为一座小型美术馆,作为我为他设计的另一座中型美术馆的预热项目,他要求这座不足㎡的建筑,能兼容美术馆展厅、艺术品商店、艺术家工作室、报告厅、咖啡厅、办公室、冥想间等多种功能。
▲10山中天旧有东部配楼那座占地60㎡的配楼,因有从小区内进入的出入口,正可满足两套独立的工作室需求;沿街这座主楼的靠北3间,东部被配楼阻塞,北侧被刀削面馆所挤(图11),仅余朝西开敞的窗户,也是封闭的现状,正符合展厅的内向性需求。掀开最北一间的楼板,不但能为展厅构造一间通高的坡顶空间,楼上越过刀削面棚屋的几扇北窗,还能为美术馆导入理想的北向高光;主楼南侧的另4间,尽管被小区门房局部遮挡,大致都有2面或3面窗朝外,它们能为内部作庭提供充足光线;几株姿态奇伟的桑树,以及那个凸龛,也可供资庭。基于展厅面积 化的要求,我将东西通透的当心间,调给美术馆,而将南侧这3间,掀开楼板,增设夹层,并以梁间新的布置,容纳门厅、接待、咖啡厅、小商店、办公室、厕所、楼梯等功能,借助其功能在空间叠加中增加交通复杂性,调试它们在内庭间的可游品质。
▲11山中天旧有主楼北侧现状主楼两层预制楼板的空间,层高完全一样,板底虽都有4m净高,刨去梁高,梁底皆不足3.2m,拆板不拆梁的改造条件,就无法加建一间以上的像样阁楼;地面40cm下就有的人防屋顶,也限制了向地下挖掘空间的可能。我只能借助地面几个30cm深的现有浅坑,展开空间的竖向设计。
5
预制板构造的楼面,不但拆板容易,还能保持梁面完整。花篮梁的T形断面,让我兴起以老梁为台的家具愿望;而深梁具备的隔墙特点,让我以两种标高的阁楼地板,分别表现新板与老梁间不同高差的不同功用;北侧两间自承重的阁楼地面,距离老梁梁底的桌高设计,使得在这两间阁楼里的坐立、视线皆被两侧梁身遮蔽;在两道深梁间的办公室,可以获得恰当的私密;北侧那间展廊,则可将小型画作悬挂在视高的梁身上;而南侧尽端那间商店的阁楼地面,则以钢梁固定在两侧老梁底端,这个空间就能将梁上表面,当成展卖台面。
在设计这三间阁楼的交通时,我既不舍得拿出一间设置楼梯,也不愿为每间阁楼设计爬梯。受限于梁底3.2m的高度,楼梯先在最南一间向东直跑几步,在梁将碰头之际,往南北分流折返(图12a),却意外得到两种空间品质的阁楼。北边尽端式的那间,正能满足办公所需的私密;南边通过性的那间,也有商店想要的人流(图12b)。地面 的商店阁楼,借由西南通高空间中悬垂的藤间梯段,可与顶层展厅及报告厅相通;美术馆从底层东南角向南攀爬的梯台,虽与隔壁办公室的梯段相通,却被高梁所阻,往西折入那间通过式阁楼画廊,继而在门厅之上,以向北的半跑楼梯,通达楼上北侧的三间展厅。顶层南侧报告厅三间的跌落地面,由底层跌落的两种阁楼屋顶自然形成,并与藤架内的梯段环通(图12c)。
▲12首轮方案轴测我的搭档朱曦以一间极小展厅置换楼梯旁栏杆的设计,深得我与甲方喜爱。在这个隐秘的小间内,一截越过楼梯上方的空腔,与一旁凹入转角的玻璃窗,都是朱曦对外部桑树的即景反应。甲方要求的冥想间,则被我安置在主楼与配楼间20cm宽的狭缝间,借助墙柱间的厚度差异,我剔出了一条可供独座的天光冥想处(图12c)。缝隙间夏日可见屋顶空调机冷凝水的滴落庭景,则得自王宝珍在椭圆内那条冷凝水线溪的启示,我极喜这类以日常生活废料为庭景的想法。
6
我曾检视庭园建筑一说,发现并无园林建筑的特殊构造,那些开阖灵活的门窗装折,与当时住宅的门窗并无不同,其生动之处,不在构造的特殊,而在即景应变的精巧。我在日本庭园所见庭景材料,也一样普通,在露地上铺石防泥,只是民家常用;庭园的草书铺地,只是剔除石道冗余后,仅剩脚踏矴步的庭石做法;木柱必需的防水石础,也是以庭园即景的应变姿态构造出日本庭石的日常和自然(图13)。
▲13桂离宫庭石我也希望利用日常功能之物,在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中,构造出可感的内庭意象。我将厕所与楼梯安置在东南隅角,既希望它们能屏蔽小区停车场的杂乱观瞻,还希望用它们与窗间的缝隙,将外部充足的光线导入梯下浅池,梯龛下方就光的植物池还能为其藏露出些许林泉意象(图12a)。朱曦在深化这处楼梯中段的拱洞时,还将斜拱上部的余量,包裹成一个深浅不一的植物池(图12b),借助二楼充足的阳光,有机会将迎春一类的植物,向底部浅池悬垂;朝南的钢板凸龛,我只需模拟巴瓦自宅的藤池做法;旧有门楼凸出的体量,被我南挪一间,并以毛石厚墙重砌,以嵌入一块我从红砖美术馆相中的涡旋奇石,作为 方为美术馆所取山中天之名的应对。这方嵌于桌池间的巨石,借助背墙与办公阁楼上的光线与植物,将它映照成山中窥天的石池意象(图12)。最艰难的决定,是如何对东南角外那棵桑树做出内庭反应,这两株交织对生的桑树,由西向南绕窗的树冠,从楼上西南两扇窗看,都很动人,而其在底部的对生树干,也颇为可观。我将楼上东南角两堵墙壁,砸成仅余独柱的转角空框,以应对那株桑树的茂密绕角。为模糊大玻璃的内外边界,我以钢筋构造的近乎方体的藤架,从二楼楼顶悬挂到内庭上空(图12c),并用悬挂其间的梯段将人带近窗外树冠,构造出接通顶部报告厅的一条藤中游径。
7
甲方对方案很满意,立刻找来施工方配合完成施工图,同时报批了施工准许证。就在工人即将进场之际,园区领导忽然更换,原有设计的报批条件,重新归零。这座本不属于园区厂房的普通建筑,才因园区扩大而临时划归到园区,如今却要按园区工业遗产的条例审核,不能扩改立面门窗,除加建楼梯处,也不许拆改梁板。我以为,那就只剩贴面抹墙之事,我真诚希望甲方另请高明,他一直沉默不应。甲方承诺可以协调掀掉两块楼板,作为补偿,他还计划将隔壁的刀削面馆一并租赁下来,供我这次重新设计。
我和朱曦商议,既然东南角的内庭意象不能实现,不如将其繁复的空间跌落,挪到西北,它既可与刀削面馆的扩建保持就近联系,还能挖掘它与配楼间的东西深度;既然现状均匀的窗洞立面,使得对景桑树变成说辞,不如考察北部露台上两间旧有棚屋,看看有无敞开可能。朱曦检查其棚架结构时,发现它几近危房(图14),外部窗洞也颇虚假,我建议甲方以钢结构重建它们,并将户外两棵国槐行道树的茂密枝冠框入此间。工人在拆除其中一间楼板时,发现其作为露台时已朽烂,就将这两间楼板一并拆除,加上楼梯间,我又有了3间楼板可供拆改。将南部3间跌落的阁楼,镜像到北侧这边,并无太多牺牲,新增的阁楼,还意外增加了混凝土老梁与钢结构新梁间的隙间表现。
▲14山中天原有阁楼屋架年带朱曦设计小岞美术馆时,我发现他既有钢结构的设计天赋,也有推敲细部的才华,就将深化设计及整个工地监督都交给他,以锻炼他即将独立的能力。我只为这处阁楼,绘制了不同标高的平面图,我对阁楼提出的意象要求,是日本土间常见的彻上明造(图15),完成的结果,比我想象中还好(图16)。督造中途,朱曦告诉我,工人浇筑配楼楼板时错位,导致楼梯缺了半步,我建议在完工的踏面上以工字钢续接它们(图17),而让金秋野惊讶不已的美人靠钢筋栏杆,就是它们折弯绕板的纠错结果。
▲15京都角屋土间
▲16阁楼屋架与老梁的隙缝关系▲17通往小展厅楼梯所接一步8
南北三间的空间互换带来的功能调整,导致展厅原本在东侧的楼梯与配楼冲突,它被我挪到沿街西侧,它所带来的明暗变化,立竿见影。单面向外的这三间,虽有三扇不能扩改的西窗,一间作为入口,一间被楼梯所挡,只有最北的西窗,才能照亮咖啡厅。尽管我设计了一方高窗与一方浅池在上下补光,咖啡厅还是过于幽暗。
与咖啡厅明亮的西北角相对,远处配楼东南角也格外明亮,我试图以这两处对角的明亮,比对中间大段的幽暗(图18、19)。为打通这条对角视线,我在主配楼间两堵墙上开洞口,开始彰显两墙间的那条狭缝。除原本嵌入墙间的冥想室外(图20),这一次,我计划打通狭缝南北光线与天光,它们在幽暗的中段间,不但能照亮吧台背墙,我还希望在这条狭缝间展现更多日常活动的场景。那座原本直跑双分的楼梯,在此意外获得更多游径。主次梁的高差,原本只被立面的高窗隐晦地确认(图21),现在在主配楼间缝隙穿行的楼梯,能先行多上两步,借助配楼方向的楼梯平台;这里有两条被中柱中分的折返栈道(图22),往配楼方向上行几步,可去一旁盥洗室,或继续上行,还可折入配楼顶层的小展厅,继而与主楼大展厅循环。在这条缝隙近旁,我设计了两处不同高度的散座;在这条狭缝中间,我还曾试图嵌入盥洗室的洗手盆,因有碍视线而放弃;但我希望在这条缝隙间栽种植物的意愿,被斯多格书乡的曹先生帮忙实现了。
▲18咖啡厅往东南角对望
▲19/20东南角回望咖啡厅/冥想室所见狭缝
▲21主次梁高差间的高窗
▲22被中柱二分折返的两种高度的阁楼9
就在新冠禁足期间,曹先生独自打点庭植,他为外立面栽种的花木,我虽不知用意,但他为梯窗间摆设的一盆南天竺,我却真心喜爱(图23);他从底层牵往二层藤架间的那株紫藤,有着不可思议的奇姿(图24);他在冥想室下方接水池中所种的紫藤,也有外张隙间的巧态(图25);我在东部窗墙间所留的极狭植物池(图26),本以为只种得下爬墙虎,以爬往室内洞口,他却艰难地植入了一棵紫藤,以待来年攀爬绿意。
▲23梯间南天竺
▲24从底层梯间植物池牵上阁楼藤架的紫藤
▲25冥想间底部接水池植物
▲26窗墙间紫藤如今位于工作室内的那方凸龛池景,颇费周折。先前按巴瓦密肋挂藤的方式,觉得有碍紫藤往阁楼上攀爬,年前就拆除了木梁;后来,为应对园区“欢迎光临”的入口噪声,我不但希望维持紫藤攀上阁楼的初愿,还希望它兼容一处流泉跌落,以混淆户外杂音。曹先生找来的石臼与石槽,我都很喜爱,但对它们架起的落水装置,颇为踌躇(图27),这是日式泉池的做法之一,它所展示的是流水器物的精美。若按池潭的自然意象而言,我更希望石臼能没于水草低洼处。他重新以草坡掩池的高下形态,我已觉满意,只在现场移走了几盆铁线蕨,又挪动了一块石头,如今的意象才让我稍觉心安(图28)。
▲27凸龛内跌水装置
▲28凸龛内石池修正但这几处池景,尚不足以为山中天带来充沛的庭景意象,那两条对角与狭缝的景深,也还不足以表达深远不尽的庭愿。甲方最近不但将刀削面馆租了下来,还从其更北侧小楼里,租来几间远离街道的房间,用作美术教室与工坊。在我们刚刚完成的二期设计里,除开主配楼间那条狭缝更为剔透外,配楼与门房间的另一条40cm狭缝,可通达成另一条环通的深弄;而刀削面馆东侧尽端一条窄深的野生竹林,还能为这座建筑,带来自然景物的天然景深;我坚持要将刀削面馆靠近竹林的一间,掀开屋顶,以敞开一座10㎡左右的置石小庭(图29),并保留了在竹林与行道树间的屋顶平台,以让山中天的隙间作庭不至于落空为徒具观念的庭园说辞,待到那些池景茂密,如今临时摆设的过多盆景,就可撤离。
▲29二期一层平面(正文完。原文刊载于《建筑学报》年09期,总第期,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纸刊。点击链接或页面下方“阅读原文”即刻购买本期杂志。)购买纸刊,请前往建筑学报官方淘宝jianzhuxuebao.t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