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别名:爬墙虎、石龙藤、感冒藤。
为夹竹桃科络石藤属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
常绿攀缘木质藤本。茎圆柱形,赤褐色,节稍膨大,多分枝,有气根,散生点状皮孔,新枝带绿色,密被褐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老时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全缘,无毛或下面有毛。夏季开白花,有香气,为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序柄比叶长;花萼5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长约5mm,花后外卷;花冠呈高脚碟状,冠管细,上端5裂,裂片右旋,长于花冠管;雄蕊5个,花药箭形,连合围绕于柱头四周;子房上位,心皮2。蓇葖果2个,圆柱状,长10~18cm,近于水平开展,成熟时开裂。种子多数,有许多白色种毛。
常附生于岩石墙壁或其他植物上。广布于我国东部和南部。
藤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具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较硬,折断面纤维状,*白色,有时中空。叶对生,具短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10cm,宽0.8~3.5cm,先端渐尖或钝,有时微凹,叶缘略反卷,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较浅,叶脉羽状,下表面较清晰,稍凸起;革质,折断时可见白色绵毛状丝。气微,味微苦。
以身干、条长、叶多、色绿者为佳。我国南方地区多有生产,如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山东等地。
秋末冬初叶未脱落前采收,鲜用或晒干。
含三萜类成分:络石苷F、络石苷B-1、络石苷元B等。花含无色飞燕草花青素和挥发油。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适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仆损伤;外用于创伤出血。
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
(1)坐骨神经痛:
络石藤60~90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关节炎:
络石藤30g,五加根皮30g,牛膝根15g。水煎服,白酒引。《江西草药》
(3)咳嗽喘息:
络石藤茎、叶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白癫疬疡及风恶疮癣:
用络石藤、木连藤取汁、敷疮上。《普济方》
(5)腹泻:
络石藤60g,红枣10个。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1)络石藤异物同名品甚多,常见者尚有如下数种。
1)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Turcz.)Hand.-Mazz.枝上通常生细根并具小瘤状突起,叶宽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5~3cm,宽1.2~2cm,叶质较厚,下面叶脉不明显。江苏、陕西、河南、湖北等省部分地区以此为络石藤。
2)茜[qiàn]草科九节属植物穿根藤PsychotriaserpensL.描述参阅“穿根藤”条,广东地区以此为络石藤。
??此外,云南富民、安宁一带尚有以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地上部分为络石藤,江苏徐州一带有以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etZucc.)planch.的藤叶为络石藤,贵州以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tikouaBur.的茎枝为络石藤,四川部分地区以豆科崖豆藤属植物香花崖豆藤MillettiadielsianaHarmsexDiels的茎枝为络石藤,均系误用。
(2)同属植物亚洲络石TrachelospermumasiaticumNakai?var.intermediumNakai的茎含络石苷(tracheloside)肌醇二甲醚(inositoldimethylether)等。
下面部分摘录于《本草纲目》
络石(《本经》上品)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英、云丹、石血、云珠、略石、领石、明石、石磋。
恭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血结,大良也。
《别录》曰:络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 。五月釆。
弘景曰:不识此药,方法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生 ,则非石,犹如石斛等系石为名耳。
恭曰: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人家亦种之为饰。
保升曰:所在有之,生木石间,凌冬不凋,叶似细橘叶。茎节着处,即生根须,包络石旁。花白子黑。六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藏器曰: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性有功,与薜荔相似。更有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是其类。大略皆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老。苏恭言石血即络石,殊误矣。络石叶圆正青;石血叶尖,一头赤色。
时珍曰: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厚实木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叶、圆叶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苏恭所说不误,但欠详耳。
茎叶:
雷曰:凡采得,用粗布揩去毛了,以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切晒用。
苦,温,无*。
《别录》曰:微寒。
普曰:神农:苦,小温;雷公:苦,平,无*;扁鹊、桐君:甘,无*。
当之曰:大寒。药中君也。采无时。
时珍曰:味甘、微酸、不苦。
之才曰: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杀殷蘖*。
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胂不消,喉舌肿闭,水浆不下《本经》。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别录》。主一切风,变白宜老(藏器)。蝮蛇疮*,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立瘥(恭)。
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仁存堂方》云:小便白浊:缘心肾不济,或由酒色,遂至已甚,谓之上淫。盖有虚热而肾不足,故土邪干水。史载之言:夏则土燥水浊,冬则土坚水清,即此理也。医者往往峻补,其疾反甚。惟服博金散,则水火既济,源洁而流清矣。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旧一,新二。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2.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方:
用络石草一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呷之,少顷即通。《外台秘要》
3.痈疽焮痛,止痛:灵宝散:
用*系腰(生竹篱阴湿石岸间,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瓦炒*),甘草节半两,大栝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慢火煎至一盏,温服。《外科精要》
下面部分摘录于《袖珍中草药彩色图谱》
选方(1)风湿痹证关节红肿疼痛、筋脉拘挛:
络石藤、忍冬藤各15g,地龙干10g,水煎服。
(2)咽喉肿痛:
络石藤15g,浓煎,慢慢含咽;或络石藤10g,桔梗6g,甘草3g,水煎服。
(3)疮痈肿痛:
络石藤12g、金银花12g,水
煎服;或鲜络石藤30g、野菊花30g,捣烂外敷。
(4)跌打损伤:
络石藤15g,水煎,*酒送服。岩壁的络石藤
树上的络石藤
风车型的络石花
风车型的络石花
绿化的络石
绿化的络石
叶正背面对照
络石藤的根
络石藤的根
络石茎枝叶干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