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记日记络石

篢(gǎn)子编成细箬(ruò)新,独穿空翠上嶙峋(línxún)。丹砂岩际朝暾(tūn)日,狗杞云间夜吠(fèi)人。络石菖蒲蒙绿发,缠松薜(bì)荔长苍鳞。金貂谒(yè)帝我未暇(xiá),且作 千岁身。——宋·陆游《采药》

络石的中文学名:络石

络石的别称有:石龙藤,万字花,万字茉莉等。

络石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龙胆目——夹竹桃科——夹竹桃亚科——花皮胶藤族——络石属——络石。

络石的命名者及年代:Lem.,

络石的形态特征

络石为常绿木质藤本,长达10米,具乳汁;茎赤褐色,圆柱形,有皮孔;小枝被*色柔毛,老时渐无毛。

络石的叶为革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2-10厘米,宽1-4.5厘米,顶端锐尖至渐尖或钝,有时微凹或有小凸尖,基部渐狭至钝,叶面无毛,叶背被疏短柔毛,老渐无毛;叶面中脉微凹,侧脉扁平,叶背中脉凸起,侧脉每边6-12条,扁平或稍凸起;叶柄短,被短柔毛,老渐无毛;叶柄内和叶腋外腺体钻形,长约1毫米。

络石为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多朵组成圆锥状,与叶等长或较长;花白色,芳香;总花梗长2-5厘米,被柔毛,老时渐无毛;苞片及小苞片狭披针形,长1-2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顶部反卷,长2-5毫米,外面被有长柔毛及缘毛,内面无毛,基部具10枚鳞片状腺体。

络石的花蕾为顶端钝,花冠筒为圆筒形,中部膨大,外面无毛,内面在喉部及雄蕊着生处被短柔毛,长5-10毫米,花冠裂片长5-10毫米,无毛;雄蕊着生在花冠筒中部,腹部粘生在柱头上,花药箭头状,基部具耳,隐藏在花喉内;花盘环状5裂与子房等长;子房由2个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圆柱状,柱头卵圆形,顶端全缘;每心皮有胚珠多颗,着生于2个并生的侧膜胎座上。

络石的蓇葖为双生,叉开,无毛,线状披针形,向先端渐尖,长10-20厘米,宽3-10毫米;种子多颗,褐色,线形,长1.5-2厘米,直径约2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1.5-3厘米;花期3-7月,果期7-12月。

主要变种

石血爬山虎(江苏、安徽、陕西);茉莉藤(浙江);铁信(贵州);九庆藤(广西);铁栏杆(贵州);家阿豆(贵州苗语);加不勒(西藏)。

这些变种为常绿木质藤本;茎皮褐色,嫩枝被*色柔毛;茎和枝条以气根攀援树木、岩石或墙壁上;叶对生,具短柄,异形叶,通常披针形,长4-8厘米,宽0.5-3厘米,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叶面无毛,叶背被疏短柔毛。

这些变种的侧脉两面扁平。花白色;萼片长圆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高脚碟状,花冠筒中部膨大,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花药内藏;子房2枚心皮离生;花盘比子房短;蓇葖双生,线状披针形,长达17厘米,宽0.8厘米;种子线状披针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4厘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根、茎、叶供药用,作强壮剂和镇痛药,并有解*之效。

变色络石

本栽培变种的区别,在于叶圆形,杂色,具有绿色和白色,以后变成淡红色;花期春末至夏中;我国广东南部有栽培;叶的颜色多种,美丽,供观赏用。

络石的生长习性

络石原产于中国*河流域以南,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对气侯的适应性强,能耐寒冷,亦耐暑热,但忌严寒;河南北部以至华北地区露地不能越冬,只宜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内。华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夏。喜湿润环境,忌干风吹袭;络石生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缘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上、岩石上,亦有移栽于园圃,供观赏。

络石的分布区域

络石分布于中国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日本、朝鲜和越南也有分布。

络石的繁殖方式:络石主要用压条法、扦插法、播种法来繁殖。

络石的观赏价值

络石在园林中多作地被,或盆栽观赏,为芳香花卉、供观赏;由于络石为夹竹桃科常绿藤本植物,喜阳,耐践踏,耐旱,耐热耐水淹,具有一定的耐寒力,而且络石匍匐性攀爬性较强,所以可搭配作色带色块绿化用。

络石的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络石的根、茎、叶、果实均供药用,有祛风活络、利关节、止血、止痛消肿、清热解*之效能。我国民间有用来治关节炎、肌肉痹痛、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等疾病的;安徽地区有用作治血吸虫腹水病。

2、络石的乳汁有*,对心脏有*害作用;3、茎皮纤维拉力强,可制绳索、造纸及人造棉;4、花芳香,可提取“络石浸膏”;5、络石是一种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

络石的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本品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2、对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牛蒡甙可刺激冷血及温血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使呼吸加快,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对心脏作用较弱,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此外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却有抑制作用, 提取物给大鼠腹腔注射mg/kg,对足浮肿有60%以上抑制率;小鼠皮下注射l00mg/kg对 扭体反应有30%以上的抑制率。

络石的混淆品种

据《中国药典》年版记载,络石藤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的功能;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等疾病;

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我国部分地区将夹竹桃科植物石血的干燥带叶藤茎混作络石藤药用,并发现《中国药典》年版在络石藤一药性状项下关于茎表面有“不定根”,叶片“卵状披针形”等描述,实为络石藤混淆品种石血的特征。此外,在我国部分地区混作络石藤药用的还有乳儿绳、薜荔藤、地瓜藤、穿根藤、扶芳藤及华中五味子等。

络石的药材鉴定

络石的性状为藤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2-1厘米;表面红棕色,具点状皮孔和不定根;质较硬,折断面纤维状,*白色,有时中空;叶对生,具短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10厘米,宽0.8-3.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有时微凹,叶缘略反卷,上表面*绿色,下表面较浅,叶脉羽状,下表面较清晰,稍凸起;革质,折断时可见白色绵毛状丝;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经常可看到此种植物,就想写出来与各亲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来源:网络、书籍、实物考察、团队合作等。

多多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白癫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fangtenga.com/ftgj/3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