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无法活得像山一样伟大
也别停止瞻仰伟大的步伐”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河,西靠贺兰山。”千年流淌的*河水画着宁夏的模样,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面积不大,却是千百年来西北的通往中原的咽喉之地,贺兰山的天然屏障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和北方荒漠的风沙,*河的流经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印象中的沙与水的共生,充满着反差之美,既是河湖水道密布勾连的塞北粮川,亦有驼铃阵阵长河落日的大漠金沙。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说的是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其中就有宁夏。这些年我们常说的西北游,更多的是甘肃和青海的大环游,最多也就包括了一部分的内蒙古,宁夏明明位于西北,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却时常被忽略。年的电视剧《山海情》的火爆,总算提高了宁夏的存在感。
早在年我就萌生了去宁夏的想法,从杭州飞银川不过两个多小时,机票价格实在感人,以前一直把注意力在出境游上,国内好多地方都未曾去过,现在疫情反倒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填补上一些国内旅行的空白。疫情也导致了我失业在家一段时间,这个夏天我都在干自己的事,久了之后又向往起朝九晚五的生活,人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好在也有了时间可以选择在十一*金周以后,避开人群去了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没有了时间限制,一路采风,尽兴而归。
*河、沙漠、高山、平原、湿地、湖泊……汇集在这片神秘的土地,既有塞北大漠的豪放粗犷,也有塞上江南的婉约秀丽。我对宁夏的兴趣最早来自于西夏,曾经看过央视的纪录片《神秘的西夏》,那个显赫一时的西夏在此建都立国,这是一个被历史尘封的强大帝国,曾经雄踞西北,约占今天我国疆域的六分之一,与同时期的宋、辽、金缠斗了多年,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二十四史中并没有西夏史,历史的序列被一度的改变,波澜之后是尘封,这一切让西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留给了后人一个个难以破解的谜团。
——西夏那些事儿——
奇怪的文字、荒芜的陵墓、美丽的瓷器,神秘的国度,这就是二十四史中没有记载的王朝——西夏。儿时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宋、辽、夏等国为背景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江湖情仇和侠骨柔肠,这让我对西夏有了最初的印象。
1
失落的国度
一座失落的国度,尘封千年。一个消失的民族,不知去向。
据考证,*项人是古代羌人的后代,他们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过着所有的游牧民族一样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从青藏高原出发,不断迁徙。早在唐朝他们崭露头角,勤王有功,赐姓李。
而西夏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在宋代,西夏崛起后厉兵秣马,这让中原地区的宋帝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发生过几次 的战役,西夏*队兵马强壮,势如破竹,而宋*却屡败屡战。在血与火的磨砺中,荣耀的帝国已然崛起。
2
英雄的王朝
这一年他36岁,统治着这个强盛的西陲大国,在兴庆府宣告成立大白高国。他带领着西夏的*队开疆拓土,经过与宋帝国的常年鏖战,西夏的*权逐渐稳定,一度形成了宋、辽、下三足鼎立的局面。
作为一个年轻的君主,他大兴土木,修建了大量的城池门阙和宫殿庙宇,也颁布了残酷的秃发令,恢复*项旧俗,违令者格杀勿论。
他,便是李元昊。
一个新时代的兴起离不开背后的人物。李元昊是无可争议的*事家,也是世人印象中西夏王朝的“代言人”。他稳固了西夏*权,李元昊死后,西夏的女人走上了*治的舞台,往后将近一半的时间西夏都掌握在后宫手上。这期间有抱幼子登基的没藏太后,纵横沙场的大小梁太后,推崇佛教而废掉儿子的罗太后。
*项族男子从十五岁到六十岁都编入*队,全民皆兵的训练方式锻炼出一支精良的部队。西夏更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 支正规女兵*队。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是,西夏女子也可以当兵作战,被叫做“麻魁”,也作“壮妇”的意思。对于西夏女子的社会地位高低一直以来都有争论,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西夏的女子和男子一样创造了灿烂的历史。
3
文明的曙光
*项虽游牧出身,却尊孔圣为帝,效仿唐宋的*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创造出了西夏文字。将佛教作为国教,宗教艺术尤为兴盛,出现了大量精美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大学学艺术史,绕不开的就是敦煌壁画,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喜马拉雅。从宁夏境内的佛塔庙宇到举世无双的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和黑水城遗址,都有着西夏佛教艺术的精美作品,反映了经典的宗教主题,大量的供养人像,国王、官吏、命妇、平民、侍从鲜活地涌出,令我痴迷沉醉。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的笔画再创造出的,乍一看还以为是汉字,但仔细一瞧笔画比汉字复杂许多,写起来笔画繁多,或许正因如此,西夏文字不利于普通人学习和传播。西夏文字随着西夏的覆灭,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里,如今几乎变成了一种死文字。
20世纪初,一个名叫科兹洛夫的俄国探险家在黑水城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大门,一时间,精美的佛像、未知的文字、绝妙的绘画显露无疑,还有无数的珍贵文献和典籍,然而这些“无价之宝”全被打包运到俄国。学术在国内,文物在国外,令人心痛不已。
西夏文字虽然被历史遗忘,但是一息尚存,经过几代的学者呕心沥血,我们逐渐夺回了西夏学术研究的话语权。
现在宁夏博物馆、西夏博物馆、镇北堡的一些景区仍可以看到西夏文字复制品,一些银川的民间艺人也用雕版的技艺将古老的文明展示给世人。
4
殇歌一曲
西夏末年,连年的征战导致经济衰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年,西夏 一位皇帝李晛在投降后被杀,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年的西夏正式灭亡。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给宋辽金都编写了正史,唯独没有给西夏编史。
千年后,这片*色的土地上,仍有曾经铁马铮铮的征伐痕迹,伟大与残暴、文明与蛮荒、侵占与守护、历史与艺术。
古今兴亡,如出一辙。气吞山河的大白高国如同昙花一现,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建立辉煌的朝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金戈铁马声远去,大地上的痕迹被历史的风湮灭在时间里,留给后人的只余历史的模糊背影。
西夏,这个神秘的国度,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明,而创造文明的*项人也从未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生生不息。
千年后的一个下午,我与它们在博物馆里相见,彼此凝望。正如那句“来自远方的哭声”,隐约之间,它们似乎有话要说。
——有凤来栖——
银川
塞上江南的神奇故事
传说古时候曾有凤凰飞临银川城,而城的形状正如凤首,所以也被叫凤凰城。
“上天给了银川一条*河,同时给了三座沙漠——西边腾格里沙漠,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东边的毛乌素沙漠。”无垠的荒漠中,出现了一座鱼米之乡——“塞上江南”。
暮色中银川,并没有大都市的车水马龙,街头不乏热闹气氛,同时又透出恬静安逸,十字路口的中间是一座已有百年历史的鼓楼,它俨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形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日月星辰,见证城市的变迁。“而城市像隐藏自己的手纹一样,隐藏自己的过去。”那些被隐藏的,可能正是最迷人的风景,寻踪西夏,从隐藏的蛛丝马迹中,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猜不中的结局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打车的时候对司机说去镇北堡(bao),司机纠正我说是堡(bu),带着一脸的疑惑查阅一番,原来明朝时期,边疆常有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宁夏作为“九边重镇”之一,被称作“宁夏镇”,由于这一段历史,宁夏有很多地方仍被叫做“堡”或者“屯”。镇北堡本是明代的一座边防要塞,不过在一场地震中被摧毁,到了上世纪50年代,镇北堡成了一处炼钢的场所,时值今日,如今的镇北堡是由作家张贤亮一手打造,他笔下的小说《灵与肉》被导演改编成了电影《牧马人》,镇北堡也被推荐成为了拍摄地,谁能知晓剧组中年轻的摄影师张艺谋,多年后在此拍摄了《红高粱》而一炮而红。如今的镇北堡已经是银川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了。肉眼可见的范围内,五六七八九十个紫霞仙子打扮的女孩,穿上这身衣服是在这里必体验的项目,60rmb一小时的价格倒也不算贵,反倒是紫霞专属的手链,35一条,贫民窟女孩的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比起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古老战争,大家似乎更在意城内的影视场景的似曾相识,以此缅怀年少时的青春岁月。还记得《大话西游》中周星驰扮演的 宝站在城头上吻别朱茵所扮演的紫霞仙子,说出那句“期限是一万年……”
镇北堡由于影视拍摄的需要, 地还原了西北风貌的特定场景,*色夯土的城墙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影视城分为明城、清城和老银川一条街,没有去过横店影视城的我,觉得还挺大的,走起来一个下午也就刚够。
《红高粱》中出现的月亮门是标准性的打卡点,空地上的营业的骆驼们如同累了一天的打工人,懒懒地趴着一动不动的样子怪萌的。找到《大话西游》紫霞拿剑的桃花院落,那段经典的对白还记得吗?远处的那间令人闻风丧胆的龙门客栈,早已人去楼空。青春转瞬即逝,终成回忆。小街两旁的*土泥屋挂着干瘪的玉米和辣椒,城墙下贴着通缉榜历历在目,西部边城的*昏中走过刀客、土匪、商贩、赶车人……一个个场景成了几代人青春的影像记忆,我们看到过自己的影子,却只能做各自故事里的主角。
历史的背影
西夏王陵
“贺兰山下*河畔,丝绸古道狼烟飞,西夏王朝枭雄帝,载于史册任评说……”20世纪30年代,有位叫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他驾驶飞机从包头经银川到兰州的途中,在银川上空看到了一个个高大的土建筑物,他快速地用手里的相机按下了快门,这些照片收录在德国出版的《中国飞行》的杂志中,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知晓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历史上的西夏定都兴庆府,也就是今天的银川市,西夏的统治者们也将陵墓选在了银川市附近的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连亘不绝的贺兰山脉成为王陵的背景板,“头枕青山,脚踏*河”,一座座*色的土丘屹立大地,散发着神秘的气息。9座帝王陵葬入了西夏的历代皇帝,从太祖李继迁到襄宗李安全,后三代皇帝因为成吉思汗灭西夏时并未建陵。
明代诗人云:“贺兰山下古塚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候。”保存最完整的就是3号陵,被推测这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是西夏王陵中占地 、保护 的一座。四周都筑有夯土墙,城墙内有广场、道路、庭院、水井和房屋等,布局整齐分明,如果以子午线作轴,会发现西夏王凌并不是左右对称的形式,而是主体建筑偏向西北。和同时期的帝王陵一样,分为地上建筑陵园和地宫两个部分,每个陵墓都是完整的独立规模,四周有陵墙围绕,四角有角楼。贺兰山为王陵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了来自西北的风沙。
不过今天我并不是很想拍和西夏王陵的合影,心想着有怪莫怪,毕竟这片土地还是太过神秘。这些王陵有无数的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这里几乎寸草不生?为什么它们能屹立多年不倒?为什么王陵不曾被破坏?无法准确得知的真相。
观光车必经的三号陵是浏览路线中的重点,九座陵墓中, 可以近距离参观的一座。从下车点到王陵会走过几百米的长道,越走草木就越稀少。王陵像一只巨大的玉米窝头,在苍茫天穹下傲然挺立,陵台原本是被修建成佛塔的外形,这样的风格是在别处从来没见过的,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它融合了*项人的风俗和信仰的佛教文化的特点,同时期的兴庆府(今银川)被修建有多座佛塔,这都反映了当时的西夏*教合一的制度,经历过战火和千年岁月的侵蚀,原本的琉璃瓦和木制建筑早已被剥落,剩下的只有*土陵塔。茫茫的戈壁滩上,面水背山,见不到任何飞鸟。力士形象的志文支座风格独特,所刻画的力士气势勇猛粗犷。
直到今日,由于缺少实质的历史资料,关于西夏王陵的细节只能通过推测和联想,西夏王陵依旧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深埋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和理想,他们渴望被世人铭记,神秘莫测的经历留下了斑驳的印记,诉说着那些过往。9座王陵代表了一个王朝将近年的历史,它们无声地矗立着,任凭风吹雨打,等待有朝一日的重见。
历史并没有忘记西夏王朝,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
从博物馆看完展览出来,有3D放映厅,里面播放《西夏情缘》,像是自制的一部短片,还原了西夏时期的社会面貌,情感线看着有点尬,反正包括在门票内,可以一看。
朔色长天
宁夏博物馆
我还是依旧喜欢去每个城市的博物馆打卡,这样也能更快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骑电动车到博物馆大概十几分钟,深秋的风吹到脸上还是挺冷的。博物馆的外部设计简洁大方,旁边的广场上正在上演花儿大赛的歌舞,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民谣,由于经常在歌词中将女性比喻成花儿而得名。花儿歌唱的现场赛事正酣,每一组都是现场打分,紧张刺激,我们打算从博物馆出来以后找个位置坐下来好好欣赏。
一楼是名为“石刻史书”的岩画展厅,宁夏 的岩画就来自贺兰山,走进这里仿佛重返了旧石器时代,有岩画的切片,也有很多拓品,有一些在人迹罕至的地区的岩画,也可以在此一见。二楼是宁夏通史的展厅,从水洞沟遗址的旧石器文化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草原文化、丝路文化、西夏历史和伊斯兰文化等。
这件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用青铜浇筑铸造而成,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膝跪卧,双目圆睁,背部线条流畅,形象十分逼真,刻画传神,堪称完美。一直以为*项族是游牧民族,象征农耕文明的牛的出现,说明当时牛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夏的农业生活。有翅膀的这个是妙音鸟,梵语名迦陵频伽,并非典型的中土文明的雕像,传说它的原型是来自喜马拉雅山,它随着西夏陵出土,作为建筑上的装饰构件,如同狮身人面于金字塔,维纳斯于古希腊,迦陵频伽具有代表性的审美标志和价值。
雕塑人首鸟身,从面目上看更偏向女性形象,双目低垂,面容安详,头戴花冠和珠串发饰,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双臂上饰有臂钏,下半身是鸟足的样子,并向后伸平,与底座的云纹图样相辅相成。西夏人信仰佛教,而妙音鸟是陵墓的守护者,也是西夏社会各层对佛教崇拜的体现,为神秘莫测的西夏更平添了几分异域的色彩。
贺兰
穿越千年的远古印记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岳飞的《满江红》让我对贺兰两字印象深刻。贺兰山,在绿洲和荒漠之间,从滚滚*沙到阡陌良田,从疆场狼烟到田园粮川,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北的干旱和严寒,守护着富饶肥沃的宁夏平原。
还记得高中地理知识点: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贺兰两字就这样在我高中的声声背诵中被深深记住。贺兰山域,苍穹之下,一马平川,游牧民族在此生生不息。苍山、松林、岩羊、飞鸟……触摸砂石的机理,感受到来自远古的脉搏,生命源于同一片土地,经过漫长的进化、分裂、重组,一次次的消亡与复苏,是人类最原始的共同故乡。
我终于有机会正儿八经的采风了。就像回到小时候学校组织春游的前一晚那样,兴奋到不能自已。
惟石能言
贺兰山岩画
从远古人类到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生活在境内的先民以及后世的羌戎、匈奴、鲜卑、突厥、*项等用朴拙的岩刻记录下生活的场景:放牧、狩猎、祭祀、舞蹈、征战等,他们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
我们参与了一日团,包括了三个景点: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镇北堡。贺兰山岩画距离银川市大概50公里,在贺兰县境内。进入景区首先看的是世界岩画馆,
科普了世界岩画,按地区分为世界馆、中国馆、贺兰山岩画专题馆,展示品大都是岩画拓品、复制品、仿制品等,看完岩画馆,对岩画知识有了基础的了解,如同文章的前言,在欣赏真实岩画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引导。之后需要乘坐观光车前往岩画区,步行沿着依山的木栈道,有岩画的地方有提示牌,走在这里要慢慢看,不然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好多。景区的保安大叔非常热情真诚,沿途会提醒我们岩画在哪里,如数家珍。看到一些图案画的很可爱,像小朋友的涂鸦,很难想象这是万年前的史前先民的作品。一路上有浅浅的溪水作伴,岩画随处可见,尽头是贺兰飞瀑,没想到看似干涸的贺兰山也有飞流的瀑布。
贺兰山的岩画就在山体壁石上,离观赏者非常近,线条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兴奋之余,难以想象,咫尺之间竟能遇见千年前的古老手迹,那是久违了的奇妙悸动。
岩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全球70多个国家都有分布,但贺兰山的岩画形式多种,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在人类岩画艺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蕴涵的艺术力量,给人一种真实、拙朴、纯真的感受。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在所有岩画形式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似乎是套着面具,亦或是做着*脸,描绘的是心中对神魔精怪的想象。还有岩画描绘了牛、马、羊、狼、鹿等多种动物图形。羊是贺兰山岩画中普遍出现的动物,各种形态的羊用稚拙的线条表现,造型古朴,让我想到一些野兽派画家比如马蒂斯,他们率真的画法,也有一些相通之处。画画的时候,一开始不停地练习对形体的把握和表现,但是到后期就开始追求的一些本真的东西,任何的技法都是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能不能通过这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先民生活在人类历史“幼年”时期的石器时代,对于世界的表达如此的天真富有童趣,仿佛儿童的涂鸦,可它同时也富有艺术性,是任何一位大师之作都无法取代的艺术作品。简单粗犷的线条表达了先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
北壁口的壁画,有一刻凿人面像的岩画,面部对称,造型如同外星人的手笔。
太阳神岩画是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里的“镇山之宝”,它距地面20米高,不留意的话的容易错过,不过景区在此用红布标记了,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就能看到。两个圈圈的眼睛,还有根根分明的睫毛,炯炯有神,是卡姿兰大眼睛没错了。鼻子和嘴描绘也颇具想象力,用短线表达太阳的光芒万丈,令人不禁展开无限遐想。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把狩猎所得、农牧丰收、水草丰茂都归功于是苍天的恩赐,人们崇拜信仰太阳,认为太阳是一切的神明,他们相信太阳会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不再害怕的黑暗和死亡。先民敬畏自然的虔诚之心透过简单的画作展露无疑,赞美太阳感谢自然对人的馈赠是贺兰山岩画的母题,也让我这样的游客感受到一种探索的真挚精神和来自远古的鲜活生命力。
看到这些稚拙的作品,忍不住临摹下来,运气不错的我们,遇到两次岩羊,虽然都是远远地看见,都已经很兴奋了。岩羊也叫崖羊,它们擅长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动物界的攀岩高手,灰褐色的皮毛是它们的保护色,远远地伫立着,冷静地凝望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贺兰山岩画的出口附近是韩美林美术馆,依贺兰山而建,与自然浑然一体,远远看着颇有艺术的意境。
馆内全部的艺术品都来自韩美林本人之手,他设计过 的就是北京奥运会的logo,他把自己的作品安放在贺兰山下,应该是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情节吧,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贺兰山岩画的风格,而作品的主题有很多都是牛和羊。
山之机理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今天的天气晴好,原本计划去看张裕的葡萄酒庄园,昨天看了贺兰山岩画后意犹未尽,临时改变主意,打算去贺兰山苏峪口再次寻找山的机理。
打了一辆车到景区,本地的司机大哥非常热情,由于我们是淡季去的,到达景区外似乎只有我们两个游客,以为是不是走错了,为此司机大哥下车去帮我们打听,知道没走错的地方才放心,他说希望可以给在宁夏旅游的朋友们留下好的印象。进入景区要做大巴经过一大段盘山公路,到达一个名叫“松涛山庄”的地方下车,有两种走法,一种是沿着一条五公里多的崖壁栈道攀登,可以到达贺兰金顶,天气晴朗的时候,最远可以到看到阿拉善。我们自问没有这么好的体力,选择做缆车上山,到青松岭,向下望去,没想到看似寸草不生的贺兰山,也有植被茂密的一面,这里有一座峡谷吊桥,看着让人瑟瑟发抖。
贺兰山巍峨雄壮,呈南北走向,将阿拉善盟将宁夏平原隔开,山势高峻。耸立着刀刃般的巨大岩石峭壁,如同万马奔腾,又如千刃削壁,棱角林立,露出的岩石山壁草木不生,任由日晒风蚀,静默不语。
石的纹路是山的机理的一种。石组成了野性磅礴的山川,天地苍茫。
峡谷索桥全长多米,最深处距离山谷底部有多米,气势磅礴又让人惊心动魄,由于今天有大风,索桥项目关闭,平时这里还有高空杂技表演,想想就胆战心惊,当我们在这里拍照时,突然山风大作,风沙席卷而来,完全睁不开眼。
我们往山上走,往前走就是世纪塔,走到观景台附近我拿出了带着的画具开始画画,在这里可以纵览群山,好久没有这样自由地采风了,虽然风很大,但我依旧兴致勃勃。画了我看到的山的颜色。
由于风太大了,我们没有继续往前上山,而是打算去兔儿坑,原因是这个名字有点可爱。兔儿坑是个山谷地带,临近深秋,植被不再茂密。夏季的时候这里满地的小花如同兔子。山谷间的风吹来了流云的言辞,传来自然的气息。
下山不想再走回头路,按照指示牌上的提示,樱桃谷这个名字挺美的,就决定往樱桃谷走,这个季节看不到樱桃,但是听说每年的七月会有野生樱桃节。山谷里的树木枝叶繁茂,遮住了阳光,有星星点点的光透过叶子照射下来,樱桃谷的山路基本都是下山的,走起来不会太累,但水泥台阶还是有点陡峭,没走多久,就觉得膝盖磨得疼。风云变幻,山里的天气说变的就变。时而狂风大作,时而日丽风和,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阴霾氤氲。回城打算做公交专线回市区,景区的门口就有得坐,只不过一天内班次不多,具体的班次根据季节而定,可以问景区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我们出来的时候特别顺利,刚有一辆整装待发,直接回到了市区。
腾格里
风眷恋着沙
中卫位于宁夏、内蒙、甘肃的交汇处,是个以旅游而火的知名目的地。因为《爸爸去哪儿》,中卫沙坡头着实火了一把,今年又因为疫情影响,无法去境外,国内的景点纷纷标上“假装在国外,XX小XX……”,中卫就有一个小摩洛哥的名头,网红们纷纷晒出异域度假风的美照吸引了一大拨慕名而来的游客,出发前我也搜了下网红酒店,被价格成功劝退。穷困潦倒如我还是住便宜的帐篷好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网红打卡”的字眼趋之如骛。然而就算写上“66号公路”,也终究不是66号公路。
千年之前,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其实指的便是沙坡头。中卫是宁夏旅游的头牌,很多人只会在银川中转而直奔这里。也会有人和我一样认为这里就是各种收费项目的沙漠游乐场,或者穿着厉害的衣服拍出一组沙漠杂志大片。
由于我去的时间并不是中卫的旺季,这里也不是此趟旅行的重点,我对网红必打卡的“摩洛哥风”和某公路大片并不感冒,所以选择了两天一夜的沙漠露营行程,从银川包车到腾格里,途中需要三小时多的车程,离开城市,目之所及或荒芜或孤寂,两旁种植着胡杨林,保护着人们免受风沙的侵袭。
阿拉善盟,也就是我们在某app上种树的那个地方,我一发布这个地方的定为,朋友就叫我去帮她看看她种的那些树。被包车师傅一阵安利后,我们同意把原定行程的高庙改成了腾格里的一个玩乐景区,现在想来倒是有点后悔。
都说来到沙漠一定要体验下滑沙,来都来了那就玩玩吧,从高高的沙丘上滑下,速度根据自己选择的下落点的垂直程度而定,我怂怂地选了最缓的坡,滑沙一时爽,痛苦的时要回到沙丘的 点,就得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四五次以后我就精疲力尽了。随便体验了一番所有的项目后,我们前往今晚的露营地。
营地的主人,一位蒙古的大叔带着我们骑了双峰骆驼,上次在埃及虽然看到很多骆驼,但都担心被套路而没有体验。在骆驼的背上感慨:它真的好大一只。但是走得极慢,踏实的“一步一个脚印”。驼铃阵阵,不绝于耳,如同一场疗愈的修行。
还有沙地摩托项目,你想一个人驰骋沙地就想多了,这个车一点都不好开,基本后座都做了一个司机,就像在驾校学车一样,车头沉得很,最难的就是掌握方向,看似平缓的沙地,却颠簸得人心慌。
距离上一次看到沙漠已经过去两年,那一次是在埃及的黑白沙漠,这是日常生活难以目睹的自然景色,如同一幅印象派的油画,纯粹而朦胧。
有那么一段时间,太阳已经隐入地平线以下,天空的色彩尚未熄灭,太阳东升西落只是人类的错觉,不停转动的不是太阳,而是我们。
我的两次露营都在沙漠。难得一次在八点就准备入睡。有的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是旺季出游好呢还是淡季呢,嘴上吐槽着旺季的各种人从众带来的不快,但是真当整个沙漠就剩下我们的时候,竟也有种冷清的落寞感,感慨自己是人世间的漂泊者,并不能真正的享受孤独。
夜里刮风,吹醒了帐篷里的我,感觉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寒意。辗转反侧睡不着,光脚往沙丘上走,*沙簌簌,抬头一片星河璀璨。
来到沙漠的人都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愿意与风沙繁星为伴,信号仅剩一格,相机的电量也所剩无几,拍下几张星河。还好,我还有眼睛。
“星星就是穷人的珍珠。”我很喜欢这句,远在大漠深处的风也变得清晰无比,此刻,需要一种远方的声音去抚平内心的皱纹。倘若没有那些非做不可的事,心平静如水,时间便也停住了。一觉到天亮,走走逛逛拍拍就要准备回程了,其实沙漠并非寸草不深,营地里就有小片的植被。十月下旬沙漠的早晨,气温只有几度,拿出了我此行最正经的一条裙子,觉得和沙漠很搭。看到太多穿红裙子的了,那里都是红裙子,仿佛成为旅行的梦魇。那句话怎么的说的来着:“墨镜一戴谁也不爱”,这种大太阳戴墨镜真是我最正确的选择了,还能后期少修图。
除了沙漠这里还有很多小众景点值得探访,比如*河边的古村落和鲜为人知的石窟、以及周边的峡谷风貌。
开始思考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平时拼命的挣钱,一有假期拼拼凑凑也要出去旅行,但是没有不花钱的旅行,在喧嚣几天以后,依旧得拖着行李箱和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作中继续打拼挣钱,而那些美景美食成为了相机里的去过的证明,还能引起多少精神的愉悦。
而对于自然风景始终相信着:赫赫有名者未必 ,默默无闻者未必平庸。风景如人,声名远播之后慕名者纷至沓来,在人与人的碰触中,领略自然的灵性所剩无几,辜负了原本的享有情趣和意境。然而这不免与多数的旅行信条和行业发展背道而驰。
灵武
重回石器时代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因为宁夏只有沙漠和西夏陵那就错了,这里曾是旧石器时代活跃的辽阔舞台。
水洞沟景区位于灵武市,距离河东机场11公里,我们是晚上的飞机,就把顺路的水洞沟放在 一天去玩,景区可以存放行李,非常方便。
去了才知道,这里不仅有4万年前的水洞沟遗址、苍茫的大漠,还有明代古长城和惊险诡谲的藏兵洞。
水洞沟遗址是于年由法国学者桑志华和德日进发现并挖掘的,遗址中除了大量的石器制品还有许多动物的化石,像世人展示了4万年前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史前人存在痕迹。
从售票大厅到遗址会经过一个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展厅,见证了水洞沟人的进化和发展史,从藏品展示到沉浸式体验,让我们重回石器时代。通过专业的影像实景再现,场景中远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劳动生产,载歌载舞后遭遇地动山摇,自然灾害降临时人们的困境, 被迫迁徙。短短的十二分钟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些陌生的史前历史。
进入遗址参观被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店吸引——“张三小店”,谁能想到一个伟大的发明会和这家小店有着不解之缘。
百年前的那天,一个金发碧眼的不速之客走进了这家小店,店主张三热情地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外国客人,这位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名叫肯特,他从和当地人的聊天中得知,这里可能有来自远古的宝贝,他收集来一些化石和头骨,他走后的三年,又有一群外国人来到了这里,这次他们东挖西挖,也有了重大的考古发现。张三小店的招牌醒目,内部院落却十分简单,土坯房、老门窗、小院子……充满印象中的乡土气息。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原始人会选择这里繁衍生息?满目的荒漠,植被稀少,他们的消失是否也和这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有关?然而生活的艰难,并没有阻碍原始人的爱美之心,他们把鸵鸟蛋的碎片串起来制作成装饰品,生存在天地鸿蒙之初,他们像是刚出生的婴儿般,对世界抱有天真和好奇。
整个村子是模拟水洞沟人的生活而建,他们住在半地穴式聚集村落里,这种古老的居住房屋,在西北地区也被叫做“地窝子”,由于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又具有鲜明的西北风格。
早在雷探长的视频里,就看到他遇到了身穿豹纹状的网红大妈现场表演,今天我也遇到了,打趣地问大妈:“这真的能起火?”大妈无奈的说“只是动作展示……blabla”
同行的小学生们还去体验了模拟考古挖掘,孩子们似乎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着自己的战利品,我们也在旁边的小摊上,挑了几块好看的小石头当纪念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途径芦花谷,*土山壁下,整片的芦苇随风摇摆。
石
器
时
代
宁夏境内还保留着历史上各朝代的长城遗迹,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沙遍布的荒漠上,那些参差不齐的土丘,被历史的烟尘覆盖,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秦代长城,而 就是这眼前的明长城。
踏上台阶,下方是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而台上是年前的明代长城,几步之隔,便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骑骆驼的项目被包括在门票中,游客会被推荐去蒙古包里面体验,喝酸奶,拍蒙古服装写真,和西湖边上穿皇阿玛服装拍照的意思差不多。不过我倒还不反感这类,如果是特别好看的当地服装,说不定也会被说服,老老实实交钱。感兴趣的话,还是可以放心拍的,不存在那种套路游客的行为。
我真的太佩服景区的动线规划了,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走回头路,从草原部落出来,会经过芦花谷和红山湖,想拍照的一定要抓住机会,不要像我一样总想着前面说不定有更好的,到了红山湖想再回芦花谷就被工作人员的“不走回头路”给制止了。
红山湖是天然湖泊,游客从码头坐船过湖,可以看到两岸的峭壁和芦苇。
跟着学生大部队就到了鸵鸟园,鸵鸟和野鸭在这里做起了邻居,小学生们看到小动物整个就异常兴奋。鸵鸟似乎早就习惯了迎来送往,高冷地开启贤者模式。断壁残垣被阳光洒上了一层浅浅的橘色,土路蜿蜒,风尘猎猎。氛围感十足,如同古早的西部片中的场景。
藏兵洞是全程我 奇的地方,也是游览的精华部分之一。
藏兵洞的洞口在半山腰上,洞内非常狭窄,岔路又多,真的像是在走迷宫一般,而且洞内的机关密布,处处是陷阱,危机四伏,不得不叹服冷兵器时代人们的智慧。
藏兵洞是由明正德年间,都指挥史镛负责修筑,由*土夯筑,曾经是红山堡的防御工事,藏兵的同时也囤积了大量的兵器、火药、物资补给,是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事防御体系。
看到红山堡总觉得似曾相识,原来这里也是诸多影视剧的拍摄地,曾经红山堡也一度是重要的防守要塞。
亘古不变的厚土,被时间凝固其中。
游览路线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张三的店——水洞沟村(网红豹纹大妈)——水洞沟遗址——明长城——草原蒙古人家——草原冲浪营地——芦花谷——红山湖码头——看鸵鸟——藏兵洞——红山堡——返回大门
路线其实是一个大环线,景区也一直秉着“不走回头路”的游览路线。
全程玩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会有这么良心的景区,从头到尾不走回头路,上车就走,淡季门票特价,能逛一整天。
——攻略——
行程分享:
DAY1杭州—银川—宁夏博物馆—怀远夜市
DAY2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镇北堡影视城
DAY3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DAY4银川—中卫—阿拉善盟—沙漠露营
DAY5阿拉善盟—银川
DAY6水洞沟遗址公园—杭州
行程安排的比较松散,基本上都是到了以后的前一天才决定第二天要去哪里,想去的几个地方基本都去了,剩下的感兴趣的银川美术馆没去稍微有点小遗憾。
银川城市不大去几个景点的距离也不远,
以银川火车站为中心,路线可以为分为这些
西北:20公里处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40公里处是苏峪口森林公园和贺兰山岩画。
西南:20公里处是西夏王陵,公里处是腾格里和沙坡头。
东南:50公里处是水洞沟遗址,景区内包括明长城、藏兵洞等
东北:40公里是沙湖湿地
东面:30公里是*沙古渡
*沙古渡和沙湖其实是差不多的,时间有限的话去一个就行,我了解到的是这两个性价比不是很高,要是想骑骆驼沙坡头和水洞沟都有同样的项目。水洞沟性价比还是挺高的,游览的动线做的也比较好,你能想到的体验基本都有。
交通
银川市内的景点我们大都是骑公共电动车或者打车,稍远的景区市内是有直达车的,只不过班次比较少,我们一般是出发是打车,回来做景区的回城的直达车。
景点
1、旅游专线一路公交车(新月广场——西夏陵)
2、宁夏旅游直通车(银川火车站——西夏陵)
银川市内从新月广场发车有直达车,可以在北京路车站等车
银川市区南关清真寺附近有直达影视城的中巴,每年的4月底到10月底,银川火车站和新月广场有直达影视城的旅游专线车。
银川市旅游汽车站(北门汽车站),每天上午有直达车开往水洞沟,淡季的话没有专线,我们是直接从市区打车过去。
银川——中卫——阿拉善,包车前往。
——只有时间知道——
比较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喝上一瓶西夏啤酒,总觉得那是将一种豪情放在心头,在醉醺醺的晚风中双眼朦胧。
曾经有位诗人在银川写下:
羊,羊肉,羊肉串。
西夏,西夏王,西夏王酒。
无数生活在这边土地上的人们生生不息,成就了今天的宁夏,骄傲展示在世人面前。
今人不见旧时月,今月曾经照旧人。
忘不了的*河水,忘不了的贺兰山。
明月如镜映照千年岁月,在荒芜与灿烂中重生,一盏灯火、一缕轻烟、一处人迹、一河星辰,山河有情,千古如斯。
(咩咩大大大大王/图文)
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