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文字版本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医案原文及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慢脾风”是个什么病?是孩子受寒容易得的病
聊聊张锡纯医案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张锡纯看病的故事。那么今天讲个什么病呢?叫慢脾风,大家说这个慢脾风是什么病呢?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儿科疾病。那么小朋友如果感受了外邪,得了外感了,患了抽筋这种病,比如说有的孩子烧到什么程度呢?开始抽搐了,角弓反张,身子往后背着抽搐,这叫什么?这叫急惊风。这个急惊风是经常见到的,我看到有孩子爸爸说孩子发高烧抽搐了,给他急得直哭,家长觉得特别可怕。其实这种情况,您治疗他外感,用点羚羊角等等镇肝息风的,就能够解决问题。那么跟这个急惊风相对还有慢惊风。慢惊风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内脏失调,逐渐得了慢性的一种抽风,往后也是抽的。这种情况是慢性病,多是虚损引起的。那么在慢惊风里面,病因是分阴阳的,比如说有阴虚肝风内动的,也有脾肾阳虚的等等。那么像这种阳虚引起的慢性的这种抽风,这种病就叫慢脾风。所以今天张锡纯讲的是慢脾风这个病例。那么这位是辽宁省公署,当年像省*府似的,科员侯寿平之幼子,年7岁。大家看这是个孩子。于秋季得慢脾风证。那么这个病怎么来的呢?说秋初的时候他得了疟疾,当时是有疟疾这个病的。那么“月余方愈”,一个多月才好。好了以后,觉得左胁下开始痞硬,就觉得这有硬块,然后就吃中药,“屡服消瘀之品”,消瘀散结,吃着吃着这些药,导致脾胃虚寒不能化食,吃的东西没法消化了,然后慢慢发展到什么呢?又吐又泻,上面呕吐,下面腹泻,然后开始抽搐了,我们说的抽筋,古代说的瘛瘲等等,都是这种病。那么这个具体什么症状呢?是“日昳潮热”,什么意思呢?每到太阳往西边落的时候,这叫日昳的时候,这个身体忽一阵,像潮水一样开始发热。“两颧发红”,两个颧骨发红,这也是中医望诊的内容,中医色诊,一看脸色的颜色,他就是两颧骨那发红。一般情况下,这种太阳下山的时候,下午发热,两颧骨发红,大家会以为这是阴虚,我们看看张锡纯后来怎么分析的。那么这个孩子“昏睡露睛”,睡觉的时候,他没有精神头昏睡,睡的时候眼睛露着里面的眼球,也就是说他这个眼睛闭不严。那么这种情况孩子比较多见,这样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脾虚,这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要点,就是小孩睡觉如果总是眼睛闭不实露着眼睛,这个孩子很可能是脾虚。然后这个小朋友手脚经常抽筋,剧烈的时候,督脉紧。这个督脉就是我们身体后边正中线这条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那么督脉紧而头向后仰,俗名叫角弓反张。什么意思呢?就像弓箭,弓箭如果把弓的弦一解开,这个弓马上会向相反的方向弯过去,这叫角弓反张。那么角弓反张的人,脑子要往后仰,腿往后仰,所以人形成一个大大的弓形。那么这是抽筋严重的一种状态,这个孩子就是角弓反张。无论是吃饭还是喝药,只要吃下去半个小时以后一定吐出来,而且带出若干痰涎,时作泄泻,脉象细数无力,这个脉是很没劲的。这个时候怎么分析诊断呢?张锡纯说,疟疾是肝胆所受之邪就是邪气进来了。“木病侮土”,因为肝胆它受邪气的影响,它病了,所以怎么样呢?它会欺负土,这个土是哪啊?就是脾胃,所以“久病疟者多伤脾胃”,这个是张锡纯的论述。我跟大家讲是这样的,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吃了一些寒凉的药,有可能当时给他用药,用的比较猛,结果导致脾阳受伤,脾肾之阳不行,也有孩子怎么得的这个病呢?是多吃水果,多吃生冷的东西,慢慢地导致脾胃阳虚,就引起这个病。像这个例子,我很怀疑当时是吃药吃的,一定用了一些什么凉的药。接着张锡纯就解释,为什么他每天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两颧骨发红呢?张锡纯认为,这是体内是寒的,这个时候虚阳外越,因为体内寒阳气呆不住了,就往外边走。他说前边左胁痞硬,就是因为脾胃受伤了,所以作胀,导致左胁下痞硬。那么多给他吃了很多的消导理气开破,活血破瘀这些药物,破气破血,所以导致“中焦气化愈伤”,中焦脾胃运化更加受伤了。那么脾胃的阳气不足怎么样?就是寒痰在里面就容易停留,你正常的水液能够运化掉,因为脾是控水的,那么您这个脾胃受伤了,没有力量去控制这个水,所以水就会储留在体内,那么逐渐凝结化痰,所以“寒痰留饮积满上溢”,它满了以后,就往上面反,所以他胃气总是往上走。所以这个时候会“迫激其心肺之阳上浮”,这个心和肺,这个肺气应该往下走,让心火往下走,这个心火下行。可是他这个寒痰堵在中间,导致肺和心之气不能往下降,往上面走。那么这股气走到上面,脸就红了,往外边走,他身体有时候会发热,会发烧等等,有这些症状。那么为什么下午太阳下山的时候,他会觉得身体一阵一阵的潮热,两颧发红呢?因为太阳下山的时候,是阳气开始弱的时候,阳气弱,胸中的寒痰越来越严重,虚阳就越往上越,所以这是一个真寒假热的情况。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吃不下去饭呢?因为脾胃被寒痰所凝滞,所堵塞。那么为什么腹泻呢?因为下焦气化不固,他下焦脾肾阳虚,所以固不住了,会腹泻,尤其一着凉,腹泻更厉害。那么为什么他的手足会抽筋呢?张锡纯解释的是,“血虚不能荣筋养肝”,因为血不养肝,所以肝风内动,这样会抽筋。其实我觉得张锡纯这一点解释的并不恰当,为什么呢?因为之前有位古人曾经解释过这种情况,谁呢?就是钱乙。宋朝的时候,中医儿科的奠基人叫钱乙,太医院的御医,给皇上的孩子去治病,当时他不是御医是民间医生,当时宋神宗的孩子,得了什么病呢?瘛瘲病,就是这个慢惊风慢脾风,就是这个病,抽筋。当时的御医,根本就治不了,怎么治都治不好。皇上都愁死了,为什么呢?皇上生的孩子死了很多,大家都治不好。结果长公主就说,我的孩子,有个叫钱乙给治好的。把钱乙给请上殿来,钱乙一看这个孩子,用什么呢?用*土汤,就是补脾的这个方子,而且是温补。那么用这个方子以后,一下子下去,这个孩子病马上就好了。宋神宗就觉得太神奇了,就问他,怎么好的呢?钱乙说的,前边御医治得差不多了,已经马上就好了,我来了呢,正好一开方赶上他好了而已,人家这多客气对吧?宋神宗说,你别蒙我,不是这么回事,你这太客气的话了,说到底怎么好的?钱乙给解释一下,这叫“土虚则木摇”,什么意思呢?当这个孩子脾虚的时候,那么他就容易肝风内动,所以怎么样呢?我给他补脾,把脾土补足了,肝木也就老实了,也就不抖动了。过去中国古代把这种抽风一类的病都归于肝,所以大家看,钱乙的解释就更合理。图片来源:千库网这个病的抽筋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土虚则木摇”,因为脾土不足,所以这个木怎么样?本来是木克土的,但是你这个土太虚了,这个木就开始乱动了,会动风,叫“土虚则木摇”,为什么这个督脉会往后抽,往后反弓呢?是这样的,因为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当我们阳气不足,阳虚的时候,会在督脉出现问题。所以这个孩子就会角弓反张。那么张锡纯解释,说督脉与脑髓神经连着的,这个易受刺激,他就改其正常的发度,就开始妄行了。这个解释用现代医学的方式解释也是可以的。因为现代医学解释孩子的惊厥,也确实用体内的各种失常,然后引起神经系统的变化来解释它。讲到这,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们大致清楚了。都是什么呢?阳虚,尤其脾肾阳虚。脾气不足,引起了孩子各种问题。为什么会脾肾阳虚呢?很可能吃了什么凉的东西,或者用了寒凉的药,所以导致了孩子脾肾正气不足,阳虚。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调理呢?张锡纯用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他特别推崇,清朝一本书叫《福幼编》。这本书专门写孩子怎么看病的,那么这个书里有一个方子叫逐寒荡凉汤,那么张锡纯说用这个方,把寒痰给化开,那么只要他饮食慢慢能吃了,这个孩子慢慢就会好的。这个方是什么药呢?首先 味药胡椒一钱。这个胡椒,张锡纯特别说,一定要上菜市场小卖店去买去。张锡纯他之前有过教训,他说药店买那个,喝了不见效。后来他想药店那个药可能放的时间太久了,没人用这个药,所以他让患者从菜市场买,菜市场买来的,因为大家天天买胡椒,那个是新鲜的,药性比较足,陈了以后,慢慢药性就挥发了。他说菜市场买的一用好了,所以张锡纯特别喜欢叮嘱一下患者,这个菜市场买去,这个效果更好,这是张锡纯的心得。然后干姜一钱,实际上这个方的原方是用的泡姜,张锡纯觉得力道不够足,所以用了干姜一钱。大家看胡椒是温阳的,干姜温阳的。肉桂一钱,肉桂干吗?也是温阳的。丁香十粒。大家看,四味药全是温阳祛湿的,温阳燥湿的。我觉得这个可以说是药食同源的东西,这四个都是我们的调料,我们的佐料,实际在吃麻辣火锅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有的,比如说冬阴功汤,比如说新加坡肉骨茶,这些东西可能都会有。再加上高丽参和甘草,高丽参是扶正气的,甘草是调和这些药的。那么这些药前边胡椒、干姜、肉桂、丁香捣成粗的渣。然后这个药怎么煎呢?是这样的,先用灶心土三两煮汤澄清,然后用这个汤代替水,来先煎人参,甘草七八沸。这里面给大家解释了,这个方子煎汤的水很特殊,用灶心土的水,什么是灶心土呢?灶心土是一味药,也叫伏龙肝,什么东西呢?就是过去农村砌的炉灶里面,炉灶底下是柴火,点柴的,上面是一个大锅,点柴火烧的上边这块土,叫灶心土,也叫什么呢?也叫伏龙肝。这个干吗的呢?温补脾阳的,具有止泻止血的作用,而且效果还非常非常好。这东西大家说的,中医这怎么是土?中医确实有些奥妙,这个真是很神奇。我记得曾经有一位老中医,写过他人生的经历。说小时候有一次,就腹泻泻得不得了了,都快死了,过去条件不好嘛。结果来个老中医,就给他开了灶心土,让他喝这个水,熬这个水,然后他喝灶心土的水。一喝下去觉得天哪,怎么这么香啊,什么水啊,这么香,他就觉得特别香,喝完以后这个腹泻就好了。所以这个灶心土是一味非常神奇的中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张仲景的书里面就有了,所以大家看,这个药中医用的还很早。那么《福幼编》这本书里面,这个原方当时就这么用的,就是用灶心土熬汤,用这个汤煎那些捣成碎末的东西。张锡纯这是先煎人参、甘草七八沸。这个书里面经常出现一沸、两沸、三沸、四沸、七八沸这样的说法。那么这个到底什么七八沸呢?这个跟大家解释一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煮药煮多少沸,大家说什么是沸呢?这个沸腾,煮开了不是一直在沸腾吗?七八沸什么意思呢?难道我数这个起泡滚那么七八次吗?不是的,滚七八次那个时间太短了,这个药基本上没熬出来,煮个七八沸,几秒钟就结束了对吧?不是这样的。到底什么是一沸两沸,这个沸的单位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中医书里经常出现沸的字样,那么怎么回事呢?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古代人熬药是怎么熬的。我们现在难以解释,我们都是煤气,对吧?这个锅开了,开始冒泡,我们火小点,一直在那咕嘟咕嘟的,什么叫七八沸呀?那么过去古代的时候这个火是不能调的,你调很费劲,你拿柴火,你说这个柴火着了,你说锅开了,我把柴火往外撤一撤吗?不会的。您把柴火一拿出来,都烧着了对吧?所以过去要煎这个东西,想让它煎的时间长,而且它沸腾以后,因为这是熬的药,不是水,它会有很多泡沫会冒出来。那么古代的时候,煎药的时候,我又不能撤这个柴火,我又不能让它冒出来,我接着还烧,我会拿着这个药壶把它拎起来,让它冷却下来,泡不冒了,再放到上面再煎,然后又开始冒泡,整个又要扑出来了,你把它再拿下来,让它再冷却下来,这是一沸一沸的,是这个意思。有人说茶经里面说,一沸是骨碌冒泡,像小鱼眼睛一样,两沸是壶边开始出这个泡了,三沸是全滚了。各位,那个跟中医没关系,他那个茶经煮茶,三沸就结束了,没有四沸五沸六沸,中医里面五六七八次都有,所以中医只是说煎的时间长短。这个煎七八沸,煎人参、甘草七八沸,这个时间已经比较长了。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吧,您就煎个20多分钟差不多了。然后再把剩下那几味研成粉末的药给下里面,再同煎三四沸,这个时间不用太长了,您看跟七八沸差了很多,为什么呢?这都是有香味的药,您煎的时间再长了,这个香味都飞了,所以三四沸就行了,这个意思就是短一点,您煎个十来分钟就可以了。取这个清汤七八杯,然后慢慢的给孩子喝。图片来源:千库网这个方子里边,基本上是温阳的,为什么加人参呢?需要补他胸中的大气,以运化诸药。因为这些药,一下子热下去,你如果不能运化它的话,会在一个地方热,你身体会受不了的,所以用这个人参来运化它。整个方子起的是振奋脾胃的阳气,化出寒湿寒痰的作用。那么这个逐寒荡凉汤是张锡纯特别推崇的方子,这个方专门治疗慢脾风,这种脾肾阳虚引起的这种小朋友的抽筋,效果非常好,尤其又吐又泻的。那么这个方服下去以后效果怎么样呢?就这么一次喝下去以后,呕吐就停止了,抽搐也停了,潮热和闹肚子的情况也好像减轻了。张锡纯说这个好,接着干吗呢?用《福幼编》里的另外一个方子,《福幼编》特别有意思,它这个书是这样的,这个方用了以后,不能多用,像这种温燥的药,你多用了反而出问题,所以用一下就用一次,然后马上换加味理中地*汤,这是他的原方,张锡纯说的,就按照原来那个书里写的,马上换加味理中地*汤,稍微加减一下。那么这个方子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呢?是补气血的。首先大家看,熟怀地*五钱,补肾精,这是补肾的。生怀山药五钱,大家看这是张锡纯的杀手锏,像这种补脾的,张锡纯一定会用怀山药。大家看到,两个 出来的,一个是熟怀地*,就是熟地*,而且是河南焦作温县的熟地*,生怀山药,什么呢?河南焦作温县的干山药片。然后加焦白术,就是炒焦的白术三钱,白术是补脾的。大甘枸杞三钱,这是滋补肝肾之精的。野*参是补气的。炙*芪,炙的箭芪,就是*芪二钱,开始补,补脾补气。然后干姜二钱,这是温阳的。生白芍二钱。那么这个方子基本上前面都是温的药,为什么用一个白芍是凉的呢?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肝风内动,还要柔肝,所以张锡纯用了白芍来给你柔肝,而且张锡纯说了,我们补的阳是脾肾之阳,尤其是脾阳,这个病肝胆没准还有点热呢,所以这个肝胆本身就有相火,所以我用的白芍,能够凉肝胆,而且利小便,能够收敛阳气之浮越,来退潮热,你不还一阵阵发热吗?我能收敛阳气回来,所以方中加点白芍。我觉得我的思路是什么呢?这里面加白芍就是柔肝,因为调这种抽搐类的疾病,你不柔肝,不把肝调好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加生杭芍。净萸肉,就是山萸肉二钱,山萸肉药性是温的,补肝肾之精的,尤其山萸肉补肝精,养肝血,所以大家看这是调肝。肉桂一钱后加里面,这是温阳的,引火归原。红枣三个掰开,这是调脾胃的。炙甘草这是调和诸药的。胡桃一个,用胡桃仁捣碎,这个是原书里面,《福幼编》原方就有的,胡桃仁是补肾纳气的。所以大家看这个方子,《福幼编》这个书用心是比较精妙的,前边我把脾阳给你温回来,马上接着是心肝脾肺肾一起给你补,稍微加一点温的,所以这个方子是非常平和的一个补的药。张锡纯的评价,这个药是温热并用,什么意思呢?它热是来补阳的,温是滋阴的,实际上这里面写的不够清楚。温是补精的,补的是五脏之精,所以这个是我给大家加的注解。这个方子的原书里面,《福幼编》里面也是用灶心土煎汤,用这个汤带水去煎这个药,但是张锡纯认为,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不吐了,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所以干脆就用水煎就可以了。这个方子喝下去以后效果怎么样呢?将这个药连服了两剂,这个孩子的潮热与闹肚子腹泻全好了,脉象较之前有力了。然后张锡纯说把白术给去掉,把干姜改用一钱,原来用的是两钱,他改成一钱。再喝这个药效果怎么样呢?又喝了两副,这个孩子的病彻底痊愈。大家看,这个孩子的慢惊风,身体虚弱的情况,张锡纯就给他喝了五天的药,只用了五副药就好了,所以可见张锡纯认症特别准。那么今天这个我们讲完了,学到知识点是什么呢? 什么叫慢脾风,它跟慢惊风有什么区别。第二,慢脾风怎么形成的,怎么来的。多数孩子受寒导致脾胃受了很严重的损伤,导致孩子开始出现了抽搐的情况。现在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是过去是非常多的,因为过去生活条件往往不好。这个慢脾风怎么调理呢?张锡纯推荐了一本书叫《福幼编》。《福幼编》里面这个两个方子都非常的经典,所以张锡纯给大家讲, 个温阳,第二个温阳过后马上给你补,把脏腑之虚弱给补上,孩子就好了。今天讲的还有什么知识点呢?什么是灶心土?中医怎么用灶心土来治病的,煎汤这一沸两沸三沸四沸七沸八沸,这个沸当什么讲,我给大家讲了一下。这些知识点,我每天给大家聊一聊中医,用点时间,每天聊一会儿,大家每天听一听,我觉得天长日久耳目濡,慢慢可能就了解中医了,慢慢就能走进中医之门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学好中医知识,将来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今天就聊到这里,再见!上期回顾
滋阴养肝降胃气,治好失眠心不慌
张锡纯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