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ldquo例子rdquo,落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人/陈淑之

板块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了解了课文大致的内容,书写了生字,并且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环境以及叶子的样子。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回答,读第二自然段。2、师: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这是为什么呢?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爬的?作者是怎么了解到这些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阅读文章,发现秘密。板块二:细读课文,聚焦“观察”(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在句子旁边做简单批注。(2)生自读思考、批注。(3)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像什么?2、图文结合,加深理解边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尝试画出它的脚。3、转换角色,内化理解。先想一想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再以 人称的方式有条理地介绍爬山虎的脚。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要从“位置、形状、颜色”等几个方面介绍。4、再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爬山虎的脚,感受叶圣陶先生对“自己”的观察多么细致。(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介绍什么?简单交流,不做出评价。2、ppt出示第四段,说说哪些词语引起了自己的注意,并在书上标出这些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句子,说说为什么这些词语会引起自己的注意。3、边读边模仿一下这些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4、根据这段描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注意用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5、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样子。教师引读:爬山虎刚长出嫩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跟枝状的细丝,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6、师生共同小结,体会作者怎么把“怎么爬”介绍具体的。(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顺利地爬上墙了,那课文的第5自然段作者又想让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的什么信息呢?2、学生自读思考,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四)回归整体,讨论交流: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要写叶子?板块三:“回味”观察,拓展观察1、议一议,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写得那么准确生动?2、作者的观察给自己哪些启示?(细致地连续观察;抓特点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3、阅读“资料袋”,说说自己一段时间观察的事物,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对比《爬山虎的脚》,想一想自己的观察记录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相关链接: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教师为什么要用心梳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四上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篇都找齐了(有音频)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构想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关键词检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jj/6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