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来源于生活,中药更是多从身边取材。花草树木、金木水火、飞禽走兽,都可能入药,均有治病疗疾的效果。
母乳、童子尿、粪便、头发、土……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药用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调养,那一剂药引子,又有什么大学问?带着疑问,为读者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
难寻的药引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这是鲁迅先生笔下《药》的片段,要想治好当时闻风丧胆的痨病,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药引子——人血馒头。在很多影视剧和 对此,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李娜介绍,药引子的叫法不准确,中医上应该叫引药。引药,亦称引经药、药引或引经报使,主要是指处方中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发挥治疗效应的药物。它是在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和中药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实,“药引子”未必像流言中那么难获取,“之所以有些药引子要患者自己准备,大多都是鲜品,即生姜、红枣、带须的葱白等,中药房不宜长期存放,就需要患者自己准备。”
在我们的厨房中,有现成的“药引子”,能增强药效,减少药物副作用。温热的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能保护胃黏膜。清热解*、泻火的中药药性寒凉,长期服会刺激胃肠道,用米汤做药引送服,能减少清热解*药的“*性”。 服用治疗肾虚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六味地*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 用淡盐水送服。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蜂蜜有补中益气、缓急解*、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治疗肺燥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的中成药,例如麻仁丸、百合固金丸等,可用蜂蜜水送服。
另外,多数药不宜与牛奶同服,但活菌剂是个例外。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用牛奶送服效果好。因为服用牛奶后,牛奶能在胃部形成保护膜,防止胃酸对活菌药物的破坏。
神奇的单方
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用土制药皆可引药入于脾胃,可以加强药物健脾祛湿的效果,如现在的土炒白术、土炒山药等。关于土的方子就有以下八种: 灶心土:为烧杂柴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土块。它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能温中止血,止呕,止泻,别名伏龙肝。灶心土主要用于脾气虚寒,不能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症见血色黯淡、面色萎*、四肢不温、舌淡脉细者。常与炙甘草、干地*、白术、炮附子、阿胶、*芩等同用。 蚯蚓泥:为蚯蚓食土后的排泄物,又名六一泥、地龙粪,味甘、酸,性寒无*。古代文献记载,用薄荷汁调服可以治疗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一两研(,空腹米汤送下可治疗小儿吐奶。用水调蚯蚓泥敷于患处可治疗丹*。蛇犬咬伤后,用蚯蚓泥研细加盐调和敷于伤口亦有奇效。 蜣螂转丸:为蜣螂所推之丸,多藏于地下,正圆形如人捻作,味咸苦,性大寒,又名土硝。汤淋绞汁服用,可以治疗反胃、吐利、霍乱。用醋调和,可以治疗颈项上瘿瘤。 螺蛳泥:取螺蛳水浸,取沉泥晒干可用,性凉。每服一钱,同热酒服下,可治疗反胃吐食。 东壁土:为东墙之土,由于接受太阳照射,性温,可补土胜湿,治疗因湿而导致的吐泻之证。古人用东壁土调水,可治疗小儿嗜食泥土之病。 途中热土:路途中为阳光晒热之土,性温。可治疗夏月暍病(类似中暑昏厥),可将土扑于患者身体上,以保患者阳气,缓散其热。而若在此时以为患者热甚而浇以冷水,则会直伤患者阳气,难以救治。 *土:为常见之*色泥土,*色为土之正色,不沾秽物,其性平味甘无*。可治疗腹内绞痛、泄泻、痢疾,又解各种药*、野蕈*等。 井底泥:多年沉积于井底之泥,性大寒。治疗头风热痛,可用井底泥调和大*、芒硝末敷于头额部。治疗胎衣不下可用井华水(清晨从井中打起的 桶水)调和井底泥服下。小儿生热疖可用井底泥敷于患处。 童便:10岁以下的童子尿叫童便(分干性和湿性),满月前一天的男孩清晨的 泡尿 ,其与处子之血对应。其味咸,性寒,能滋阴降火、凉血散瘀,并有治疗阴虚火升引起的咳嗽、吐血、鼻出血及产后血晕之功效。它一般是作为药引之用,以增加药的疗效。 血余炭: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专家介绍
李娜李娜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济南市名中医,济南市中医“薪火传承”工程指导老师,主要擅长心脑血管病和颈肩腰腿痛的中医与康复治疗,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及小儿推拿也有丰富的经验。担任济南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济南市全科医学兼职教师;济南市物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学会腰背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科技健康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获济南市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残疾人康复工作 个人;济南市学术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二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年会贡献奖。完成著作4部----《常见老年病的诊断与治疗学》、《济南市民和谐养生保健指南》、《心脑血管病的中医与康复治疗》、《临床常见病的中医治疗》,主编2部,完成科研2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0余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