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次给大家带来了植物配置的原则、手法及方式类型
春景园、夏景园和秋景园的植物配置示例
……
一年四季只剩下冬天的植物配置还没说,
为了凑够四季召唤神龙(并不),
今天给大家谈谈冬景园该如何配置!
相信大家都发现了,这几期植物配置的文章我们都是以一句诗作为开场的,今天当然也不例外,一起来看看描绘冬天的诗句吧!
今天出场的仍旧是唐代 作家,但不是刘禹锡了,而是白居易,他曾在《早冬》中写过“可怜冬景似春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看来在诗人眼中,秋天可以胜过春天,冬天可以和春天类似,还真都保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呢!一想到的冬天,我们脑海里多是出现一些萧条凄凉的景色,但其实冬天也可以是多彩的,虽然不如春天的生机、夏天的葱郁、秋天的绚丽,但冬天也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前面一样,我们本次文章依旧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知识区: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置+示例区:冬景园的植物配置。一起来看看吧!
一.
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置
1.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A.建筑给植物以遮阴,突出园林主题
如留园中的“闻木樨香轩”旁,以桂花树来环绕。
B.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
如厕所周围种植不同的植物形成遮挡,若种植爬山虎等藤木,使建筑与环境更好地融合。
C.丰富艺术(建筑)的艺术构图
①丰富建筑形体:给建筑以修饰和衬托,如建筑物体量过大,建筑形式呆板或位置不当等,均可用植物遮挡或弥补;
②丰富建筑质感,柔化硬质建筑;
③丰富建筑色彩。
D.赋予建筑时间和空间上的季相变化
由于建筑周边树木的生长和季相的动态变化,使得建筑在一年四季中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E.植物与建筑配置时,应注意:
①建筑前面:以修饰衬托为主,不要离建筑太近,太过于遮挡建筑,考虑树形、树高和建筑相协调,和窗要间错种植;
②建筑背面:选用耐阴植物,如粗榧、矮紫杉等;
树丛欣赏的是植物的群体美,但也要注意个体美的展现。
③建筑墙面:多数在西边用爬山虎绿化,一是美观,色彩和形式都美,也可造型成具体图案;二是降温效果明显,夏季凉爽;
④角隅:增加活力,打破生硬的死角,南方常用南天竹、竹子、八角金盘等布置,北方可用枸骨等,如拙*园内的海棠春坞中用海棠、垂丝海棠、孝顺竹等来点缀;
⑤室内栽培:选择耐阴的植物,如龟背竹、鹅掌柴、鱼尾葵、散尾葵等
⑥屋顶栽培:选择根系浅的植物,并且要体量轻,如木香、八宝景天等。
2.植物与山体的配置
在园林中借鉴大自然的风景来营造园林中的山体景象,在山体上种植物来体现季节变化:春山冶艳、夏山苍翠、秋山明净、冬山惨淡。
如上海植物园中的四季假山便是通过植物来体现的:
春山——山茶、樱花、海棠等
夏山——紫薇、石榴、凌霄、广玉兰等
秋山——南天竹、*杨球、桂花、枫香等
冬山——常绿树、蜡梅等
3.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借助园林植物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水边的植物配置增加了水体的静谧气氛,幽静、含蓄、色彩柔和构成了园林水体美的基调。
水边植物配置要注意:
①树种选择:首先要满足生态习性,再选择姿态,自然水边种植要选择耐水湿树种,姿态可选择垂枝形、弓枝形,如垂柳、迎春等与水面相映衬。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水生园周边的垂柳(图源:自摄)
②植物体量与水面的关系:水面积小的周边应种植小乔木,体量太大的树木会将水面映衬的更小,较大的水面旁种植高大乔木。
③色彩:既不可太单调,又勿太花哨,绿色树种与花灌木要合理配置。
④栽植方式:忌等距、等高栽植,要有变化和韵律感,注意林冠线的起伏和透景线的开辟。
⑤驳岸的形式:自然式和规则式,据此采用不同形式的配置,若自然式驳岸选用规则式种植则会过于呆板,不协调。
⑥动态水、静态水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静态水周边可密植,增加静谧的氛围;动水则可象征性地种植几棵大树,形成一定的荫蔽空间,同时也为该空间增加活力。
⑦堤、岛划分水面可以增加景深,配植时注意林冠线的起伏。
⑧在有景可映的水面上,不宜栽植水生植物,以扩大空间感,将远山、近树等组成一幅水中画。
中科院北京植物园水生园中水边留有空白水面(图源:自摄)
4.植物与园路的配置
A.树木与园路配置原则
①生态原则
②艺术原则
③特色性原则
④根据园路长短、宽窄、位置、路面材质进行配置。
B.不同园路的配置
园路不但是交通,也是组织引导路线,使各景区相连,让人产生步移景异的感觉。
①广场:一般是规则式布局,宽阔。种植高大的乔灌木,体现公园特色。如北京紫竹院公园门口种植竹子以体现紫竹院的竹字。
②主路:较宽阔,一般也是规则式种植树木。
③小路:自然式配置,较灵活,乔灌木可以同种或不同种。
④交叉路口:重点配置树丛,要求观赏价值高。
⑤弯路:有观赏价值的树丛,否则游人就会不走弯路,而走捷径。
⑥花径:开花灌木,不宜路太宽,如紫薇路、丁香路、连翘路、木绣球路。
⑦竹径:要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竹子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厚度,路有一定的长度才可。
今日为止,植物配置的相关知识点已经全部推送完毕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冬景园如何配置吧~
二.
冬景园的植物配置
(一)、配置时的注意事项
1.确定区位: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首先要确定园子的地理位置,如某个城市或是某个省份等,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配置。
2.分析配置要点:冬景园即冬季景观突出、其他季节有景可观的园子。冬季景观可以种植一些常绿植物,种植一些观果、观枝的树种,同时还可以种植观赏草,在冬季还有一定的观赏性;考虑其他三季的景观,适当种植一些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开花或是秋季观叶的植物等,做到冬季色彩缤纷绚丽、引人注意,其他三季有景可观。
3.植物种类对应:植物描述和设计说明要一一对应,植物分层描述的东西要全都出现在你的设计说明里。
(二)、冬景园植物配置示例
步:区域位置的确定
假设该园子在华北地区的某一城市,如北京,以打破冬季萧瑟凄凉的氛围为主,其植物配置如下:
第二步:植物分层描述
A.乔木层:栾树、国槐、毛白杨、五角枫、鹅掌楸、榔榆、英桐、绦柳、馒头柳、白皮松、圆柏、油松、雪松
B.灌木层:绣线菊、山杏、多花栒子、连翘、四照花、紫薇、龙爪槐、金银木、红瑞木、大叶*杨、蜡梅、棣棠、迎春、天目琼花
C.地被层:砂地柏、顶花板凳果、扶芳藤、白三叶、麦冬
第三步:设计说明
1.景观特色
A.以国槐、鹅掌楸为基调树种,它们是乡土树种,同时国槐为北京的市树,鹅掌楸为中国特产植物,突出地方特色。
B.植物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如栾树、五角枫的春色叶,国槐、栾树的秋色叶以及红瑞木冬季突出的红色和金银木冬季的红果。同时注意营造生机勃勃的景象,体现园林的活力,种植了引鸟树种,如金银木、天目琼花等。
C.突出冬季景色,同时其他三季均有景可观。冬季的北方萧条,缺少色彩,植物的种植要重点表现在植物在冬季的色彩和植物的姿态,包括干皮的色彩或是果实和叶子的色彩和枝干的姿态等,如可以观干的植物有榔榆、英桐、白皮松等斑驳的树皮,还有山杏古铜色的枝干色彩,棣棠、迎春、国槐绿色的枝条,毛白杨的白色树皮,红瑞木红色的枝条等;可以冬季观果的金银木、栾树等;除此以外还有冬季可以观姿的植物,如绦柳、馒头柳、龙爪槐;还有冬季观花的植物——蜡梅;冬季常绿的观叶植物如圆柏、油松、雪松等乔木,大叶*杨的灌木,砂地柏、顶花板凳果、扶芳藤、白三叶、麦冬等木本及草本类的地被。考虑到春季景观,选取了春季开花的迎春、连翘、山杏、多花栒子,与此同时还有栾树及五角枫等春色叶;夏季景观中有紫薇、棣棠、麦冬等开花的植物;秋季景观中有绣线菊、四照花、紫薇等秋色叶,栾树的红色果子等可观赏的植物。
冬季红瑞木的枝条(图源:自摄)
冬季毛白杨的白色树皮在雪景下熠熠生辉(图源:自摄)
冬季观果的金银木(图源:百度图片)
冬季观干的龙爪槐(图源:自摄)
冬季的馒头柳圆润的树形(图源:自摄)
冬季观花的蜡梅(图源:自摄)
冬季的雪松(图源:自摄)
常绿的地被植物——顶花板凳果(图源:自摄)
D.有文化内涵,应用了中国传统的树种,如国槐为北京的市树,白皮松、蜡梅、鹅掌楸为中国特产树种,除此以外圆柏、迎春、山杏等植物也是中国传统树种,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2.植物选择
A.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要求,由于北京属于华北地区,选择耐寒能力较强的树种,如白皮松、国槐、迎春、蜡梅等植物,同时考虑植物对于光照的需求,将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如棣棠、麦冬等种植在乔木下层,做到适地适树,适地适花。
B.满足功能要求,该区域的植物种植主要以美化为主,同时兼顾生态功能,因此要选择一些冠幅大、能释放更多负氧离子的植物,如馒头柳、国槐等。
C.满足景观要求,尽可能地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如紫薇、五角枫、馒头柳等树形良好的,还选择了栾树这种四季可观的植物,春季观红色的春色叶,夏季观满树金*的花,秋季观*色的秋色叶,冬季观灯笼一样的红果。
D.种类要丰富,本区域一共选择了31种植物,同时考虑速生树与慢生树的结合,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如速生的雪松和慢生的银杏;考虑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结合,改善华北地区景观的单调性,种植了如圆柏、白皮松等常绿树与栾树、国槐等落叶树。
3.植物配置
A.配置形式要有艺术美,采用优美的林缘线和林冠线,如形态圆润的馒头柳、绦柳和树体尖耸的圆柏、雪松形成鲜明的对比,参差不齐,有高低和色彩明暗的变化,相互衬托,形成富有节奏的美感。
B.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密闭空间采用复层混交结构,用国槐-栾树-圆柏+棣棠+顶花板凳果,乔灌草搭配。通过植物种植形成各不相同的空间,并通过植物引导游人视线。
C.考虑植物的种间关系,如不可以将多花栒子等蔷薇科的植物和圆柏等松柏类的植物栽植在一起,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引起锈病;处理好地下根系之间的关系,将深根的植物和浅根的植物相结合,如深根的油松和浅根的雪松等种植在一起。
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植物配置专题就全部结束啦。不知道大家有么有掌握植物配置的答题精髓呢?希望大家好好消化该专题的内容,在考试中遇到相关考题的时候可以熟练应对!
林人研说,伴你考研成长每一步~
声明:·文中图片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编译版权归林人研说风景园林考研所有,如需转载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